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秦未统一六国之前,关于君王的自称,多为“孤”、“寡人”、“不谷”等。“朕”这个汉字,商贷甲骨文便已出现,根据《说文解字》中“朕,我也,阙”的记载,“朕”为我的意思,直到秦建立之前,一直为所有人的自称词。 众所周知,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皇帝贵为天子,身份尊贵,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王称帝,为何会选择之前被百姓使用过的“朕”字,难道他不怕皇权威严受到挑战? ![]() “朕”的古代含义 “朕”字,在古代并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汉代之前,“朕”字由“舟”与“灷”组成,因受到汉代隶书的影响,“朕”字才开始转变为由“月”与“关”组成。 站在古代汉字释义的角度,“舟”为船,船在水上行走。在古代,第一,水象征着财力,船在水上行走,则说明财力雄厚。第二,水路至关重要,涉及到商贸、疆域等多领域,掌握了水路,便拥有了无法取代的主动权,类似现代的“掌舵人”说法。 ![]() “灷”字,本义为火种,从远古时期开始,有了火,便可以驱散野兽、取暖做饭……可见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因此便有了“权利”象征的延伸义。 秦始皇的野心 在秦建立之前,“朕”为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我”的自称词。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称“朕”,任何人都不能再自称,这代表君权的不可侵犯。 ![]() (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这不是一种自谦词,而是独一无二的专属词。从这里便能看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想让天下人人臣服的野心。 秦始皇之后的历代皇帝,均延续“朕”的自称,可见他们对这个字背后含义的认同。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朕”,又成了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称,还可作调侃流行语使用。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