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赵俊峰评谈 2022-04-18

书法和中国画关系密切,古人用书画同源来说明两者的内在联系。其实两者不仅同源,两者还相辅相成,如果书法线条质量不高,很难画好中国画。而线质不过关是当代创新书法的普遍问题,因此一些写丑书的书法家,尽管也顶着画家的光环,但却画不好中国画,中央美院教授、书法家王镛,他的国画就与古人差距巨大。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中央美院教授王镛

有人将他的一系列国画作品发到了网上,这些作品从形式看并没有太出格,符合中国画注重笔墨线条、不追求形似的特点。但由于他的书法长期受西洋美术理论的影响,只追求形式变化,忽略了笔墨功夫的锤炼。没有功夫的积累,直接导致他的书法线质不过关,从而使他他的中国画单薄、枯燥,没有韵味。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王镛国画作品

造成王镛中国画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书法背离了传统,王镛的书法被称为丑书,什么是丑书?赵俊峰下的定义是:学碑造作不自然、燥而无韵即为丑书。这不是闭门造车所下的定义,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根据古典书论得出的结论。其实熟悉当代书法的人都会看到一个现象:即所谓的一些丑书家基本全部是学习汉魏碑刻,这些人只要再满脑子西洋美术思想,下笔必然是丑书。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有造作不自然、满是燥气、没有传统书法韵味的特点。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明代蓝瑛国画作品

单纯作为一个书法家,把书法写成了丑书影响还没有那么大。偏偏一些写丑书的所谓大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水平,往往还格外喜欢模仿传统大家,希望既有书名又有画名。殊不知要想做到书画俱精,首先就要在书法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不能背离传统的笔法。唐朝著名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唐代张彦远语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无论是书法的骨力、气韵,还是中国画的形象,都依赖于立意和用笔,擅长绘画的一定也擅长书法,两者相辅相成。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书法没有练出骨力、气韵,画也好不到哪里去。实际上看王镛的书法和他的画,就知道它们犯了同样的毛病:枯燥、单薄,没有韵味。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王镛国画作品

出现这样的结果,与王镛自以为是地改变书法用笔有莫大关系,他曾公开为自己用小笔写大字辩解。小笔写大字就是对传统笔法的颠覆,用笔不对自然无法产生骨力和气韵。从他的字到他的画,都没有骨力气韵都能证明:如果将不能改变的笔法变了,也就失去了中国书画的灵魂,所写的字必然是丑书,所画的画必然是丑画。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王镛书法作品

肯定会有人反对这样评价王镛的书画作品,原因无非是他在书坛和画坛的地位,他可不是一般的书画家,背后有很多国家专业机构的加持。王镛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这样一位身后布满光环的大家会画丑画写丑书,很多人不相信,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不由你不相信。

薄而燥,王镛的画线质不过关,没有中国画的韵味

王镛书法作品

历史上的国画大家无不善书法,当代一些创新书法家也有不少人喜欢画国画,包括中央美院教授王镛,但由于书法功力不足,它们所画的画徒有形式,更要命的是普遍枯燥、乏味,没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

你觉得王镛的国画是不是枯燥乏味?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