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服人治观念增强法治思维 第2页

 睫毛上的风尘 2022-04-18

秉持法治至上,牢牢掌握法治思维的新要求

人治是法治的大敌.推进军队治理向纵深发展,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主动仗,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发挥法律法规优化战斗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真正保证一切向战斗力聚焦.

聚焦军队建设重心,强调合理执法.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无异于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的重要表现是合法与违法针锋相对的较量和博弈.法治意味着理性的统治,人治则难以避免非理性的误区.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与程序思维,规则与程序是实现依法治理的重要保障.坚持法治思维,就是要将思维理性的重心汇聚在能打胜仗的新型军队战斗力建设上,实现依法而治,实现权力行使的合理化、合法化.当前,军队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推进军队改革需要敢闯敢试,也需要依法进行.无论决策还是执行都应把合理性、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时刻审视目的、行为、手段和方法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把握权力行使边界,注重正义执法.公平正义既是法治的生命源泉,也是彰显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显示器.在人治思维中,法律法规难以框住权力的溢出边界,纪律作风的滑坡显而易见.因此强调公平正义执法,就是要让法治精髓渗透于法治实施的全过程,用平等的原则去“反特权”,严防权力过载、超载,越位、越权.我军历来强调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享有军事、政治、经济三大民主.这是我军建设发展的特有优势和优良作风.但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个别人的特权思想势必会搅乱军队法治思维的成熟和运用.推动权力有限化,尚需明确岗位职责,严守权力边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坚决克服要权利而忽视义务、要特权而侵犯官兵合法权益的倾向,把依法治军和以德治军有机统一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重视基层官兵智慧,实现民主执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历史始终都在告诫后人,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巨大的,群众的意见是一把好尺子.明白这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把思想变成行动.现代军队的治理,已经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或管控,而是营造以法律为边界的开放空间,让更多基层官兵成为治理主体.然而,现阶段军队建设中存在的身在兵中不知兵、官兵意见当作耳旁风等现象,既造成了脱离群众之风,也催生了人治现象.因此,加快推进军队治理,就要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和首创精神,敞开大门让群众参与决策,努力打通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在倾听群众意见和接纳群众智慧中,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提高治理效果.

促进矛盾和问题破解,推行创新执法.法治思维是化解矛盾和问题的最佳路径.多年来,制约我军建设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一直较为突出,战斗力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也不同程度地分散在相关领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着眼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借助法治思维的阐释力穿透力,还原矛盾和问题的本来面貌,洞察其产生的深层次动因,找准矛盾和问题的形成规律,把控矛盾和问题可能的演变趋势,勾勒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路线图时间表,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科学裁量治理空间,有机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统一起来,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