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对抽象概念越来越感兴趣。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是因为我们有着更多的抽象思维。 写作就是传递抽象感知的过程,谁的抽象感知能力更强,表达得更清晰,他的作品就更容易引起共鸣。 世界上真正聪明的人都比常人拥有更多清晰、准确的抽象概念。 普通人的思维里很多概念定义不清、相互混淆,思维就很容易混乱。 而聪明人在学习了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之后,又重新回归到简单、朴素的价值观。 而一般人则在复杂的概念上无法理清,又没有足够的自信按照简单的道理去生活。 在我看来,抽象概念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比如,我阅读的这本书《恰如其分的自尊》。 一、你会爱自己吗?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认为,自尊就是如何看待你自己,是否喜欢你自己? 他认为自尊有三根支柱: 1.自爱:能否接受自己? 2.自我观:如何看待自己? 3.自信: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采取恰当的行动。 读到这,我一下子就被这本书震撼了。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把自尊这个定义给搞混了。接下来一系列的错误感知,应对失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过去我们说一个人的自尊心特别强,是说这个人不能被轻易伤害,一旦被伤害了自尊,他就会气炸了,寻找一切机会找回自己的颜面。 我就是这样的的一个人,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高自尊心的人。实际上,这正是低自尊心的表现。 回想我的童年,在自爱这根柱子上,就出了很大的问题。我的母亲虽然非常爱我,但她从不轻易肯定我,相反经常地批评指责我。 拿我与其他优秀的小孩做对比。让我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我的自我观也出现了问题,母亲眼中的我都是缺陷,我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因而我千方百计地在学习上找安全感、找自信心。当学习上出现了问题,我的自尊体系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小时候的我,对自己的评价总是飘忽不定、起起伏伏,因为我的自我观没有建立起来。 有时候我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卑微到了尘埃里。 培养自尊最大的滋养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无条件的爱,另一个有价值感。 这与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论述的观点不谋而合。阿德勒认为,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你属于哪一类? 人们的自尊大概可以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两种类型。 高自尊的人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不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低自尊的人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外人的评价很容易左右其情绪。 这本书把自尊分为四个类型:稳定的高自尊、不稳定的高自尊、稳定的低自尊、不稳定的低自尊。 稳定的高自尊的人,始终处于高自尊的状态,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顺境逆境都表现得积极乐观。 我能想到的最好例子就是毛主席。到井冈山和延安参观后,我被毛主席在逆境时的乐观豁达深深震撼。 这类人目标坚定,能够忍受艰难困苦,更容易成功。 不稳定的高自尊,这类人自信的时候会自吹自擂,自卑的时候又会痛苦得要死,状态时好时坏,飘忽不定。 稳定的低自尊,这类人觉得自己技不如人,我就这样,无法改变,永远消极表达,做事情永远伴随着负面的评价和看法。 不稳定的低自尊,他们总是表现得谦虚谨慎,但是也能够被激励。只要给予足够的鼓励,他们就会有明显的进步。 我认为自己就属于不稳定的低自尊,总是飘忽不定。 这与我童年的情感创伤有关。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之后,发现很多有人格障碍的人,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而没有学习能力,不再向内探索,寻求自我疗愈的人,则一辈子都会为童年的缺憾埋单,甚至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庆幸的是,我一直坚持阅读,寻求自我疗愈,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还没能很好地过好当下的生活,但是至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有了坚定不移践行的勇气和定力。 另外一个收获是,在教育孩子上,我有了更多的启发。 三、你会自愈吗? 《小王子》一书,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小王子来到第三个星球的时候见到了一位酒鬼,小王子问: “你在那儿干什么?” 酒鬼满脸愁容的回答:“我在喝酒。” 小王子问他:“你为什么喝酒?” 酒鬼说:“为了忘却。” 小王子怜悯的问:“为了忘却什么?” 酒鬼耷拉着脑袋说:“为了忘却我羞愧难当。” 小王子问:“羞愧什么?” 酒鬼说:“羞愧喝酒。” 这个酒鬼就属于典型的低自尊,在他看来生活失去了改变的希望,只能逃避。 有一个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成功/自我需求 对自我需求特别高的人,他的自尊就很难提高。 海明威说过一句话,很能代表他的性格。 “重要的不是我写过什么,而是我本应写什么。” 即使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不满足。后来他自杀了。 我就属于那种永远不知足的人,总是被欲望控制,过着焦虑和追赶的生活。 还有一个心理学家提供了评价自尊的方法: 理想自我VS现实自我 二者的差距越大,自尊水平越低;二者差距越小,自尊水平越高。 这个公式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我的治愈过程,就是通过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的。 我要求理想自我降低要求,无条件接受现实自我,实现二者的和解。 我花了10几年的时间,才真正理解并成功践行以上的这个小公式。 这真的非常神奇。 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自我疗愈之路。 不管是哪种自尊类型的人,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都要修复自尊体系。 而那些高自尊的人,很容易调整好自己,又回到高自尊状态。 要更好的自愈,每个人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接纳自我。与自我和解,不管自己的现状如何,属于那种类型,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承认和接纳是改变的第一步。 2.与他人合作。阿德勒认为,心理学就是对人们在合作中缺陷的注解。只有打开自我,与他们合作,才能获得别人的心理支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3.持续行动。勇于行动,尝试新事物,将获得更多的修正机会,也更容易得到成功的满足。这也是刻意练习的意义。 多读书的好处在于,倾听不同大师的教诲,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讲述同样的道理。 读《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让我对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有了更深的认知,使我在摆脱社会惯性这事上又向前迈了一小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