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没有写自己做的事了,这段时间在持续做百日行动的挑战。 首先是三~六月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百日行动——连续一百天跑步5公里。 不过今天不打算分享连续跑步百日的心得,而是说说正在挑战的每天听写一篇新概念三的收获。 截止到今天已经不知不觉连续听写新概念三33天共计33篇,新概念三总共60篇已经过半。 时间总在过后觉得飞快,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听写新概念,并一点点坚持了下来。 前两天,反复盲听了李小龙试镜的一段视频,感觉到很通透,听懂80%以上,能够明显感觉到听力在提升。(特别说明,我听的是2:47秒的。超过四分钟大脑内存就跟不上了。擦擦汗!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完整版视频。) 听得懂更多,这更加激励我要听写完新概念三共60篇文章的动力,甚至听完新概念三再去听写新概念四。 这过去的一个月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享受。每天一篇,没有痛苦的感觉。每天听写完并整理完当天的学习笔记,总还想继续再做点什么,意犹未尽。 做完了还想做,我想这是喜欢上一件事最好的状态了吧,这应该就是心流了。 《心流》那本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到:
(如下图) ![]() 反过来,若是每天都很痛苦的坚持,这样的结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反思了一下,这应该是新概念三的文章与我当前的英语水平恰好相当,属于N+1的搭配。也就是文章的难度,比自己的水平稍稍高一级。从内容来说大部分是舒适区,少部分是盲区。 这也让我想到《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的非舒适区才是学习区。可是非舒适区的舒适与非舒适到底是多少才最佳? 国外有研究者发现训练一个技能时,你学习的内容中应该有大约85%是熟悉的,有15%(精确值是15.87%)是感到意外的。研究人员干脆把这个15.87%直接称为学习的“甜蜜点”。 当学习内容达到这个最佳意外率时,学习速度最快,学习感觉最爽。(关于这个15.87%理论,你可以看看罗辑思维2019年3月6日发在公众号的万维钢的《为什么15.87%这个数字对你很重要》戳这里) 我看到这个数字时还是很兴奋的,因为它真的能够指导我们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太难,受挫太多;太简单会很无聊。 其实,那些吸引我们欲罢不能的游戏,都差不多遵循了这个原则。 不过说到听写新概念,仅仅听写其实并不能很快提升英语能力。 一季度我听写过75篇新概念二,那时候就是在强行坚持,很痛苦感觉不到明显的进步,后来不了了之了。 现在回过来想,那时的方法有问题。听着完毕就扔在一边了,听写之前也没有试着多听几遍熟悉文章。 这有两个问题:
这一次听写新概念三,我特别提醒自己,每一篇听写前先听两三遍,把不懂的地方先查明白,弄理解,然后再听写。 每天听写完毕后,再带着耳机用白天排队、候车、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刷上几十遍。 这是因为听写的内容,很快就会遗忘。而记忆是脆弱的,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母语的学习并不靠记忆,而是靠不断地重复使用然后无意识中掌握。 可见语言的学习越是靠记忆就越不靠谱,越是运用越熟悉越能快速掌握。 当然有没有靠背诵学好英语的人,当然有。据说俞敏洪就背过新概念并且倒背如流。 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学习外语就用背诵经典的方法,熟练到倒背如流,最终变成无意识的流出,这样当然能学会。 只是背诵太难了。至少我目前不打算用。 不靠背诵,那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每天听写完成后,首先用笔记扫盲——找到自己耳词的盲区和理解的盲区。 扫除耳词的盲区很简单,就是大量听,于是每天听写完的课文,当天要反复听,直到每个词只要稍稍用点注意力就能听得很清楚,并且听得懂什么意思。 通过大量听的动作同时顺便解决理解的问题,理解也是小孩子学习语言最关键的点之一,我把它称作音义对应。如果小孩子不理解苹果,他是不会短时间记住的。 不然你跟他说万有引力试试!到什么时候说就懂了呢,当孩子发现东西会掉在地上时。他能够通过已有的知识理解你说的万有引力这个东西。 音义对应的意义有多重要,好比你每天听阿拉伯语,但是你从来没有搞明白听的每句话的意思。你就算听上一年,你也不会学会阿拉伯语。因为那对听者就是噪音。 学习语言,用已经掌握的词句拓展新的边界,认识新的词汇,在语境里学习最好上手。 这时候再记词汇,每一个词都实实在在有运用场景,更容易记住。这是我这一次听写新概念最大的体会。 回到扫除耳词和理解词句含义的两个盲区,做到这两件事后,还要每隔几天再回环往复练习听,加强对这些盲区的熟悉度。 最好的记忆不是反复记忆,而是回忆。每一遍用心的收听,都是在帮助回忆那些盲区。每回忆一次,就是在加强一次神经元的连接。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会根据刺激的程度和频率在神经元周围产生一种叫做髓磷脂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多了之后,会形成髓鞘,髓鞘能够将神经脉冲的信号传送速度提升10倍之多。 这就好像是为国道加了防护栏,不知不觉将国道变成了高速公路。传递信息的速度变快了,记忆也就增强了。 而每一遍收听,都是在笔记耳朵加深印象,当你耳词多了之后,听原声语音素材,大脑加工的时间变少了,自然就容易听得懂。 万维钢还写过一篇文章,讲到下面的曲线。这样的曲线是反脆弱的曲线,是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的曲线。 而英语学习就符合这样曲线描述的收益。 学习英语一开始可能会收益下降,花精力花时间花钱买资料但收效甚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法对了,终究会越来越好。并且未来向上的收益无上限。 ![]() 其实,截止到目前,我的英语距离依然完全掌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感觉到进步。 我知道,我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画一条先抑后扬的曲线。 以上,希望对正在学习外语或者打算学习外语的你有所启发。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人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之后才能进步 学习学习(名词)再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