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太平天国的叛徒,也是甲午战争中的英雄,最后悲壮的自杀殉国

 lpl求知获识 2022-04-18

据记载,清朝对待太平天国降将战俘的手段极其残忍,处死这些将领,往往使用的都是酷刑,比如凌迟。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何等的恨之入骨。

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太平军的投降者,他不仅没有被杀,后来还得到了清廷的重用,成为了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后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留下壮烈功名的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出生在贫农家庭,当过豆腐店学徒。1854年,太平军占领他的家乡庐江的时候,他加入了太平军,在佐将程学启手下当兵。

1860年,程学启负责镇守安庆北门外石垒,围攻安庆的清军将领曾国荃久攻不下,于是准备策反程学启。他抓到程学启的母亲,威胁她说,你不赶紧去劝你儿子投降,我抓到他,就杀了他!程学启母亲怕了,就装扮成乞丐,前往程学启营寨中痛哭。

这事被安庆太平军主帅叶芸来知道了。叶芸来怕程学启叛变,让八名壮士拿着令箭去请程学启来见面。程学启本来就已经有了投降之心,见叶芸来让他去,担心叶芸来会杀他,于是便暗中招募了他的好兄弟82人(其中便有丁汝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当时丁汝昌当的什么官,很可能只是个士兵),拿着令箭走出大营后,便一路狂奔到曾国荃大营前投降。

太平军发现程学启去投降后,在后面紧紧追赶。

曾国荃没有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以为程学启是诈降,不敢开门。于是程学启叫道,你要不开门也可以,开炮轰击我们吧,免得太平军打到你营里来了!这样一说,曾国荃才开了门。

程学启、丁汝昌投降曾国荃后,利用对安庆的熟悉,帮助曾国荃最后攻破安庆,叶芸来壮烈牺牲。凭借这次叛变行为立下的大功劳,程学启升任游击(从三品武官),丁汝昌升任千总(正六品武官)。

不过,虽然程学启、丁汝昌投降了曾国荃,但曾国荃对他们其实一直不信任。因此,每次打仗,曾国荃都把他们安排在最前面,有点相当于“炮灰军”。不过正因为是“炮灰军”,丁汝昌也获得了多次立功的机会,他骁勇善战的名气,也因此打出来了。

后来,曾国藩让李鸿章组建淮军对付上海的太平军,于是一直不信任程学启、丁汝昌的曾国荃,就把他们丢给了李鸿章。这样,丁汝昌的命运才稍微好一点。

但是后来,丁汝昌依然在清军中受歧视。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约粮饷,于是李鸿章手下的刘铭传就决定裁减丁汝昌部下三个营。刘铭传其实很欣赏丁汝昌能打仗,因此在对付捻军的时候,特地向李鸿章申请把丁汝昌要了去。但是遇到裁军的时候,刘铭传第一个想到的却是丁汝昌。显然,这也是对丁汝昌曾经是叛徒而感到很不信任的表现。

刘铭传要裁掉丁汝昌,丁汝昌很不高兴,于是便抵制,结果刘铭传竟准备杀了丁汝昌。丁汝昌吓住了,连军队也不要了,赶紧跑回老家躲了起来,这才免了杀身之祸。

后来李鸿章准备组建海军,觉得丁汝昌是个人才,才又把丁汝昌召回去,让他去英国学习了一阵,回国创建海军。后来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丁汝昌担任北洋海军提督,成为了晚清海军的一名重要高级将领。

丁汝昌最后能获得李鸿章信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确实作战勇猛不怕死,二是他有一定的治军能力,三是李鸿章需要培植自己的人马。

大家都知道,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人曾多次劝降丁汝昌,不过,丁汝昌这回没有再当叛徒,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以身殉国,也因此,他的名字留在了后来的历史书上。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