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行业分类,不适应产业(城)融合规划

 宁定致远 2022-04-18
传统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很多新兴产业的出现,已无法找到或难以划入传统行业分类,产业业态融合交叉原来越多:科技金融是属于科技研发行业、还是金融服务业?数字出版是属于传统的行业分类的哪一类?特色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但它也有关键的基础研究、教育科技推广服务和商贸服务销售等。

每个产业几乎都有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再到推广销售服务的产业链环节和不同业态,每个产业都需要人、空间,每个产业空间都需要人气、需要商业及生活服务业配套。

传统的行业分类,按照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现代产业经济活动的不同形态和产业链环节融合式模式划分,譬如:按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大类,制造业中类行业囊括几乎所有产业都必需的生产活动环节的企业,服务业中类包含几乎所有产业的生产经营都需要的的生产性服务、专业服务、科技应用推广服务、商贸商务服务和产业人及百姓都必需的生活服务业。

传统的行业分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用地供应政策: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差异性很大的地价),产生了很多按行业业态属性集聚而成的产业业态(属性)集群,又叫“模块式(同类业态)集群”:各种产业的同行业业态为主体的“同质化”集聚,譬如:总部园(高端属性)、科创园(研发属性)、工业集群(生产属性)、商贸市场(交易属性)、商办园(办公属性)等。

产城融合,需要以产业链(要素)式集群为主,又叫“链式产业集群”:特色细分产业链的各环节要素(基础研究、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科技推广等专业服务、商贸推广等销售服务)集聚为主。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引导和打造这类产业链式集群(譬如已有的**家纺城、**毛衫城、**人工智能岛(试验区)、**产业特色小镇等),特定的细分特色产业所有的各环节要素、各种业态对空间的不同技术指标要求、土地利用的政策、工商注册场所的政策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瓶颈,集中在一个特色园区(项目)中集中解决。譬如:目前已经遇见的咖啡网红店(传统行业分类为零售)的店内加工展示(工业制造加工及环评问题)、高端美容及时尚服装产品店的展贸店进园区底层(商贸业态进工业用地园区)等瓶颈问题,都属于“一事一议”基本解决了。但反映出传统行业分类法与土地利用等政策的“同流”叠加,阻挡了不同业态但同一特色产业链的集聚,产业链式集群打造存在着与传统的行业分类、特色产业链集聚和空间载体用地多元混合要求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上海目前大力推广的五大新城建设,没有按照传统的行业类别(某城以某服务业为主、某城以某类制造业为主)等概念进行“一城一业”产业规划,而是以特色产业规划为切入点,选定某细分特色产业进行特色产业链式集群打造,形成“小而美、链而全”的特色产业体系,是非常正确的产业战略定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