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看到这篇文章的,都请允许我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一个房地产从业者,我的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场景趋近于零,但我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英语学习者。 这个长期有多久呢,如果从初中算起的话,有27年了。但收获最大的是过去的两年,这两年的学习让我第一次深入思考了为什么学英语,同时认识到英语世界的精彩以及学会英语的良好体验。 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真正认识到了自己为什么学不好英语。 这篇文章是对为什么那么多人学不会英语的反思。 它浓缩了学习语言的两个要领和大多数人在英语学习中一直在做的错事。 文章很可能会颠覆你一直以来学习语言的方法。 学习语言的两个关键要领
要领一:围绕输入+输出下功夫 简单说,学习语言本质上是通过输入和输出帮助大脑对概念和语音(文字)相对应,而习得语言,从而更好的“用”语言去认知和表达这个世界。 背后的逻辑是“用”,事实上小孩子不是要学习语言,而是要用妈妈教他的词汇,更好地表达他感知的这个世界。 婴儿掌握语言就是靠听和说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作掌握了母语。 只听一开始还是说不出来,于是靠模仿发音,从简单模仿开始到足够多的模仿,才能自由用语句表达,这里的多有两层内涵: 一是听的量足够多; 二是模仿发音说的次数足够多。 再从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不同点来说说二者在输入+输出上的区别: 母语是因为有人(一开始主要是父母)教,婴儿是通过听(输入)+说(输出)完成语言的学习过程。 母语学习时听这个动作解决了语音输入和词义的对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句话也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 而学习外语,只靠听不去读,没办法对应语音和词义。需要用读去补充输入词义,这里的读也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二是朗读。听的基础上再通过阅读和朗读,能将音、形、义对应起来。 你可能奇怪,为什么母语只用听就能音义对应,而外语要听+读。这是因为母语学习时,妈妈会教你音义对应,她会很耐心地告诉孩子:她是妈妈、那是爸爸、苹果、橘子、小猫、小狗、花花草草……以及发音,并且帮你纠正和耐心解释。 这一切都在是潜移默化里完成的,妈妈没有刻意教只是下意识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发音。 这期间所做的只是说几百上千遍。而当孩子的语言系统形成后,他自己就可以通过联想记住更多词汇。 要领二:弄明白听不懂+听不清 而外语学习没有人手把手教,更没有人帮你解释词义和纠正,所以需要听读(输入)+说写(输出)才能真正习得。 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外语学习时要解决听不懂和听不清两个问题。 听不懂是指不明白词义,听不清是指明白词义但熟悉度不够,每一次大脑都需要时间处理。 听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否则听一万遍也还是不懂,这好比让你听阿拉伯语,倘若没有人教,你自己也不去音、义对应的话。 若弄不懂词义,无论怎么听,都是噪音,做不到音义对应,就算听再多也学不会语言。听懂是建立发音、词义对应的关键一步。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去读(阅读+朗读)你所听的素材,这样就能把听不懂进化到听不清,而从听不清到听的清,这需要重复练习,直到大脑可以将这个词深深刻在大脑皮层。 所以对于外语学习来说,一定要坚持听读,最不济也要坚持读(因为读可以一次完成听+读两个动作),就能解决听不懂的问题。 当然这个听的过程可能需要不求甚解的听100或数百小时以上才能打开耳朵。 这也是有根据的,我们用母语说出第一个“mama”时,可能已经听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了,才勉强模仿出含含糊糊的“mama”音。 因此对于一个外语入门的学习者来说,大量听(不求甚解的听)和读(音义对应的读),是学好外语最重要的另一环。 用零碎的时间听是最佳的方法,走路、排队、等公交、发呆、运动……所有能利用的这些时间都可以听,不求甚解地听。 别担心这么听没有用,它会帮你的耳朵和大脑建立对语音的连接,看似无用,实则用处很大。你看婴儿学母语时懂么?他也不懂,依然在听。 然后找固定的时间,去读你听过的原文,读上几遍弄清楚词义、句意、音标再听,直到你能听懂所有的句子。 英语学习路上做错的事 一直在学,从来没有用过 上文两个要领中,提到了婴儿学习母语其实本质上是在用。 而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英语,一上来就去背单词,或者去背文章,更有甚者直接去背语法。 如果拿来一篇文章,依然看不懂,读不出来,更听不懂。背后的原因就是没有用。 所以:
因为这些动作能够帮助你理解的过程中拓展词汇和对应词义。 听的太少 想想What’s your name!这样的句子你为什么这么熟悉?因为你听到的太多了,以至于你都不用仔细听,就能明白它的意思。 可这一句呢:What’s the wheather like today?就要反应一下。 而下面这一句呢,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one year, and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ten years. 虽然每个词都认识,可能读起来就没那么顺了,更别提听起来不用思考就能听明白。 因此,听——能够加强耳朵与大脑对声音的关联。听多了,你会发现有些词似乎经常听到,但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只要停下来对照着看下词义。下次再听便不再有障碍。 不求甚解地听,是打开耳朵很简单却又很重要的方法。 一句话听不懂就是听少了。 读的太少 如果你朗读过英文的文章,你就会发现,随手拿起一篇文章, 如果原声是两分钟读完,你可能要读两分半钟或者三分钟。 发生这个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些词不熟悉,读的时候磕磕绊绊。 读的过程其实是在把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口腔肌肉转化成发音,让眼睛去熟悉词句。 这是音义形对应很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甚至比听都重要,因为读一个动作可以同步调动眼睛、嘴巴、耳朵和大脑多个器官,多角度强化所读的内容。 你试着找一篇文章读到你认为最好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坚持每天跟读,一个月后,你对比一下发音,你会被自己惊讶到的。 这里的读除了朗读,还有阅读。朗读帮助你强化发音和听力,而阅读帮助大脑内化词义。 没有反馈 拿纠正发音来说说反馈的重要性。 你有没有发现朗读了很久,有些单词或音标的发音依然不准,每次读到还是会错,但自己不知道。 这就是没有反馈导致的,如果没有人帮着纠正,那么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错的。没有正反馈就不会有进步。 发音的纠错,有两个方式可以解决:
用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练习建立反馈。只有通过反馈和自我反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发音,才会越来越好。 听说读写的顺序 学习语言离不开听说读写,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步骤。 然而我想说,听——>说——>读——>写这个顺序是为母语准备的。 外语学习的顺序应该是:听——>读——>说——>写。 或者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听——>朗读+阅读——>说(模仿复述)——>说——读——>写。 这样的顺序是符合上文提到的“输入+输出”和音形义对应这两个逻辑的。 母语的学习是:
外语的学习:
之所以有差别,还是因为音形义相对应很重要,这决定了你听的内容不再是噪音。 比学英语更重要的事 学英语以及学英语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学英语。 有一段时间我想通了为什么学习英语这么重要。一个把终身成长当做习惯的人,终身学习一定会变成一个习惯。 而终身成长的人有两种情况一定会用到英语。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英语就变成了我生命中重要而不紧急的一件事,那么找到正确的方法,持续去做就好了,剩下的交给时间。 对于你,一样也要为自己找一个学习英语的理由,否则,再好的方法,当你遇到挫折时,可能都会放弃。 于是一次一次地水未烧开,就关火,其实浪费的精力和资源更大。以下是我能想到学习的理由:
一点分享 一、朗读资料与工具 过去的两年里,我跟着公众号“清晨朗读会”读了近600天。 我曾经录过音,后来对比过自己的发音,最初的发音真是惨不忍听。 这个公众号是由一个叫王渊源John的老师创立,目前已经连续不间断地发布了880天。 王渊源老师是美国人,普通话说的非常地道,每天均由他真人朗读。 文章内容比较丰富,适合跟着朗读练习发声和阅读拓展词汇。 如果你打算朗读,建议你安装下面三个工具: 关注“清晨朗读会”公众号、下载App清晨朗读助手、下载App喜马拉雅。 ![]() 公众号不用多说,清晨朗读助手是John老师的一个粉丝开发的免费软件,有循环重复播放的功能,每天同步更新公众号的文章,是个不错的工具; 喜马拉雅则是用来记录自己的录音,用于日后回头比对。 二、听力资料与工具 新概念英语,这是一个免费的经典的学习材料,如果你要用零碎的时间不求甚解的练习听力,那么新概念就是很好的材料。 四册的难度逐级增加,底子薄的可以从第一册听起,底子好些的从第二册开始,我接下来的目标是把四册都刷完。 就用不求的甚解的听+有意识地读,将发音、词句、词义一一对应。 每日英语听力App和listen+除了新概念还有海量的听力素材。 ![]() 值得一提的是listen这个App在播放英文视频时,可以选择英文或中文字幕,或者无字幕。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显示字幕。 并点击英文字幕能够直接显示字义,而不用再去查字典。这是音形义对应非常好用的一个工具。 三、英语学习工具 下载英语流利说APP(如上图左一),付费参加“懂你英语”的学习,这是利用AI技术,测试你的英语水平,再根据你的水平,循序渐进学习。 学习过程有点像游戏闯关,每一个学习内容都需要听和复述,学习过程中复述的正确与否系统能够会通过得分给你反馈,评估你的正确率,得分不达标不能进入下一级。 懂你英语巧妙地将生活、生物、艺术、物理、地理、历史等各种学科穿插在学习内容中,随着学习的推进,不仅听力和口语提升了,知识边界也拓展了,当然词汇量也会得到很好的拓展。 结语: 这篇文章完全来自两年时间英语学习的心得,若是能对你有所启发,那是最有意义不过的事情了。 在我摸索语言学习方法的路上,确实被聆听式语言学习的方法惊到了。 关于英语学习,我也还在路上,我知道这是一条挺长的路。但我知道这条路值得走下去。 参考资料以及感谢: 1,公众号“何老师英语课堂”; 2,徐火辉老师“原典英语学习法”; 3,马徐骏得到专栏《怎样快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4,《赖世雄的英语学习法》 5,公众号“清晨朗读会” 6,李笑来《人人都能用英语》 7,TED演讲:《如何在6个月内学会任何一种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