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10个儿子,几乎全部早逝,寿命最长的仅32岁

 梦想童年594 2022-04-18

拓跋珪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建立的北魏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拓跋珪的一生也极具传奇色彩,他是献明帝拓跋寔的遗腹子,母亲是贺兰部的公主,也就是后来的端明皇后。拓跋珪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教导以及贺兰部的支持。而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后,因为贪图美色,霸占了已嫁为人妇的姨母,而且还生下了次子拓跋绍。拓跋珪却在正值壮年之时,荒唐的死于拓跋绍之手。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10个儿子,几乎全部早逝,寿命最长的仅32岁

拓跋珪身处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又是当时的一大强国,拓跋珪的10个儿子与同时期其他帝王的皇子相比,结局却相对较差。为什么这样说呢?

长子: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392年—423年)是北魏第二任皇帝,是太武帝拓跋焘之父。拓跋珪称帝建魏之后,拓跋嗣初封齐王,拜为相国,任车骑大将军。拓跋珪去世的前一个月,拓跋嗣被立为太子。拓跋珪为了防止拓跋嗣继位后,其生母刘夫人干涉内政,采用汉武帝刘彻立刘弗陵为后赐死其生母钩戈夫人的先例,也即是被后世称为子贵母死的制度。拓跋嗣十分孝顺,得知生母的死讯后十分被杀,痛苦数日,不能自持,这让父亲拓跋珪十分愤怒。在亲信的劝谏下,他接受了小责受,大责走的建议,偷偷溜出宫去。拓跋珪被次子拓跋绍刺死后,拓跋嗣入宫诛杀了弟弟拓跋绍,继位。拓跋嗣在位期间,从“选贤任能”和“察守宰不法”两个方面着手整顿吏治。他文武双全,在位是时改革官制,设立六镇,内迁鲜卑民众,保卫边疆,重用崔浩等能臣,使北魏更快的向封建社会转变。拓跋嗣在位十四年去世,时年32岁,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上承父亲拓跋珪武功建国,下启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为北魏的强大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纽带作用,而他的文治足以媲美前秦的苻坚大帝。

次子: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绍(394—409年)的生母贺夫人,是道武帝拓跋珪的母亲献明皇后贺氏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的姨母,长得非常美丽,且早已嫁为人妇。拓跋珪在前往贺兰部时,见到了自己的这位姨母,对其一见倾心,便请求母亲纳她为妾。拓跋珪的母亲认为太美的东西,定有不好的地方,而且贺夫人已有丈夫,不能强夺。爱美心切的拓跋珪却秘密派人把杀死了自己的姨夫,强占了自己的姨母,而后剩下了拓跋绍。后来拓跋绍被封为清河王,任征南大将军。拓跋绍为人凶残、阴险,自幼性格叛逆,常常在街上闲逛,以抢劫路人为乐。更残忍的是,他居然剖开一位孕妇的肚子,只为观看胎儿。拓跋珪知道后十分生气,把他倒悬在井中以示惩罚。拓跋绍的大哥拓跋嗣曾多次用仁义的道理来教导他,因此兄弟二人关系很不融洽,拓跋嗣总担心他日后会叛乱。

果不其然,多年后,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因为过失被囚禁宫中,拓跋珪下令处死她,由于天色已晚,没有立刻处决。贺夫人偷偷派人向拓跋绍求救,于是,在当天晚上拓跋绍亲信、宦官等发动叛乱,闯入宫中,拓跋绍毫无防备,被杀死。第二天时值中午,宫门还没有打开,拓跋绍矫诏召集百官在端门集合,询问群臣听命自己的叔父们还是自己的哥哥。王公大们被拓跋绍突如其来的问话,搞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作答。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才意识到拓跋珪已经不在人世,只是不知如何而死。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只有南平公长孙嵩表示愿意拥护拓跋绍。而大部分人皆表示反对,纷纷召集人马准备平叛。拓跋绍见状对文武百官大加赏赐,以收买人心。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10个儿子,几乎全部早逝,寿命最长的仅32岁

此时,太子拓跋嗣听闻父亲去世后,便从外地匆匆赶回,但不敢露面,藏在一个叫王洛儿的家里。然而拓跋嗣回京的消息很快让附近的百姓知晓,大家十分高兴,纷纷奔走相告。拓跋绍听说后,派人四处打探拓跋嗣的下落,打算杀死他。王洛儿多次进城,代表拓跋嗣与多位重要的大臣取得联系,文武官员知道后,纷纷响应拓跋嗣。随后,皇宫卫士拓跋绍擒获,拓跋嗣下令杀死拓跋绍母子,并诛杀了拓跋绍的亲信、宦官以及多位宫女。而最先刺杀拓跋珪的人,被大臣们活生生地分食了。拓跋绍被杀时,年仅16岁。

三子:阳平王拓跋熙

拓跋熙(398-421年)生母为大王夫人,被父亲封为阳平王。拓跋熙自幼聪慧,品行端正,深受父亲重用。拓跋珪在位时,拓跋熙受命治军,都督十二军校阅,军容仪范规整,拓跋珪龙颜大悦,对其赏赐丰厚。在带兵征讨西部越勤时,立下大功。很可惜,拓跋熙英年早逝,于泰常六年去世,年仅23岁。拓跋嗣痛失爱子,悲痛不已。拓拔熙生有七子,死后由长子拓拔他熙爵,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改封淮南王。拓跋他去世后,因为世子拓跋吐万早逝,由孙子、拓跋吐万的儿子元显袭爵。元显去世后,由世子元尊袭爵。元尊去世后,由儿子元敬先袭爵,后死于元颢叛乱。

四子:河南王拓跋曜

拓跋曜(400-422年)生母为王夫人,被父亲封为河南王。擅长射箭,箭术高超,成年后,因为武艺出众,曾与三哥阳平王拓跋熙奉命讲武,深受将士们钦佩。拓拔曜在泰常七年去世,年仅22岁,生有七子,由拓跋提袭爵。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改封为颖川王,后因功改封武昌王。拓跋提死后,由儿子拓跋平原袭爵。拓跋平原死后,由儿子元和袭爵。

五子:河间王拓跋脩

拓跋脩(?-416年)是长乐王拓跋处文的同母兄,生母为贺夫人,被父亲封为河间王,泰常元年去世,因为年幼,死后无子,封国废除。其弟拓跋处文和其兄拓跋曜的生卒时间,推测其终年在15岁—17岁之间。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10个儿子,几乎全部早逝,寿命最长的仅32岁

六子:长乐王拓跋处文

拓跋处文(402-416)为河间王拓跋脩的同母弟弟,自幼聪慧过人,少年老成,被父亲封为长乐王。可惜在泰常元年,年仅14岁的拓跋处文也去世了。对于爱子的去世,拓跋嗣十分悲痛,亲临葬礼恸哭,并将其陪葬于自己的金陵。拓跋处文因为早逝,死后无子,封国被废除。

七子:广平王拓跋连

拓跋连(?-427)生母为段夫人,是京兆王拓跋黎的同母兄。拓跋连被父亲封为广平王,死于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四年。拓拔连为拓跋处文的七弟,应当生于402年(含)之后,故拓跋连去世时,年龄应在25岁之内。拓跋连死后无子,拓跋焘以阳平王拓跋熙的次子拓跋浑袭其爵位,改封南平王。

八子:京兆王拓跋黎

拓跋黎(?-428)是广平王拓跋的连同母弟弟,被父亲封为京兆王,太武帝拓跋焘神麚元年去世。拓跋黎为拓跋处文的八弟,应当生于402年(含)之后,故拓跋黎去世时,年龄应在25岁之内。死后由其子拓跋根袭爵,改封江阳王,拓跋根死后无子,献文帝拓跋弘以南平王拓跋霄次子元继为其后。元继死后由长子元乂袭爵,元乂是灵太后的妹夫,因此在灵太后临朝时,一度权倾朝野。

早逝的两个儿子拓跋浑、拓跋聪

拓跋浑、拓跋聪幼年早逝,史书上没有传记记载。巧合的是拓跋珪第三子阳平王拓跋熙的次子也叫拓跋浑,后被太武帝拓跋焘过继给广平王拓跋连为嗣。改封南平王,加平西将军,这位拓跋浑擅长骑射,箭术出众,颇受拓跋焘喜爱和器重,常侍奉左右。拓跋浑在镇守地方期间,政绩颇佳,深受百姓拥戴,死于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一年。

结语

拓跋珪的10个儿子,除了长子明元帝拓跋嗣寿命32岁,其余九子的年龄皆未超过25岁,是同时期最短命的皇室。但拓跋珪的儿子们并非无能昏庸之辈,唯独次子拓跋绍生性残暴,同时也是身世最悲惨的一位,他与自己的父亲即是父子关系,又是表兄弟,可谓荒唐至极。更为讽刺的是,拓跋珪又死于这位儿子之手。拓跋珪英雄一世,因为自己的母亲获得成功,却因为自己的姨母(爱妃)而死,真是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魏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