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精进,除了坚持和重复,还要做到正确模仿,可什么是正确模仿?

 早晚积累 2022-04-18

很多人都知道《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各个领域杰出的人,他们都通过刻意练习让自己达到了卓越的水平。

弹琴、写作、象棋、记忆、手术甚至空战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其背后的原因是书中提到的心理表征在起作用。

书里是这么解释心理表征的: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非常抽象,我们很难说得清心理表征是什么?但心理表征又极其重要。

还好我读过《语言学的邀请》,那本书中提到了外向含义和内向含义,帮助我理解了心理表征。

简单说外向含义,就是能够用看到的,或者能够用相机拍摄下来的,比如椅子。而内向含义,是指看不到但能够在大脑中想象出来,比如天使。

现在再来看心理表征,其实就是一个有内向或者外向含义的东西。这样的东西,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明白这个有什么用?用处可大了,一旦大脑中能够想象,那么其实就可以模仿。或者反过来,你想象不出来的东西,你是无法去正确模仿的。

刻意练习本质上就是模仿,关键就在于这样的模仿是刻意模仿。

刻意模仿的前提是能在大脑中形成心理表征,也就是大脑中能想象出来。

富兰克林通过反复模仿一本杂志里的文章,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这背后的原因是他能在大脑中想象出好文章的样子。然后不断练习,以接近原版。

富兰克林也喜欢下象棋,但他没有成为象棋高手。原因是那个年代,优秀的棋手在欧洲,他在美洲,并且那个年代他手边没有高手的棋谱可以研究。

换句话说,富兰克林没有高质量的棋谱可以研究,所以,他很难在大脑中形成整块的棋局。于是他没有成为象棋高手。

富兰克林写作和下象棋的案例,这两件事说明了模仿学习时,大脑中具备可以理解并可以回想的心理表征多么重要。

我们来看看刻意模仿的另一个用处。

稍稍读几本传记,就会发现很多名人都有反思的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模仿来训练自己的反思能力。

举两个例子:记录时间开销和列清单。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柳比歇夫,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定期梳理并总结自己的时间开销。

几十年下来,他对时间的掌控达到了可以不戴手表准确感知时间。这种方式是非常另类的反思方式。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方法,我们自己也许很难“研发”出这种感知时间的方法。而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个方法并加以模仿,在大脑种会形成“心理表征”,加以练习,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了哪里。

那些记录会提醒自己时间做了无意义的事。

另一种方法是列清单,我自己试过这个方法,一旦列了清单,大脑中会对要做的事有印象,然后付诸行动。

把最重要的事第一时间做完。每天晚上或隔日清晨总结,也可以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反思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模仿。

除了反思意外,练习技能、语言表达、阅读写作、工作学习都可以通过模仿来提升。

只不过,模仿前,一定要想清楚,打算模仿的事情,在大脑中是否能够形成印象,如果想像不出,那么模仿的效果是一定会打折扣的。

并且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某种状态或者方法对自己有效,还要反复试用。

苏炳添跑步,除了教练团队优秀之外,他自己比赛超水平发挥后,就会反复在大脑中回忆当天的状态,他希望能够把那种状态固化下来。这其实是他在模仿自己的最佳状态。

你看,模仿一定不是简单复制。即使是照葫芦画瓢也是大脑中有了葫芦的样子。

照葫芦画瓢只是模仿的开始,要想越做越好,还有两件事不能忘,一是长期坚持,二是重复练习。

学会了正确模仿, 花一些时间,我们就能在自己喜欢的兴趣上提高。

参考文章:

到底为什么,别人听不懂你的话?

上一篇文章:

英语科目取消真的是好事吗?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