分享

观点 | 智慧高速的发展方向

 guoxiongxin 2022-04-18

     作者:李彦宏 文章摘自《智能交通》

      智慧高速集感知、管控、服务于一体。当前,传统高速公路存在碎片式信息采集、被动型事后处置、间断式推送服务等不足。基于各地的探索实验,智慧高速尚未形成标准定义和功能框架,但“设施数字化、运输自动化、管理主动化、服务个性化”的发展理念已基本确立并加速成熟,未来5年将进人规模化建设阶段,且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全要素、全时空感知。借助高清视频、北斗定位、专用传感器等多类型监测设备,搭建全要素、全时空感知体系,对高速公路数据进行高质量采集、高可靠传输,是推动伴随式信息服务、实时交通管理等应用的关键。基于全要素、全时空感知数据的挖掘,将更好地推动高速的智慧化升级迭代。

     精细化管控提升高速效率。基于高速公路智能感知、动静态运行数据分析,可以精准识别或预判关键匝道、瓶颈路段、主流量通道,可以有力赋能动态匝道控制、路肩控制、车道控制、费率调整等主动控制策略,实现车流提前引导及管控,极大地提升了高速公路通行及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新技术打开新商业空间。当前高速公路的商业模式“天花板”很低。但面向未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感知、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编队驾驶、无线充电、订阅服务等新商业模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极大地拓展智慧高速的商业空间。

Image

       而下一个十年,将是智慧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南看杭绍甬,北望京雄,支撑这两条超过100公里的智慧高速落地的,是局部地区先行先试的魄力。在交通强国的大背景下,建智慧高速已经成为共识,但怎么建、怎么用、怎么管,都需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其中,智慧高速的前瞻布局尤为关键。比如,在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汽车规模上路的前夜,智慧高速应该为“智能的车”提前做好准备,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在新一轮的变革中赢得先机,使得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产品得以更好地朝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全国的客货运输需求仍会以毎年2%-3%的速度增长,而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增长速度会是全国的两倍。大概15年以后,道路路网所要承载的交通量是现在的两倍。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不仅要规划、建设、运营好现有的高速公路,更需以长远布局、创新的技术理念和服务模式给用户带来真正获得感。

      智慧高速作为智能交通领域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部署的制高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周期,着力发展以智慧高速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智慧高速的建设,将助力包括智能监测、智能调度、智能管控、智能服务等在内的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智慧高速的建设,也将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推动自驾驶应用场景的落地。

       展望未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感知、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编队驾驶、无线充电、订阅服务等新商业模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极大地拓展智慧高速的商业空间。

编辑| 刘洋利
审核| 陈小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