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你的余生我来陪!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朗读 点击上方视频关注,收看完整内容 剧照 1 或许,每一个正常的男子,遇到林徽因都会变成徐志摩吧! 我的意思是说,在爱情上,道德上收得住的男人还是多数的! 才貌双绝,干净又清醒,通透又善良的女子,哪个男子不喜欢呢? 何况徐志摩是徐志摩;爱情会让人变得多才多艺,写诗只是之一。 他的每一首诗都能让人眼眶湿润,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它就会触到了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从共性与磁场上来说,我并不觉得徐志摩渣,但是,从行为道德上来说,他真的很渣。 人来世间走一场,没有人不想找个与自己灵魂相契的人,让灵魂深处的东西得以回应。 现实生活中,如果自身条件允许每个人都会如此,徐志摩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允许他追逐他想要的东西,就像他的诗中写的那样,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林徽因 2 人们只所以骂徐志摩渣,无非是他婚内出轨,还是在老婆怀孕期间,还强让妻子把孩子打掉。 无论是从道德上,情感上,责任上,良知上,这都是不被接受的,也是生而为人不能做的事情。 徐志摩是一个有个性有思想追寻真我的人,当遇到容貌绝美,多才多艺的林徽因,爱情开启了他的灵魂之门,林徽因让他的灵魂丰富了,他也知道了自己真想要的东西;林徽因的一切;让他迫不及待的要与妻子离婚。 在那个被封建礼教禁锢的年代,能解绑束缚,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他做到了。 只是在不妥的时间用了不近人情的方式来处理,于情于理都不能被人接受。 他是徐志摩,只要是他心之所向,他不考虑其它,就像他在给老师梁启超信中写的那般,“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追寻灵魂所去之方向,他觉得他自己内心是无愧的,便拥有了中国离婚第一人的头衔,1922年,他与张幼仪解除婚约,也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通过合法手续离婚的第一对夫妻。 从古至今,离婚都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也不能被道德绑架或谴责,只是关系内出轨,逼迫妻子打胎,这就是实在的“渣男”行径了。而且还是在喜欢林徽因后又让妻子怀孕,在林徽因得知他是有妇之夫时,为了消除她的顾虑不顾一切的结束与张幼仪的婚姻关系。 这不是思想先进,大胆追求自我真我所能接纳的行为。 如果徐志摩处理好自己的婚姻,安顿好前妻跟孩子,再去追求灵魂之伴侣林徽因,也无可厚非,那他这个人便立体饱满了也完美了。 物质财富重要,精神财富更重要,尤其是婚姻。 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捆绑在一起,两个人都不会幸福,如果婚姻不以幸福为基石,那将是暗礁险滩,急流汹涌,要不自己被淹死,要么把彼此淹死,要么一方窒息。 只是徐志摩处理的方式过于激近,又恰不逢时,过于狠绝,触犯了道德底线,抛弃了做人应有的良善。 剧照 3 谁也无法保证一生只爱一个人,爱原本没有错,也不是罪,是用错了方式使它成为了错误的罪过。 林徽音,才貌双全,个性独立,又有几个男人不为之动情呢? 想起盖茨的离婚声明:“两人认为继续保持婚姻关系已经无法让彼此继续提升”。 我觉得这才是婚姻中最应该离婚的原因。 不在一个频率上的人,是给不了对方动力与激情,婚姻需要不停的让彼此变好,才能维持得了,越过越好。 林徽因是一个持重的人,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梁思成能让她安心,能让她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这是婚姻的重要的基石。 她拒绝徐志摩,是不想自己思想上有负担,她想活得坦荡,寻求内心无愧,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在徐志摩身上她看到了太多的不确定,她是清醒的,犹如她对她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她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才华,初识时的共通处,爱也是爱的,但,这些并不足以撑起婚姻来。 林徽因,有灵气,有才气,有志气,有智慧,他了解徐志摩,了解自己,了解梁思诚,她选择梁思诚,是正确的,是理智的,是合适的,也是最好的。 ![]() ![]() 我是卡布,与你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