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用文字或语言传递信息的场景,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要么生硬,要么晦涩难懂,要么逻辑不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是这样的状态,但后来有所改观了,因为我逐渐学会了用一些模型为自己服务。 特别是开始学习写作的这几年,我发现大脑中保留一些思维模型或者固定的套路很重要。 今天举三个我经常用的例子:总分总结构,论点论据结论,时地人事物。 先来看看总分总结构。 1 总分总结构 其实这个结构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作文的时候,学过。但别小瞧了这个结构。 真正把这个结构当作思维模型用在生活中,它的用处可大了。 简单说先总述一下事情,再分3~5个点剖析一下,最后做个总结回顾一下自己说的内容。 如果你仔细看我最近两年的文章,特别是长文。基本上都用的这个格式。 比如这篇《投资最重要的事》的读书笔记(戳这里), 再比如这篇有关比特币的文章(戳这里),都是这样的格式。 简单说,这两篇有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用概括性的话或者反常识的话起个头,然后报个幕介绍一下大概会说几件事,接着按部就班把所有事说一遍,最后用最精炼的话总结一遍,金句结尾。 这样表达的格式能够很清楚地传递一个大致的意思,不至于让读者一头雾水。 这样读起来就不至于太辛苦。而对于写作的自己来说,这样梳理信息也更有条理。 工作中用这个方法回报工作也很管用。比如轮到你发言,你首先说我主要讲三点销售、质量、进度;接着销售balabala、质量balabala、进度balabala;最后再来一个总结。 就是很简洁但条理清晰的汇报。而且,听者知道你说的事情还有几件事,大概还有多久可以讲完。 如果是一对一沟通,也可以先说结论,再分开说细节,最后得出结论。 不知这样的总分总的结构对你是否有启发,咱们再来看看论点论据结论这个格式。 2 论点论据结论 这个格式我们同样在作文课上见过,但同样被我们低估了它的使用场景和频率。 我们往往在格式化的议论文中会看到这样的框架,通常来说,我们采用三段式展开,首先提一个论点,然后举几个例子,最后得出结论。 这可能是我们用的最多的场景。然后,这个格式在生活中,每天要用到无数次,只是我们没有在意罢了。 我说几个场景,你感受一下: 1,教育孩子可能这么用:宝贝,刷牙太重要了(论点);如果不刷牙,牙齿会生病(举例),会有蛀牙(举例);所以,每天都要按时刷牙(结论); 2,工作中可能这么用:你怎么又迟到?(论点);上周二,上周五你是不是迟到两次(论据);再迟到就要扣绩效了(结论); 3,生活中可能这么用:读书的好处可多了(论点);你看读书能够上大学(举例),书中自有黄金屋(举例);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结论); 以上是我随手举的例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讲的都是观点,讲完观点后紧接着就会跟一个案例或者理由,最后再总结一下得出结论。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关注一下平时与人对话过程中彼此的对话,你会发现逻辑清晰的人,这三个部分契合的非常好,而逻辑混乱的人,往往说完观点后,拿不出论据,或者结论站不住脚。 最后再来看看时地人事物这五个字。 3 时地人事物 “时地人事物”(戳这里)这几个字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专门写过,只不过这五个字实在是太好用了,放在这里结合上面两个格式再介绍一次。 往小了说,这五个字可以用来安排工作,布置任务。 往大了说,这就是个思维模型,更是一个授权和反授权的利器。 要描述一件事或一个任务,用这五个字基本可以描述清楚了。 因为它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工具或资源。接下来,以我所在的房地产行业,我举几个例子看看这五个字怎样用更高效。 工程施工这么用:什么时间?在哪里?需要哪些人?完成什么事?准备什么工具? 行政接待这么用:哪天几点?去哪个车站?接什么人,对方几个人?对方因为什么事来?你开什么车,几座? 采购约谈这么用:哪天几点?在哪?需要那些人来,什么级别?谈什么,技术还是商务?对方需要准备什么?标书、承诺函、还是? 你看用这个方式就可以非常简单的把事情说清楚。 还可以用来授权和反授权。 授权的意思是,安排事情的时候,用这五个字可以把事情交代的很清楚,下属可以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边界和任务。 反过来,如果你接受到一个工作,时地人事物都不清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五个字请教你的上司。 一旦你把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地点、需要的联系人,以及要做的事情和可能需要的资源都了解清楚了。 这项工作基本就清晰了。当然,授权肯定不止这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连这些信息都没弄清楚,你就去干活,多半会因为两个人理解不同,交付成果时出现比较大的分歧。 一旦你能够熟练运用这五个字,工作内容的领会就会很清晰。 以上就是这三个格式的使用,咱们再小结一下: 1,总分总结构:先总述一下事情内容,再分开详细介绍细节,最后做个总结; 2,论点论据结论:先提一个观点,再举几个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3,时地人事物:五个字可以把事情基本交代清楚,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下。 查理芒格说:
大脑中存几个管用的小工具,往往就能让我们变得更高效。 事实上,你再看一遍这篇文章,就用到了总分总和论点论据结论这两个格式。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