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本书之类、一句话,触动自己由内而外的发生一些改变。 如同鸡蛋的那个类比一般,鸡蛋由内打破是生命,由外打破是食物! 对我来说,有三个概念知道的很早,真正明白的很晚。 那就是: 反思、注意力和积累! 这三个耳熟能详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词,放在一篇文章中,甚至都不会有人去特别注意。 但细细想来,人群中平庸与卓越归根结底是对这三个词的认知,进而产生的行动有关。 反思、注意力与积累这三个概念恰好对应着过去、当下和未来,三者相互作用。 如果说注意力和积累跟行动有关,那么反思则与思考有关。 ![]() 两个数学公式帮助我看明白了注意力与积累概念: 不等式:注意力>时间>金钱>身外之物 等 式:F=P(1+r)^n或者 F=P(1+r(1+i)^n)^n 解读注意力 与注意力相比,一切有形的身外之物都可以通过金钱购买,金钱很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 时间本质上不属于我们,因为它根本不受我们我们控制,更无法管理,只能想办法与它交朋友; 只有注意力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也只有集中注意力的那一刻的时间才没有被浪费,才会产生价值。 你会发现,注意力关注的每一个瞬间就是每一个当下,然而没有经过训练的注意力极其脆弱,非常容易分散。 于是,外界的很多烦扰都可以轻易的牵走我们的注意力。 最容易牵走我们注意力的三个大坑就是:
珍惜自己的注意力,远离这三个大坑。 否则,你的注意力很可能会被他人无情的收割。 看看那些情景肥皂剧、微博鸡汤大号、几乎所有的广告无一不是在收割海量的免费的注意力并集中起来以高价卖掉。 理解积累
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学习技能、思考能力都可以通过复利效应积累。 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积累,结果也会天壤之别。 复利公式:F=P(1+r)^n 如果把积累看作成长,只要在路上(r>0),不停歇(n>0),就会成长。 而不同的成长率,那么结果也会天壤之别。即r值更大,或r也在增长。 看下图:同样的365天,每天的增量仅仅相差0.01,一年后的结果却相差近40倍; ![]() (时间相同增量不同的复利结果天壤之别) 若r=r(1+i)^n,这里的(1+i)^n就是成长率。 于是复利公式变成: F=P(1+r(1+i)^n)^n 当加入成长率后,认知的世界马上就变了: 成长相对简单,只要行动,从长远看F值就会越来越大; 而成长率需要思考,只有不断在行动中思考,让r值发生增长,F值才会增长更快; 举两个不恰当的例子: 一个普通的饭馆开张,只要不关门,食品质量和服务不降低,从长远看,总收入一定在持续增长,维持运营问题应该不大; 但要让收入加速增长,仅靠维持基本的质量一定不行,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让客户获得超值服务,在提高客单价和翻台率上下功夫。 ![]() 写作也一样,只要开始写,不停笔,你所积累的输出的文字总量一定在增长。 但要让自己的文字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有影响力,就要在如何持续写对他人有用的文字上下功夫。 一旦开始不写私生活和对他人有用的文字,就会有很多事可以做了。成长的速度也会不同。 ![]() 跑步不也是这样吗?闭着眼睛坚持跑和如何不受伤且跑得好,都在积累跑量,但本质上就是差了两个级别。 在积累的过程中,引入成长和成长率后,一切都变得有意思起来。 当然,你决定开始持续积累,就是看到了积累的意义,选择了活在未来。 关于积累的鸡汤是这样的: 没有人一开始就做得好,也没有人永远都做不好! 同样的,种一棵果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另一个更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关于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富兰克林为自己罗列了13项原则,每天进行对照反思自省; 我们喜欢阅读,但大多数人没有输出; 我们一生都在做事,但总结、复盘、反思的人少之又少;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了互联网时代,有搜索引擎几乎可以查到一切信息; 然而,用搜索引擎查询的都是别人的经验,只有经过自己总结、复盘,反思输出的思想和经验才是自己的。 善于通过反思,总结和积累知识的人,可以将经验转化为丰富的资历,而这些经过自己思考得来的资历会变成成长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虽然我们无法活在过去,但通过反思过去的成功与失败,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用于指导未来的行为,不至于将过往的经历付诸东流,这便是反思的意义。
不断地突破自己的知识边界,不断地让自己进入非舒适区 思考如何成长,更思考如何提高成长率,才有可能让未来越来越精彩。 如何做? 知道和做到之前有一条鸿沟,这条鸿沟需要大量的行动来填充。 三个方法分别对应反思、注意力和积累:
小结 学会反思过去,珍惜当下的注意力,持续正确地积累方能更好的活在未来。 成长的路上, 关注长期成长的同时,更要关注不断调整行动方法,时刻不忘提升成长率。 不要短期期望过高,也不要长期期望过低。 ![]() 一个足以感动自己的尝试 : 找一件简单的事,试试持续做100天! 看每天清晨起床比昨天聪明一点点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