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五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心得

网络图片

第十五章修身修道

古时修道之士微妙玄通,修道之士的世界深不可识。搏之不得名曰微,常无,欲以观其妙。微妙二字妙中有妙,妙无边际,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通为老子五玄思想之一,是跨越宇宙、时间、空间、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心之所想的任意境界。世人无法玄通,处处是障碍,处处是无法理解的烦恼。而悟道者处处通,处处是喜悦,处处妙不可言。

老子为了形容修道之人的样子,又怕语言不能准确把握,因此用了七个比喻:“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然而在眼前呈现的却是一个普通至极的样子,与世人心目中追求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高人相隔千里。

《道德经》第十五章心得

网络图片

修道人对道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违越,把自己当做人世间的过客,处处谨小慎微。他们外表严肃,内心却因为怀有妙心而温暖如春,此心为道所化,是谓道妙之心。

修道即修万事万物背后的道理,不懂万物背后道理的人对道没有敬畏,没有敬畏必然会行背道之事,行背道之事必被惩之。因此大家不难发现世人总是被各种事物折磨得死去活来。

孰能浊以久,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两个问句是修道的要点,是历来各大家争议比较大的点。这里的久字更符合老子思想,世间混浊太久,修道人不但要保持住自身的清,还要以清来变世之浊,做这么难上加难的事,所以用“孰能”在句首提岀问题。

一浊一清,一静一动是老子思想的大问题,而不欲盈这一核心思想正是由浊至清,由静至动的原因,是修道的无上秘诀。

《道德经》第十五章心得

网络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