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公式告诉我,做个长期主义者有多重要

 早晚积累 2022-04-18

个人成长离不开长期主义,但说起长期,我们往往会说持续行动和刻意练习。但这两件事主要说的是哪方面的投入呢?接下来我从一个公式说起。

我在读世界顶尖的价值投资者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时,看到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公式,很好的解释了这两个指标对GDP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工作小时X每小时产出值

这个公式有关国内生产总值GDP,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所有企业的销售总额。这个定义很好的解释了GDP总量的统计,但很难反映GDP的长期趋势。如果引入人口增长和提升生产率这两个影响国家GDP的重要指标。就能看出长期的意义。

从公式看,要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有两个方式,提高工作时间和每小时产出值。对于国家来说:提高工作时间,那就增加劳动力人口;提高每小时产出值就是提高生产率。

当我们回望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恰恰就是享受到了人口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红利。

你看印度人口那么多,为什么GDP不高,就是因为劳动时间低,生产率低啊。而日本人口那么少,GDP为什么这么高,不就是因为生产率高吗?

但实际上,不论是提高人口增长还是提高生产率,往往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个变化是漫长的。

历史上有过几次生产率的大飞跃都推动了经济发展,它们分别是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汽车革命和信息革命。每次生产率大飞跃都跨越了几十年。

这些指标跟个人成长有什么关系呢?

我把这个公式的内涵迁移到家庭或个人的成长,要提高个人或者家庭的财富增长,这个公式同样有借鉴意义:提高工作时间和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值!

要想提高家庭收入有两个方法:提高家庭工作时间或者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当然也可以二者同时提高。个人也是如此。

不过不论对于家庭还是对于个人来说,工作时间是有边界的,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家庭人口就那么几个。

对于个人来说,提高工作时间的天花板更是很明显,而提高生产率也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却是没有边界的,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个人的生产率是什么,不就是个人的能力吗?

能力越强你能为他人创造的价值越多,单位时间的回报也就越多。或者能力越强,你能运用各种资本去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就越大。

只谈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指标还是很模糊,指导性不强,但如果能加上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咬定这个目标比较长的时间,就能看出效果了。

依然看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你去看下数据就会发现,1980年~2000年原定目标GDP翻两番,提前5年在1995年就实现了。第二个目标原定用50年再翻两番,实际上2000年~2015年用了15年又提前实现了。


仔细研究过去40年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慢慢变富的过程。

巴菲特说,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结合今天说的公式,这其实说的就是通过长期努力拉大了时间的总和,同时能力提升对产出也渐渐出现了放大效应。

当你带着复利效应去看这些数字是激动人心的,因为越到后期复利效应的威力越来越大。

我想这才是复利的本质,而复利到最后每增长一点点都会是起点的很多倍,这也是复利效应最可怕的地方。

你不妨去查两个指标,1980年的GDP只有4545亿元,而2018年的GDP有90万亿,即使2019年的GDP增长率只有6%,你也会发现仅仅2019年这一年增长的部分就有5.4万亿元,是起点4545亿元的11.8倍。

回到文章开头,这个公式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借鉴:劳动时间的积累很关键,但比时间更重要的是生产率。仅仅有时间和生产率还不够,还要有长期主义。这个长期至少要做好10年以上的准备,个人的努力才会慢慢显现出来。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之前在另外一本讲股票投资的书中读到的一段话:

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看的时候,可能已经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PS:更多有关过去40年GDP的增长,不妨自行去查阅。)

参考文章:

觉得持续行动难,先做100天看看

上一篇文章:

随手拍,手机摄影和记录生活一举两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