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早晚积累 2022-04-18

故事一:伊索寓言一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变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把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解读:这是一则伊索寓言,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是在《小狗钱钱》这本书中,再一次看到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这个故事至少有两种解读。

从财务角度看,这只会生金蛋的鹅,好比是你的资本,而金蛋就好比是利息。

在你还没拥有一只鹅时,要想尽办法去积累你的资金,让资金逐渐积累起来,直到它多到可以为你生息。

然后你要想办法维护好这只鹅,让它不断壮大。而你则可以源源不断地享用它生的蛋,但你再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杀鹅的念头。

从效能角度看,鹅就好比是生产的能力,而金蛋则是产能。生活中“重蛋轻鹅”会保不住产蛋的资产,而“重鹅轻蛋”会被活活饿死。前者好理解,急功近利!后者可能只关注了形成资产,忘记了资产能够带来更多价值。

故事二:生活常识一则

理论上来说,用无穷多的能源和无限长的时间,也烧不开一壶水,倘若你每次都在50℃就关火的话。

解读:这一个看上去简单又浅显的常识,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它对我的影响不亚于:时间无法管理、注意力是第一财富以及一切都靠积累等概念。

站在时间的长河来看,任何人都是沧海一粟,而要取得成就,哪怕一点成绩。

都得要遵循这个烧水的原则,要达成一个目标,就得一蹴而就,不能中断。

否则,你做功再多,也都只是无用功。这个常识同样活生生地说明了半途而废是平庸的最大绊脚石。

故事三:习惯的培养

有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样才能拔除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

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弟子们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庄稼,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粮食。

解读:戒掉一个坏习惯往往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来得更直接。用新的行动填补原有的行为。 

故事四:以终为始的原则

下面这个故事对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话题和上面的三则有些格格不入我特地放在了最后,希望能够激起你的思考。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

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请假定此时你的亲朋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你希望人们对你及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评价?

这个故事是从他人的角度来评价自己。你还可以设想一下自己的墓志铭,想象你去世后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简练的话,来总结你的人生。

解读:

墓志铭,不就是你的终极人生目标么?

在没有明白一切都靠积累前,我的墓志铭应该是这样的:这个人打了一辈子工,有过一些梦想,但都带进墓里了。

而现在的墓志铭,我期望是:他38岁出生,在追求有趣的人生和不断成长的路上,终生未停。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养出一只会生“金蛋”的“鹅”,那是因为从来都没有真正培养过一个习惯,一气呵成的“烧开”过一壶“水”!

一个足以感动自己的尝试 :

找一件简单的事,试试持续做100天!

看每天清晨起床比昨天聪明一点点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