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国家大事跟自己没有关系。 觉得国家的规划跟自己很遥远。我以前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更不会关心各种规划。 但学习了投资之后,越来越觉得大趋势跟自己投资方向有很大关系。 这几天看到了经济学家黄奇帆的一个视频,讲述了十四五规划的五个大方向。 结合我最近重读《漫步华尔街》这本书,说说这些大事与自己投资的关系。 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聊:个人投资的路径、国家的大趋势、房地产投资。 1 个人投资的路径 《漫步华尔街》第12章提到了10个投资者的练习,我把其中的内容浓缩了一下。由10个练习变成5个步骤:开始储蓄、注重保险、收益率跑赢通胀、选择投资标的、建立投资目标。 这五个步骤是有逻辑关系的。从个人财务的角度看,人们的财务状况主要分为五种情况:欠债的、没钱的、有钱的、有资产的、有优质资产的。 鉴于以上,首先储蓄,一旦开始储蓄,那么就可以从欠债过渡到无债无钱,再过渡到有钱的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遇到投资机会才有资金可投入。可见,储蓄很重要。 不过你可能听到过另一种声音,一开始不要存钱,因为你存的那点钱,未来能力强了,投资涨个1%都会比你现在的储蓄高很多,所以不要存钱。 若是你有了这个认知,那么投资这件事几乎是与你无关的。 因为你连用来启动的原始资金都没有还谈什么投资,更别提未来的复利增长了。 这就好像是农民想丰收,连种子都没有,怎么可能丰收。 况且大多数人学会了超前消费,不但没有储蓄,还欠债。所以开始储蓄,是投资的开始。 如果已经有了积蓄了,第二步是注重保险。这里的保险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要持有一定的现金,二是买一些保险。 持有现金比如三到六个月以上的生活开销,这时遇到的意外状况能够从容应对,比如失业。 买保险是为了遇到大的突发状况时的一种平衡,比如重疾或身故。如果有未成年子女,更应该买保险,这可以在遇到意外时平衡家庭财务。 年龄越大保费越,保险越早规划越好。我个人在2006年的时候就为自己买了重疾险和寿险。 第三步是考虑收益率,前两步都做到后,就要开始考虑手中的资金如何盘活了。 这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高收益,而是先考虑如何跑赢通胀,也就3~4%的年化收益。 这个收益还是比较好实现的,大多数理财或基金都可以实现这个收益,而且相对比较安全。 第四步是选择更好的投资标的,这里我个人还是选择股票。再看一下图片。 ![]() (图片摘自《漫步华尔街》) 选择股票有几个理由: 第一是上图展示的信息显示,短期看股票收益波动非常大,长期来看股票收益丰厚且风险可控。 第二是从发达国家的家庭财富结构看,股票和不动产的比例接近1:1,而目前中国家庭的主要资产都还是不动产,可见未来股票等流动资产的比例一定会增加,这是一种趋势; 第三,和平安宁的社会大环境,经济向好发展几乎是肯定的,好公司的价值最终一定会通过股价体现出来。 第五步是建立投资目标,这里的目标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短期的年度收益目标,二是长期的总体收益目标。经过测算,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不算低也不算高的目标。年化收益,我希望能够往15%触碰,每年追加投入的金额5万元,如果这两个小目标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那么40年后,这笔累计200万的本金,将会变成1亿(戳这里看详细的测算)。这是我个人投资的远景目标。 以上,就是我个人逐渐形成的投资路径,主要分为五步。接下来再看看国家的大趋势。 2 国家的大趋势 这里我主要摘取黄奇帆在视频(B站搜:黄奇帆:我国今后15年发展将有五个方面的变化或者文章底部阅读原文)里说的四个方面:国民平均收入翻番、城市化率趋于上限、农民进城的政策、房地产开发趋势。 首先看国民平均收入翻番。从十四五开始,未来的15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实现从10500美元/年,增加到20100美元/年。 咋一看这个目标挺难的,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民众的收入就将跨中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实也不难,每年增加4.7%,15年就能翻一倍了。 其实中国这些年GDP的大目标,都是这么实现的(戳这里看国家经济数据的增长),用了复利增长模型。 其次,城市化率,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最初的18%上升到了65%,未来局部的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可能会接近90%,但从整个国家来看,城市化率会接近70%~80%。 第三、农民进城的政策,按照城市化进程,最终农村人口还会有3~4亿人左右。而现在农村人口大约有6亿,所以黄奇帆在视频里提到,未来城市的户籍政策会陆续支持2亿左右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其中1亿在东部沿海,还有1亿在内陆城市落户。换句话说会有两亿人在未来10年会转化成城市居民。 第四,房地产开发趋势,视频里说,1990年全国住宅开发量1000万平米,2000年达到1亿平米,2010年达到10亿平米,2017年达到17亿平米。 从这个数据能够看出,房地产的开发量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再到现在已经区域平缓,未来可能维持在每年10亿左右的开发量。换句话说,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未来会缩小。 这些趋势看上去都是国家大事,但我个人却觉得跟普通人非常相关的。这几个趋势都跟房地产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再来看看房地产趋势。 3 房地产趋势 看完上文提及的视频后,我特地去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查了一些数据,如下图: ![]() 上图为图表展示数据 下图为详细文字数据 ![]() 从上面两张图能够看出,从2018年开始,不论是开工面积、销售面积还是投资额,都在逐年趋于稳定。 结合上面提及的后三个趋势(城市化率、农民进城、房地产开发趋势),不难发现这些趋势都跟房价相关。 2亿人进城后,需要房子居住以及落户等。因此这部分人群住房刚需。 这部分人群将会是刚需房的购买人选。 一旦最后一波农村人口进城完毕,后续再没有大波的新增城市人口。那么房地产的需求将趋于稳定。 那个时候,刚需房的需求不会再有很大的增量。 而城市里已经有住房的居民,未来只有改善居住条件这种可能买房。 再加上未来新房开发量会缩量,可购买的新房量会减少。结果,刚需的房子未来很可能没有人接盘,而改善型的住宅会有更多人青睐。很显然,有人要的房子,未来保值增值空间更大。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一些大的政策其实对我们的长期投资是有影响的。比如我今后肯定不会去买刚需房去投资。 若是投资房地产,一定会买改善型的好房子。并且只买好城市的好房子。 总结一下: 个人投资路径:开始储蓄、注重保险、关注收益率、选择投资标的、建立投资目标。完成这五步,投资的思路会更清晰; 国家的大趋势:在未来的15年里,国民的平均收入会翻番,国家的规划其实用到了复利模型,未来房地产开发趋于饱和。 房地产趋势:未来最后一波农民工进城结束后,城市化进程也趋于饱和,不会再有大量的新增人口,刚需的房子很可能会因为没人接盘而难以保值。 以上的一点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