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胡说 | 劝你慎重:2022年,你还想送孩子去外地读书吗?

 新用户9088aVaL 2022-04-19

2022年,你还想送孩子去外地读书吗?

送到衡水、天津、内蒙古、海南、黑龙江、新疆读中学,真的靠谱吗?



某天上午,有人私信问我:小胡老师,您说我该把孩子送到海南读初中吗?

10年的此时此刻,我还在衡中读高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争当做题家。

直到高考前,我还一直认为:“高考移民”这种“卑劣”的升学技巧,只存在于电视机上,怎么会发生在我的身边呢?

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脸了。高考之后,就有同学偷偷告诉我:某某同学高三下学期转到天津读高中,如鱼得水,考上了她在河北绝对考不上的高中。

2015年的夏天,我是“2015衡中人在人大”的群主。说是群主,其实就是陪新来的学弟学妹们聊聊天、水水群,因为我当时脸皮厚又话多,才牵头当了群主。

某天,群里进来一位所有人都不认识的“衡中同学”,人大在河北省的录取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我们都很好奇,这又是何方神圣?

作为群主,我悄悄私信询问。原来,这位学弟原本是人大附中的学生,高一高二在衡中,高考前才转回人大附中。

我当时很震撼:天啊,人大附中的同学不在北京享受素质教育,干嘛来衡水吃两年半的苦?

我和某位师妹聊到此事,师妹告诉我,她其实也有天津的蓝印户口,只不过没去,因为不想占这个便宜,想堂堂正正地高考。

当然,师妹多少有些遗憾,因为以她的实力,去天津高考,大概率能考上北大。她的某位朋友,原本只是衡中理科普通班的第一名,高三转到天津某校实验班后,立刻成为班级前几名,颇为风光,最后考上了北京一所非常好的财经类院校。

再后来,去天津高考,竟然成为了产业链。在河北刷三年题,去天津参加高考,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升学捷径。直到2021年,来自石家庄二中的某学霸空降天津高考,一举夺魁成为高考状元,终于彻底激起了天津本地人的怒火。有关部门随即打上补丁,高考移民去天津,从此难上加难。

在我的小胡说聊天群里,有人提到,现在黑龙江才是真正的高考洼地,文科472分、理科415分就能上清北。黑龙江房价还便宜,买房落户极其容易。

“与其去天津,不如去黑龙江。”这句话成为了诸多中介的宣传语。

哎,我心想,这种说法实在是误人子弟。

想一想,全中国教育最发达的省份是哪里?大学里,大家最公认的,是江苏和浙江两省。

在恢复使用高考卷之前,题最难的试卷是哪里?是江苏卷和浙江卷。

全国高考竞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哪里?除了河南和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高考其实也很难。

江苏、浙江、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不差钱。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从没看到过新闻,说江苏、浙江、广东的家长组团去东北买房落户,让孩子在东北读书、享受这条升学捷径呢?只是因为路途遥远吗?

考入更好的大学,并不等于抓好了孩子的教育。


回到那位家长的咨询问题:小胡老师,您说我该把孩子送到海南读初中吗?

仔细一问,孩子正在桃城中学读初二,成绩尚可,但不算出众。正好,妈妈有机会在海南买房落户,让孩子“逃离”衡水和河北。还没下定最后的决心,想来听听我的意见。

我想了想,给出了我的个人看法:如果能考到衡中读高中,就别折腾了。优秀的衡中同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最近几年,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多发,经常听说某某家的孩子得了抑郁症,厌学了,害怕考试,只想在家学习。

真的有不少家长问我,孩子不想去上学,让孩子自己在家学习行吗?

当然不行,在家自学无异于车胎慢撒气,效率很低。但是,孩子死活不想去,甚至以死相逼,那也只好听之任之。

为什么孩子会厌学、抑郁、焦虑?为什么原本初中成绩优秀、高中风光不再呢?

据我观察和分析,是孩子本人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请注意,人际关系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孩子本人人品差、情商低、性格孤僻,而是出于多方面的因素。

人际关系决定生活的幸福指数。人际关系和谐的孩子,即使成绩很差,高中生活也会很快乐、有收获。

我刚上初中时,没感觉交朋友有多难,因为班里有好几位小学同学。初中时代,互相知道彼此的姓名,经常一起上下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朋友。

刚到衡中,我突然发现,衡中占地几百亩,我竟然没有朋友。不对,还是有一位,是我的初中同学,但一学期也碰不到他一次。怎么办?只好学会孤独,先好好学习再说。好不容易和同学混熟,又文科分班了。

实话实说,我到了高二,才有了真正的朋友。我昨天还在跟这位朋友聊天,她正在巴黎欢度复活节假期。

肯定有人会问,初中生、高中生都还是小孩子,至于考虑这么多吗?同学之间混熟了,不就自然而然是朋友了吗?

还真不是。如果你不能在入学刚开始,就整理好自己的“学习节奏”,稳住自己的成绩,你很难有心思social,也很难有social 成果。

在初中谁还不是个学霸?一到高中,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身边真实的例子:有同学在初中时成绩尚可,性格上或许有些孤芳自赏。到了高中,她一下子不拔尖了,没人注意她,参加各类比赛也不顺利,就抑郁了,不得不转回本地读书。

别说在高中,就是在初中,“看人下菜碟”也很常见。有位妈妈亲口告诉我,儿子曾经想和班上的几位数学学霸一起讨论问题,却被直接无视,原因就是他的成绩不够好,小伙伴们“看不上他”,结果学弟一度很失落,情绪波动很大。

我问这位桃城中学的妈妈:现在转到海南读初中,能到本地名校吗?妈妈说,不能,没那个实力,只能去普通的。

去了之后,能保证班级风气正、管理严格吗?如果到了那边,交不到好朋友怎么办?毕竟你是河北人,不懂海南本地方言,不懂那边的风土人情。

初二才转过去,班上的小朋友早已形成了固定的小圈子,孩子短期内很难融入。现在小朋友们都早熟,都知道“你来海南是图高考容易”,免不了一些闲言碎语。

其实你放下工作,去海南陪读,看似是爱孩子,反而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势必会更亲近、依赖父母。一不小心,儿子就可能成为妈宝男。

最后,即使占了海南的光,升入了更好的大学,那在大学怎么办呢?你要不保研,要不考研,如果你没有在高中打好基础、锤炼心态、培养学习能力,考到层次更高的大学,面临更内卷的竞争环境,很难顺利读研。

迟早是要和全国英豪竞争的。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光靠高考移民带来的些许优势,还是很难找到好工作。

为什么孩子会厌学、抑郁、焦虑?

本质上,就是因为孩子本人的人际关系出了大问题,让孩子感觉不到自信、安全和受尊重,让孩子的童年和少年充斥着不幸的回忆。

要么是和老师的关系出了问题。

比如,对抗老师,觉得老师是在故意针对自己。
比如,不信任老师,觉得老师年纪轻、经验少、好欺负、好糊弄。
比如,不敢找老师问问题,怕挨批评。
比如,遇到了不负责任的老师,动辄上纲上线,只会鸡血教育。

要么是和同学的关系出了问题。

比如,怀疑同学在孤立自己,自己无人陪伴。
比如,觉得同学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样样不如别人。
比如,怀才不遇,明明感觉同学不如自己努力,却一直赶不上对手。
比如,遭遇校园欺凌,有苦说不出,只好忍着。

最常见的,还是和父母的关系出了问题。

比如,感觉父母只看重自己的成绩,不看重自己的精神状态。
比如,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我妈开心,全家就开心”。
比如,没主见、怕选择、爱拖沓,选科上拿不定主意,只能让父母拿主意。
比如,父母拿孩子撒气,或者父母只会提要求,不懂帮助孩子调整方法和情绪。

相信我,送孩子去外地读书,无论是出县、出市、出省,进入到全新的陌生环境后,以上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风险都会明显上升。人生地不熟,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心地送孩子去外地读书呢?

要么,你在本地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够“学会孤独”,能坚持熬过最刚开始的适应期。

要么,你能够放手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适应新环境,凡事自己拿主意,自担风险,不要后悔。

如果要去,就趁早去,在孩子读小学时就去,最好全家都能在那里工作。这样,孩子能有更稳定、情谊更深厚的人脉圈,有更为完整、稳定的童年记忆。

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有的时候,不走捷径,反而是最平坦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