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痴迷于在工地看挖掘机搅拌机乐此不疲的孩子,以致领导周末天天上工地,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就连央视上碧桂园的广告都变了。片尾变成了“碧桂园科技”,出现了建筑机器人、现代农业和餐饮机器人。 现在但凡有技术的民工,年龄也在45岁以上,而且以每年百万的规模离开这个行业。 至于年轻人,已经无需数据佐证大家已然心知肚明,他们不愿进工地。 因为无论怎么看,工地依旧是苦累高危的行业。 到底有多苦? 来看一个喷漆前除灰的现场,你能在其中坚持几秒钟? 如果不说,你会不会以为他正走进一片迷雾中? 其实他在喷一面墙。 还有这个,混凝土浇筑,公认的工地上最脏最累的活。 但讲真,脏累还在其次,潜在的危险和对人体伤害才是最可怕的。 除灰之后喷漆,倘若防护不到位,便会将自己置于对人体有害气体的环境中。 还有高层外墙喷漆,开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看天气预报。 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刮来一阵强风…… 国内外都出现过类似的悲剧。 哥有些好奇,自打房地产兴盛以来几十年,施工的安全、高效、高质量的环境,纵然有所进步,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尤其相比其他行业。 哥最近有新的爱好,看高度机械化的农业采摘现场,那么复杂的植物果实,都可以用设备轻松采摘,高效率高质量,满满的都是爽感。 依靠人海战术才能拿下的农场,几台机器轻松搞定。 纤细巧致的黄瓜、草莓、圣女果,智能设备无损采摘的样子,是灵动可爱的。 需要重复操作的工作,各行各业,都在快速经历着技术升级。 甚至餐厅都有了送餐机器人。 建筑行业,是国内行业的科技黑洞吗? 似乎也不是。 哥搜了一波,关键词:建筑机器人。 嗯?这么先进了吗? 工科生们总不会让人失望。 浇筑混凝土又脏又累是吧?那就上人工智能浇筑机,机器干活slay全场,至于劳动强度,哥都能胜任。 搭配地面整平机器人,踏实细致。 科技的使命之一,就是让人有“懒”的权利,人类赋予它的能动性,以超越人的效率为目的。 富贵跟哥说,工地上螺杆洞封堵是最繁琐的工作。 就是墙上的一个个管洞,填一个洞,要先用冲击钻清理墙内残留管,再反复填砂浆,涂防水材料,流程复杂费时费力。 墙外高空操作自带危险。 重复、简单、耗时……符合机器人操作特点,那就搞一个——螺杆洞封堵机器人。 前面填洞,后面再跟一台墙面打磨机器人+天花打磨机器人,自动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甚至有贴心的粉尘吸收功能,落地一脚灰的工地室内干干净净。 等到所有人走光,就是建筑清扫机器人出场的时候,大概是瓦力附体的样子。 至于最危险的墙外高空喷漆,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是人在楼下就把活搞定,露个脸吧——卷扬式喷漆机器人。 据说能扛五级风,全天候作业,安全性就这么有了。 21种建筑机器人,在大家忽视的角落里,已经进化出了团队协作、安全高效高质量盖楼的可能性。 粉色的外衣,时刻提醒工人保持安全距离,这大概就是工科生最后的浪漫吧。 曾经哥以为,建筑业搬砖头,科研成本投入为零也完全不影响它的运行,但显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更万万没想到,将建筑行业智能化往前推了一把的,竟然是房地产企业碧桂园。 哥一直相信,在自然状态下,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过程,它会带来惊喜。 经历过房地产起伏大潮后,传统建筑在未来逐步向科技建筑转型。碧桂园的科技建筑转型,所带来的智能化就是这样的惊喜。 以上看到的粉色“工人”就是来自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也是碧桂园科技建筑的全优“作业”。 除了建筑机器人赛道,碧桂园凭借着新科技的赋能,在现代农业和餐饮机器人业务上也进行了多元布局。 比如今年冬奥会上,媒体中心“从天而降”的餐饮机器人便来自碧桂园。佛山市三水的万亩智慧农业园里,是碧桂园自主研发的无人农机装备,“耕种管收运”全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 |
|
来自: 心容乾坤 > 《科学,科技,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