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奖励孩子最有效?掌握3个原则,你也能立竿见影地奖励孩子

 小医666 2022-04-19

说起“奖励”,家长们总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奖励的效果立竿见影。想让孩子乖乖刷牙,磨破嘴皮子都没用,掏出手机立刻听话。

恨的是奖励的副作用太大了。奖励一段时间后,不但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干什么都要求奖励,而且一旦撤掉奖励,孩子的表现还不如以前。

是不是奖励效果有限,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呢?

并不是这样的。在心理学中,奖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有效到生活中处处都藏着它的身影。

不管是有计步功能的运动软件,游戏中的打怪升级,还是公司发的奖金,购物时用积分兑换礼品,人们都心甘情愿地被奖励牵着鼻子走。

可为什么用到孩子身上,奖励就不那么管用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用错了方法

NO.1用错误的方法奖励,比不奖励更可怕

1973年,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们来到幼儿园,想知道不同的奖励方式会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研究人员把孩子分成三组。

A组是“许诺奖励”组,孩子们事先得知,如果自己用水彩笔画画,就能得到一个奖状和一枚金丝带。

B组是“意外奖励”组,孩子们用水彩笔画了一会儿画后,意外地得到了奖励的惊喜。

C组是“无奖励”组,孩子们既没有得到奖励,也不知道别的小朋友有奖励。

一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再次来到幼儿园,把水彩笔放在桌上,观察孩子们画画的时间。

结果发现,意外得到奖励的B组孩子画画时间最长,其次是没有得到奖励的C组。事先知道画画能得到奖励的A组孩子画画的时间最短,竟然只有“无奖励”组的一半。

因为得到过奖励,孩子们反而对画画不感兴趣了。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错误的奖励方式,还不如不奖励。因为它会抹杀掉孩子原本就有的兴趣和主动性。

不管是实验中的画画,还是生活中我们希望孩子做出的行为,如按时刷牙、洗澡、睡觉,好好吃饭、玩耍,自觉看书、学习等。假如不用奖励进行干预,孩子也会完成这些事,只是没那么自觉而已。

可一旦我们搬出奖励作为交换,孩子就会快速失去做这些事的热情,变得非常功利,只为好处而做事。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NO.2什么样的奖励方式最有效?

大部分家长都会用实验中A组的“许诺奖励法”来奖励孩子,也就是事先告诉孩子,只要做完规定的动作,就能够得到奖励。

这种做法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还会让奖励快速失效。

怎样奖励孩子,效果才最好呢?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随机奖励法”,也就是实验中B组使用的“意外奖励”法。

所谓的随机奖励,就是指奖励出现的时间、次数并不规律,孩子无法准确预测这一次行为发生后,能不能得到奖励。

它不同于完全没有奖励。因为知道奖励偶尔会出现,因此能增加孩子的期待和做事的动力。

但同时,它又不同于规律性的奖励。孩子只知道持续地做一件事,奖励总会发生,但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发生。

所以会像我们玩抓娃娃机,或者人们赌博一样,很容易“上瘾”,从而大大增加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NO.3孩子的坏习惯,大多是被大人奖励出来的

生活中,有没有家长在使用这种“随机奖励法”呢?

其实是有的,而且非常多,只不过这些家长都把如此有效的方法,用在塑造孩子的不良行为上了

比如孩子吵闹时,很多家长都会搬出手机这个武器,孩子会立马安静下来,百试百灵。

这种做法看似是我们“控制”住了孩子,实则是在用手机奖励孩子的吵闹行为

一段时间后,家长觉得老给孩子看手机不好,便会拒绝孩子玩手机的请求。这种时有时无的奖励,正是在使用最有效的奖励方法——“随机奖励法”。

孩子得不到手机便更“努力”地吵闹,直到家长交出手机为止。

于是,我们在无形中不断奖励孩子吵闹的这一行为,也让孩子对手机越来越上瘾。

用无效的方法奖励孩子的好行为,用最有效的方法奖励孩子的坏行为,回过头来想想,是不是很可怕呢?

NO.4奖励孩子的3条原则,做对了才有效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正确奖励孩子,比奖励本身更重要呢?想要让孩子做出我们期待的行为,就得用好奖励这把双刃剑。

在这里,小样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给大家总结了3条奖励的基本原则,来看看你做对了没有。

1、初始奖励要及时

在孩子行为塑造的最初阶段,奖励一定要及时。否则奖励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弄巧成拙。

例如,我们想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那么,在这个习惯刚开始养成的阶段,每当孩子出现我们期待的行为,哪怕只是一个很微小的动作(把几块积木放到收纳箱里,把一个玩具放回房间),我们也要立刻给予孩子奖励

可以给他鼓鼓掌,夸他“会主动收拾玩具,真棒”,在行为记录本上给他贴一颗小星星,等等。关键是要立刻奖励,千万不要拖到第二天才奖励。

只有及时的奖励才能让孩子明白,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得到的奖励。

同时,前期密集的奖励也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和做事的动力,从而起到塑造行为的目的。

2、奖励难度要升级

很多家长在奖励孩子时,之所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只做对了第一点,却没做对第二点。

回想一下我们玩游戏时,开始总是很容易就能得到奖励。之后任务难度会不断升级,奖励也变得越来越难。

可正是这样,我们才不会很快厌倦。相反,还会在挑战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强的成就感。

奖励孩子也是一样的。起初,要很容易就能拿到奖励,这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

等到孩子适应后,就要逐渐提升任务的难度,并且把持续的奖励转变为随机奖励

第一周,把一部分玩具放进收纳箱就能得到小星星。

第二周,把全部玩具放进收纳箱才能得到小星星。

第三周,把收拾好的玩具放回指定的位置,才能得到奖励。

奖励从每次都有,变为偶尔的惊喜。

奖励内容也可以不断变换,从口头夸奖、鼓掌、小星星贴纸,变成带孩子出去玩,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玩特定的亲子游戏等。

3、不要用你不喜欢的行为奖励孩子

前面提到过用奖励塑造孩子坏习惯的例子。

很多家长其实都在做着同样的事:一边指责孩子爱吃糖、爱玩手机,一边把这些当作奖励,来让孩子听话。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强化孩子的“坏行为、坏习惯”,让孩子更难改正

由于奖励实在是太有效了,所以在使用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想好奖励孩子什么。

所有我们不希望孩子出现的行为,都请不要当作奖励的内容。尽量把孩子喜欢,同时对他成长有益的内容当作奖励。

比如前面提到的口头夸奖、亲子游戏、外出游玩、参观,以及赋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自由安排时间,决定去哪里玩),荣誉感(拍下做事的照片,给大家展示成果)等。

这些都是很棒的奖励内容,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来决定奖励他什么。

你会如何奖励孩子,你试过最有用的奖励方法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早期教育指导师,脑功能培训师,著有育儿书《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带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