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轻」为营,向山河出发

 户外探险杂志 2022-04-18

“我躺在帐篷就在那室外草坪

头顶的织女星闪耀分明

在六月那些无风的晚上

当簇簇的树叶将形影收敛

不复白天活力;我的脚趾尖

正对着新升的月亮”


从蒙古包到太空舱

早在1933年,英国诗人W.H.奥登就在诗中描绘出对于露营的美好感受,人类对于户外容身之处的探求从未停止过。

▲帐篷的发展史

公元前40000年左右,原始人类开始利用猛犸象的皮毛,搭建简易的庇护所。在几千年的变迁中,我们的祖先意识到这种构造的搭建不便之处。于是接近公元前350年,随着动物迁徙而来的流动蒙古包诞生了。

时代背景下的帐篷随着织物和材料的革命,在人类的智慧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直到「尼龙」这一伟大面料的出现,就此开始了它作为首选帐篷材质的统治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

▲KOLON SPORT FREEDOM TENT

有关帐篷的故事,在本世纪变得更加有趣起来。人们对于如何与自然更好共存的渴望如此迫切,以至于「智能」这一概念也从室内延展到了户外。

在近些年的美国IDEA金奖中,有一件外形酷似太空舱的帐篷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通过在帐篷顶部附加圆柱形系统:包含风扇、散热和音响三种模块,来真正实现调节帐内空气循环、室内温度、还可以通过蓝牙播放风雨声,来自KOLON SPORT的FREEDOM TENT打破了我们对于帐篷的固有想象。


长青的故事

KOLON SPORT让人惊艳的产品可不止于此。在博朗电器首席设计师Dieter Rams的产品理念中,好的设计是创新、诚实又持久实用的。而来到KOLON SPORT这里,恐怕还要添加上一条:足以拯救生命。


▲KOLON SPORT LIFE TECH JACKET

获得德国IF红点奖的这件LIFE TECH系列高科技夹克,是在与包括高山向导、人类热力学家、前英国特种部队甚至极地探险家在内的极端生存专家进行广泛研究后开发的。

袖口的涡轮风力发电机和可穿戴的救生包都是为应对极端环境中最恶劣的条件而准备,同时它还保持功能美学层面的外观特征。
▲KOLON SPORT品牌LOGO演变史

而当我们了解到KOLON SPORT的历史之后,那么对于品牌这一系列旨在改变户外现状的创举,就不会再感到意外。


KOLON SPORT由名誉会长李东灿于1957年创立。在韩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具有优异耐用性和经济性的尼龙,这使其成为韩国化学工业的中心。而KOLON的含义正为:「Korean Nylon」。

1973年,当李东灿在山上看到穿着普通训练服的登山者后,决定致力于制作登山用的专业服装。至此,从工业领域巨头,到后来成为亚洲领先户外品牌的KOLON SPORT诞生了。


正因为这样的初衷,在过去的四十年内,KOLON SPORT对登山爱好者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

从1980年赞助远征队登顶马纳斯卢峰,到帮助严弘吉成为将全球所有8千米高峰都踩在脚下的亚洲第一人,珠穆朗玛峰和南极文森峰见证了KOLON SPORT的风采。

▲1993年可隆登山学校

1985年,KOLON SPORT更开设登山学校,开始向公众和登山者传播山地文化。通过建立正确的登山运动观和真实的登山理论和技术,提前预防山地事故。


▲早期KOLON SPORT装备。浓浓的复古配色,即便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与之而来的,则是KOLON SPORT在与登山者的共同实践中,一起成长起来的创新户外装备。1992年,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生产和使用GORE-TEX的品牌,由此和GORE-TEX成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更有了文章开头那些让人着迷的装备故事。


在极致户外探索之余,KOLON SPORT也将轻松治愈的户外理念带给消费者。在当时的韩国,穿着KOLON SPORT的户外服饰,使用品牌的露营设备,成为风靡全国的潮流。


▲KOLON SPORT首尔旗舰店

2020年,KOLON SPORT在首尔开设了第三家旗舰店铺。在占地443平方米的双层空间中,随处可见的绿植蔓延在现代感的建筑中,正说明了品牌希望将人们从山野带回到都市的美好立意。


如同KOLON SPORT永恒的长青树品牌标识,在登山者、户外爱好者栩栩如生的事迹后,人与装备产生的联系和那些感动,将会永远长青,一直活在记忆当中。


“活”着的帐篷


正所谓活着,是谷川俊太郎诗歌中用质朴语言给出的定义:是鸟儿展翅,是海涛汹涌,是现在地球的旋转,是生命诞生的啼哭。

籍由帐篷的帮助,户外冒险家驻足山顶,目向更高的高山;或是栖身山野,寻求与自然的共存。两者共呼吸,共生存,体验活着的感觉。


 在南极继续完成自己的冒险 


从1980年攀登阿尔卑斯三大北壁,到1996年的珠穆朗玛峰和2000年的K2登顶,时任基地研究所南极安全组主任的柳汉圭,如今在南极找到了一片他最新的探索区域。


由于其杰出的登山事迹,曾获得总统表彰的他,一直信奉着“要在一切升起的地方保持自由”。1985年带领可隆韩国登山学院创建“教授讲师的讲师”,到如今在南极点继续冒险的旅程,柳汉圭在这地球的攀登历史上,画上了属于他浓厚的一条轨迹线。

“2013年,可隆赞助横穿阿拉伯沙漠远征队帐篷,从2003年开始,可隆向50多个偏远探险队提供帐篷支援,包括南极洲陨石考察队。”


 山里的流浪者


“我喜欢帐篷这种浪漫的工具和我那杂乱无章的饭桌,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流浪汉,并在山里找到了伙伴。” 登山者金在洙在他43年前的徒步日记里这样开头。


用19世纪英国登山家、作家阿尔伯特·马默里带着自己制作的mummery帐篷在山里流浪的形象,来形容金在洙从海拔800米金井山开始的登山之旅再合适不过了。2007年到2011年,他和他的可隆挑战队成员全部登顶8000m的14峰。而对于金在洙来说,除了数字以外,从珠峰西南壁,到加舍尔布鲁姆四风,摆在他面前的只有帐篷,和未曾走过的流浪之路。

“2004年,可隆开发世界最高耐风帐篷(抗龙卷风54.5m/sec),并赞助挑战队帐篷。2011年,挑战队队长金在洙在kolon赞助下成功完成登顶14座山峰的目标。”


自1973年KOLON SPORT首款帐篷上市,它陪伴登山队员驻扎过南极、沙漠、雨林。见证过高山之美,体验过自然残酷,在山野中寻求自我的存在价值。

▲KOLON SPORT CAMPING PARK

而进入新时代,在韩国各地开设的KOLON SPORT营地,更成为了都市人群与户外景观相连接的纽带,将露营文化深深根植入人们心中。

KOLON SPORT

帐篷的故事

70年代

1973年:可隆上市首款A字型帐

1978年:韩国首款Fiberglass Pole 结构帐篷上市

80年代

1981年:韩国首次推出房型帐

1984年:全国巡回帐篷售后服务活动启动

1988年:推出使用杜拉铝的NEW FANTASIA 帐篷(MEGA PALACE)

90年代

1990年:韩国首次采用耐受2000mm内需压力,耐1200次弯折结构杆

1995年:防晒,超防水,防静电/三段处理的高功能帐篷首次开发

2000年后

2004年:世界最高耐风帐篷(抗龙卷风54.4m/sec)开发

2013年:南极洲陨石考察队帐篷赞助

2020年:ODUMAK 全棉帐系列问世

2021年:SUPER PALACE 隧道帐再次问世,满足高端户外体验


在获得无数个第一之后,KOLON SPORT的前进步伐依旧没有停止。在露营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如何选择一款能应对多种户外环境,满足轻松出行需求的帐篷,我们在不断进化的KOLON SPORT中找到了答案。


「轻」轻近自然之旅

作为户外三大件之一,帐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你在户外的居所,只要带上它,不管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能得到极大的安慰。


不论是在山谷里抵御恶劣天气,或是在城市近郊享受Solo Camping时光,在帐篷飞速发展至今日的福祉下,我们可以摆脱承重行李的束缚,解放双手,用最简单的方式携带它,也就是所谓的帐篷形态:Backpacking Tent。

而「」则是它的最大特征。将帐篷收纳于无形,展开后又能迅速完成搭建,Ultralight轻量化成为从极限登山到休闲露营,帮助大家自在享受自然之美的一条捷径。正如KOLON SPORT对它的形容:Break the rules 打破规则。


在品牌与登山队、露营爱好者长达几十年的羁绊中,回望那些令人至今难以忘怀的登山故事背后,都留下了KOLON SPORT帐篷的身影。在高山远征队想要超越人类极限的梦想下,可隆正用更加系统的装备支援着他们。

正因为如此,除了拥有更加追求舒适化的SUPER PALACE隧道帐、感性精致的ODUMAK小木屋塔帐,KOLON SPORT从未停止对极致轻量化帐篷的探索。

▲从早期的KOLON SPORT帐篷目录中,可以发现时至今日其帐篷外形和体积的不断优化

回顾品牌历史是件有趣的事情。在旧日的珍贵资料中,我们就能看到那些鲜活的帐篷形象浮出纸面,在一代代的进化中成为了如今精益求精的产品。

继承品牌EXTREME TENT经典外型,以适于亚洲山林为配色灵感,如同落入山间的一颗陨石。KOLON SPORT的超轻帐篷以贴近户外的颜色,更加鲜活的形象陪伴着我们每一次的轻近自然之旅。



在经历了更新迭代后,它以AEROLITE陨石帐的面貌再次出现我们身边。如天外陨石的形状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再连接到如今轻松贴近自然的轻松露营氛围,KOLON SPORT引以为傲的帐篷家族中,它成为了最轻的那一个。

"本次发售单人帐、双人帐、家庭帐共三款轻量AEROLITE陨石帐,单人帐(AEROLITE 2)仅1.5kg(包装袋除外),外帐和帐底分别采用15D、40D 100%锦纶面料,内帐采用20D 100%聚酯纤维面料;同时,采用同级较高耐风性Flat_OUT 帐杆结构,以及使用轻量硬铝材质,不仅让AEROLITE陨石帐系列兼具防风、防泼水功能,同时一体式内帐的设计便于户外搭建,且携带轻便易于打包。"


AEROLITE帐篷: 不止于「轻」


对于选择背包帐篷,你觉得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没错,第一要素就是重量

要知道,帐篷将是我们背包中最重的物品之一,因此将其重量保持在最低限度很重要。这是轻量化出行的必备条件。


外层采用防雨Ripstop 15D超轻尼龙面料的AEROLITE,即便与行业同类产品相比,也同样不输下风。在单人款的AEROLITE 2版本中,其达到了极致轻量的1.51KG,同时更拥有PU 2000MM的防水指数。

干净的设计:确保它具有简单、稳固的结构

具有更繁琐设计的背包帐篷非常适合最大化空间。然而,复杂的设计也意味着需要携带更多的帐杆和风绳。拥有简单的设计的帐篷,除了便于存取,易于搭建,通常也会更加耐用。


只拥有两根帐杆的AEROLITE,如果操作熟练的话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搭建,内外帐一体化的设计,好处在于即便突遇大雨,也可以迅速搭建好外帐及时避雨。在其顶部还可以竖起支架,保证最大程度的通风性能。

进出方便:双人帐的必备条件

相比传统的大型帐篷,在紧凑型的轻量化帐篷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尽量要避免帐杆在帐篷中间的设计,同时拥有双开门,才能保障你在夜晚去洗手间时不需要横跨过对方的身体。


在上图的AEROLITE 4中,内部宽敞的空间一目了然。可以将两侧自然风景尽收眼底的同时,还实现了在轻量化帐篷内真正的进出自由。

充足的顶部空间 

在满足了这么多需求之后,我们仍然贪心的想要一个足够宽敞的顶部空间,可以在帐篷内享受阅读、野餐这样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


以AEROLITE 4为例,拥有280×220×113cm的尺寸,即便是高个成人男性在帐篷内挺直坐下,也丝毫不会触碰到天花板。



如今,Ultralight成为了所有背包客在选择帐篷时的新标准。重量轻、安装方便、强抗风、空间感广,AEROLITE陨石帐正在用这样的性能帮助我们不再因为使用紧凑轻便的帐篷,而牺牲舒适度和耐用性。

以帐篷为载体,KOLON SPORT再次实现了帮助户外爱好者体验自然之美,并不断践行新挑战的目标。






"Life is better, When you are camping." KOLON SPORT的这句口号在当下背景中拥有了更加深厚意味。错过了春天的花期,好在我们还拥有整个夏季的绿意。


而<轻>,更是属于这个季节最切题的关键字记得带上AEROLITE陨石帐,与大自然一起呼吸,打造属于你自己的治愈营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