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赏百种壶型,一文帮你快速读懂壶名!(上)

 中超利永紫砂陶 2022-04-18

此乐提梁

图片

此乐提梁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上世纪八十年代,韩美林用现代陶艺来设计紫砂壶造型的想法画出草图,交由顾景舟进行鉴定并提出修改意见,顾老从中选了几张,表示自己要亲手制作。挑选时,一眼看中此乐提梁特别的提梁,在制作中不断修改,最终成型的提梁,上宽下窄,给人一种夸张而瘦高的观感。

光明提梁

图片

光明提梁  裴石民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传为清末民初名家陈光明所创,其中融入智圆行方的中国传统哲思。

裙花提梁

                                                               裙花提梁  王寅春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为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于1972年所创。壶身为椭圆形,下部为菱花六瓣纹饰,凹凸相间,似裙子的边,故名裙花提梁。

提璧提梁

图片

提璧提梁 顾景舟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又称提璧壶,因其壶盖面似玉璧而得名。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教授设计,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最早制作而成。提璧壶不仅体现了顾景舟大师精湛的壶艺,而且融合了高庄教授的设计风格、神韵。

鸪提梁

图片

鹧鸪提梁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简称鹧鸪壶,为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的原创。1983年春,为治夫人痼疾,顾景舟携夫人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顾老晚婚,临五十岁才与比他小十一岁的徐义宝结婚,仅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徐氏患鼻咽癌,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顾老预感妻子此病的凶险,仿佛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叫声,故制。此外形似鹧鸪鸟的提梁壶寄托了自己的悲苦情状。

曲壶提梁

                                                                曲壶提梁 汪寅仙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通常称曲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依据近代瓷器造型合作设计,汪寅仙独自制作。曲壶造型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壶嘴犹如蜗牛的头部,壶体似蜗牛的身躯,壶把所围成的空间似蜗牛的外壳。从壶嘴到壶把,用一条涡线贯通,壶身和壶把结合成壶的整体。壶嘴从壶的腰线中起伏延伸,充分显示了静中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蜗牛抬头爬行的动感。

僧帽壶

                                                                      高墙矮僧帽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因仿僧帽而得名。僧帽壶最早为藏传佛教的多穆壶,后为瓷器造型之一。紫砂僧帽壶相传最早为仿元代白瓷僧帽造型。

龙带壶

图片

龙带壶  大彬款 

相传为供春所创,造型似仿明代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形制,并加饰龙带变化。明末清初曾有较多的名家仿制。

龙蛋

图片

龙蛋  利永出品

因其状似蛋形而得名。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时大彬所创,但时大彬本人标准器难以一见,所见传器均为后人所仿,尤以清末民国初软耳提梁龙蛋壶为多见。

圆珠壶

一粒珠 汪寅仙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又称“一粒珠”,因壶身与壶钮均似圆珠而得名。圆珠壶造型由来已久,据《阳羡茗壶系》记载,明末陈用卿即有所制。

虚扁壶

图片

景舟小虚扁   利永出品

又名书扁,造型源于青铜、瓷器造型,创制于明代万历年间。现存传器最早的是上海博物馆藏明末制壶大家时大彬制调砂(即梨皮砂)虚扁壶。

西施壶

                                                                                  倒把西施  利永出品

又称西施乳,形似美人丰乳,故以美女西施之名称之。创制于明万历年间,相传为时大彬的徒弟徐友泉所创。

文旦壶

图片

文旦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名称的由来有诸多说法:一说文旦壶是西施壶的雅称,两者外形相似,仅有挺拔、丰满与否之别。二说文旦壶是女性柔美与雅丽的体现,其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的女性角色。三说文旦乃制壶者姓名,就如孟臣、逸公、思亭、君德等名款之壶,后人直接以名款来称呼其壶,因为传统上没有直接以壶的名字落款的。四说文旦壶乃南方产水果的仿生器。

美人肩

美人肩  利永出品

美人肩壶以女性的曼妙形体入壶,勾勒出“美人肩”窈窕秀美的姿态与风韵。

梨形壶

图片

梨形  利永出品

因其造型似梨而名,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制壶名工惠孟臣的朱泥作品中。

莲子壶

图片

莲子  利永出品

创始于明万历年间,鼓腹,盖面略鼓,整体造型似一颗莲子,清初较为盛行。

牛盖莲子

牛盖莲子  利永出品

造型出现于清末民国初。壶盖由平盖式圆珠钮演变为牛鼻式压盖,生动形象,牛盖莲子故此得名。

青蛙荷叶

图片

青蛙荷叶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传统的莲子壶是光素器的代表佳作,花莲子以自然界中荷花、莲蓬等自然形象,加以简化,结合实用,变形为壶,以蒋蓉大师的青蛙荷叶壶最为经典。

井栏壶

图片

阿曼陀室矮井栏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为曼生所创,因取材于生活中汲水之井栏造型而得名。晚清制壶名手何心舟在其基础上,基于造型法则,在变化中求统一,创作了铜镜盖形的井栏壶。

宫灯壶

                                                                                      宫灯  利永出品

是以宫廷或民间花灯为题材创作的一种壶式。创制于明末,流行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具体为何人所创,难于确考。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宫灯壶为时大彬弟子蒋伯荂所制。

曼生石瓢

图片

阿曼陀室石瓢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石瓢造型相传为陈曼生所创,为曼生十八式之一。据说陈曼生公事之余,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淘些古物。一日,忽见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其器许久,见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遂依此造型绘制成壶,请名工杨彭年制作成壶,起名曰“石瓢”。

子冶石瓢

图片

子冶石瓢  利永出品

著名文人瞿子冶与杨彭年合作,在曼生石瓢基础上,设计创新出新的石瓢款式,相较于曼生石瓢更为硬朗。

景舟石瓢

                                                                景舟唐云石瓢复刻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景舟石瓢一改石瓢硬朗的特点,以柔和取胜。圆凸形盖与壶身融为一体,整体饱满圆润。

匏尊壶

图片

匏尊  利永出品

因仿古酒器匏尊壶造型而名之。有玩壶者考证说匏尊壶乃苏东坡一生的钟爱物之一,陈曼生品透了苏东坡苦涩的人生,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匏壶”系列的紫砂壶。

匏瓜壶

图片

阿曼陀室匏瓜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之一,因似匏瓜而名。相传,清朝官制,部分官员的家眷不能带在身边,一日曼生偶读“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句,思念妻子,遂遍寻匏瓜成壶式,以寄相思之苦。

葫芦壶

                                                                    阿曼陀室葫芦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因仿葫芦而名。以葫芦入器,曼生非第一人,然而曼生葫芦壶却是后人仿制的经典。

半瓜壶

图片

阿曼陀室半瓜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造型似半个倒扣的西瓜。传说,曼生为官第二年夏,酷暑难当,曼生爱以凉瓜解暑。一日午饭后,下人送上凉瓜,正要切开,曼生一时高兴,叫道“且慢,吾自切之”,乃操刀以中切之,瓜遂成两半,曼生乐之,绘壶于纸上,简洁随意,因而命名乃称半瓜。

横云壶

图片

横云壶 

曼生壶式之一。相传,初夏之季,杨彭年喜得贵子,曼生前往贺喜,归途之中,暴雨突至,转瞬雨骤停,一道美丽的彩虹横挂于天,一头隐于云端,一头没于溪间,有如彩虹渴饮清泉。曼生观如此美景,有感而发,绘稿成壶式。因心恋彩虹汲水,乃起名“饮虹”,后以“横挂彩虹,飘于云端”为意,定名为“横云壶”。

乳瓯壶

                                                                    阿曼陀室乳瓯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瓯,盆盂一类的瓦器,乳瓯,可理解为乳形瓦器。相传曼生赴溧阳上任,妻妾不在身边。某日偶见一少妇倚门喂婴,曼公以此为灵感创作,几经易稿,遂成乳瓯。

 笠荫壶

图片

阿曼陀室笠荫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又名“笠式壶”,也有人称之为“箬笠壶”“台笠壶”“斗笠壶”等,造型像旧时农家用的斗笠。

合欢壶

图片

阿曼陀室合欢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壶身以传统乐器大镲为型,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而发,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

合盘壶

阿曼陀室合盘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壶体呈扁圆形,折腹,腰线鼓出向上下收敛,外形好似两只盘子相合,故名合盘。

周盘

图片

阿曼陀室周盘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周盘壶,曼生壶式之一。曼生感叹罗盘,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

石扁

图片

阿曼陀室扁石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石扁壶,亦称扁石壶。石扁壶,相传为曼生所创。曼生钟爱紫砂茗壶,一日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圆石、八字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

却月壶

                                                                   阿曼陀室却月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曼生壶式之一,取自然现象之“却月”造壶,以应凡事满则亏,盈则溢之阴阳天机。曼生有感而发得此壶式,长期寄情于壶,融情于壶。

半月壶

图片

半月  利永出品

半月壶,因壶身似半个圆月而得名。

钿盒壶

图片

钿盒 杨彭年制 曼生刻 

取实用器皿造壶,形似钿盒,故名,因其腹部有双线,又名双线钿盒壶。钿盒壶出现于清中期,曼生壶式中有此式,但无法断定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

潘壶

                                                                                    潘壶  利永出品

清道光年间广东名仕潘仕成,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或延请工手安室定制,作为自用或赠礼。潘仕成所订制的潘壶标为三款:矮潘、中潘、高潘。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据传,当时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潘壶也称“福壶”。

掇球

图片

景舟小掇球  利永出品

造型据传由莲子大壶演变而来,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邵大亨所创。掇,垒起;掇球,垒起来的球。壶身是一个大球,壶盖也是一个球,壶钮又是一个小球。掇球壶依据美学法则,将壶身、壶盖、壶钮三个成比例的大小球体连接起来。

掇只

图片

大亨掇只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据传也是由莲子大壶演变而来的壶型,最早就是把莲子大壶把下相当于耳垂的把稍去掉,盖变化成双层盖,造型特征和莲子大壶确有相似之处。也有说法认为是因仿民间日用陶器掇罐而名。

仿鼓

仿古·唐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仿鼓壶,紫砂壶光素器传统的经典造型之一,因壶身扁似鼓而得名。

仿古如意

图片

仿古如意  利永出品

顾景舟大师融传统的紫砂壶制作技艺和传统文化于一体,基于仿鼓造型,壶身饰以如意纹,成功创制了仿鼓壶又一经典变式——仿鼓如意壶,广为流传。

柱础壶

图片

阿曼陀室柱础  利永国宝复刻系列

相传为曼生所创。中国古建筑中用来承柱的基石,或柱础石,宜兴方言称之为“鼓墩子”。

 德钟壶

                                                                                   小德钟  利永出品

亦称“钟德壶”,德钟其名,钟通礼乐,即乐德,寓意做人做事,操守德行,事尊礼乐。现存传器时间上最有名的为清中期制壶名家邵大亨所制。

钟形壶

图片

钟形壶 裴石民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创制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流行于清末民国初。器形大致有圆形和方形两类,经典造型有汉钟式和方钟式等。瞿子治是紫砂史上以钟为壶的第一人。

秦权壶

图片     

                                                                                                                      秦权   利永出品

以秦统一度量衡时所用之权(即秤砣)为形,遂称其为“秦权”。

 汉铎

                                                                                      汉铎  利永出品

因仿汉铎而名。铎,为古代铜制打击乐器。《说文解字》说:"铎,大铃也。”“铎”这种金属乐器因主要用于秦汉朝时期,且出土文物也基本在汉朝以前,所以谓之“汉铎”。

博浪椎壶

图片

博浪椎壶  王东石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又名博浪锤壶。博浪椎,原为一种铁锤,因于博浪沙刺秦王而闻名,可惜误中副车而告失败。受此历史故事启发,晚清玉成窑文人与艺人合作,创制出圆形的铁椎壶,取名博浪椎壶,成为玉成窑紫砂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茄段壶

图片

茄段  利永出品

创制于清末民国初,经久不衰,近现代名家何心舟、朱可心等都曾制作过茄段壶,现代艺人仍在不断演进。

汲直壶

图片

汲直 邵友兰制 利永紫砂博物馆藏

壶名与汲水相关。一曰,汲,从下往上打水也,古代打水之桶通常为直形,汲直壶造型取材于打水的水桶;一曰西汉名臣汲黯以刚正出名,所以认为直筒形壶身,寄寓刚正不阿之意,故名汲直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