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派名剧汇编】京剧“余(叔岩)派”《沙桥饯别》

 cxag 2022-04-19
编者按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名家如云,名剧似海。

音响视频,整理汇编,传承弘扬,继往开来。

京剧《沙桥饯别》简介
 余叔岩先生在1925年至1939年期间所灌制的十八张半唱片可谓“余派”唱腔的标准蓝本,其中除了《沙桥饯别》之外,都是其常演的剧目,也都是京剧传统剧目,各家各派在1925年之前几乎都有唱片问世。
唯独《沙桥饯别》,不仅是一出非常冷门的戏,之前也没有其他流派灌过唱片,而余叔岩本人根本就没有演过这出戏,只是经常在吊嗓子的时候会演唱其中的【二黄慢板】。但其精益求精的唱腔艺术,通过1939年的唱片,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唱腔,几乎所有学“余派”的都会演唱这一段,俨然成为“余派”经典唱段。可见,事在人为,戏在人唱。一段原本平淡无奇的唱,经过大师的研究和创造,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此剧源自《西游记》,剧情十分简单,讲述唐太宗得观音指点,欲遣高僧往西天佛国取经,陈玄奘(因被称为“三藏法师”,故亦称“唐三藏”,俗称“唐僧”)应募。唐王认为御弟,亲率臣僚在沙桥为之饯行。
余派《沙桥饯别》由来

 《沙桥饯别》这出戏是唐三藏为主角,由老旦应工,龚云甫常演,而老生倒是配角,所以余叔岩在台上从没有演过,只不过是在家吊嗓子的时候,常唱“提龙笔”这一段。在没有灌这张唱片以前,都是按照老路子的,在“孤赐你四童儿”后面紧接就是“好把箱挑”,“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这一句后面也没有长腔。余叔岩吊嗓的时候作了修改,唱腔唱词都日臻完美。

票友李适可(1892~1959),字止庵,他跟余叔岩都有养鸽子的嗜好,所以经常到余家作客,也经常聆听余叔岩吊嗓子,一起交流演唱心得。后来李适可到南京的一家银行任职,1934年灌制了“提龙笔”这段。基本上是按照余叔岩早先吊嗓子的唱法,只是在“四小童”之后加了“鞍前马后”四个字,“即便还朝”后面还没有长腔

图片

(头段)

[二黄慢板] 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取真经与孤代劳。
外国中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二段)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装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小童鞍前马后好把箱挑。
内侍臣将宝物一齐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1939年11月19日,余叔岩应伪“满洲国”的国乐唱片公司之约赴北京的“中央电台”灌音,从晚上九点开始,共录制了《沙桥饯别》《打侄上坟》和《伐东吴》三个剧目,然后运到日本加工唱片。1940年1月唱片发行,片芯有“余派硕果”四个字,1943年左右国乐公司改名为太平公司之后又再版,直到后来日本的金鼓公司又再版,可见虽然是余叔岩晚期的嗓音条件也不是最好,但炉火纯青的演唱技艺仍然广受欢迎。

图片

余叔岩后期很少有营业性演出,1937年张伯驹四十大寿的堂会戏,是其平生最后一次登台,但对于演唱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余叔岩听了李适可灌的唱片感到并不满意,因为他后来又对《沙桥饯别》进行了改动,而李的唱片未能反映这些变化,于是在这次“国乐”灌片时正好可以让大家听到最新的成果。

差别比较大的几处是:第一第三句“大唐国号”“休要阻道”余叔岩原来的工尺较高,是贯彻“三才韵”的原则,取其“上才”,李适可就是这么唱的,而余叔岩灌片时改用“下才”。
图片

第四句“即便还朝”原来没有长腔,很快转入下一句,而余叔岩灌片时设计了长拖腔,又加了一个胡琴的长过门,明显地把整个唱段分成上下两个半阕,层次感、结构感更强了。

第七句的词儿也是经过几番变化,“藏(zang)金箱”“装经箱”都使用过,据说当时就灌了两次,第二次最后用了“藏(cang)经箱”

(头段)

[二黄慢板] 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唐三藏替孤代劳。
各国内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二段)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藏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童儿鞍前马后涉水登山好把箱挑。
内侍臣与孤王将宝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第八句“四童儿”后面,原来只加了“鞍前马后”,这次又加了“涉水登山 ”四个字,在规范的“三三四”句式中出现一个长句,异峰突起,平中见奇,生动描绘了唐太宗想像唐僧长途跋涉的艰苦景况和表达其怜惜心情。

“国乐”这一期的两张唱片是余叔岩留给世人最后的歌声,虽然嗓子不如盛年,但更能体现“云遮月”的特点。而《沙桥饯别》最能体现其平正熨帖、脱离火气的高格调和高境界,代表了晚年的艺术风貌,其实他此时只有五十岁。

孟小冬(1908~1977)1938年10月21日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每天下午请余叔岩的琴师王瑞芝为其吊嗓练唱,然后在晚七时左右到余府学戏,至凌晨下课返家。除了偶尔演出经传授的余派戏之外,基本停止演出,潜心学习直到1943年5月19日余叔岩病逝。所以,孟小冬是学习晚年“余派”最能体现其炉火纯青和原汁原味者。

余叔岩病逝后,很多学习“余派”的都求教于余叔岩的弟子、生前的琴师以及李适可、张伯驹等“余派名票”,名演员如杨宝森、陈大濩、于世文、张文涓、李鸣盛、童祥苓等均曾受到过“名票”的教益。
作为老生演员,一般都以“谭派”“余派”打基础,不仅《珠帘寨》《战太平》等唱腔挺拔的能体现功力,《沙桥饯别》这段唱里更能感受到“余派”之博大精深。因为越是没有什么花哨、没有火气的唱腔,就越能体现平中有奇,就越需要深厚的功力。

《沙桥饯别》【二黄慢板】

演唱者依先后顺序孙岳耿其昌

曹剑文杨乃彭张少春凌珂

魏海敏(反串)蓝天由奇唐春园

《沙桥饯别》的发展

  余叔岩并没有演过《沙桥饯别》,孟小冬、李少春等也都没演过。而以演《沙桥饯别》著称的“余派传人”当属陈大濩。

图片

[西皮二六] 孤王在长亭把旨传,

尊一声御弟三藏听根源:
天朝无有真经卷,
怎令人悟道与参禅?
你今替孤行方便,
披星戴月去往西天。
孤念你万里征途路遥远,
孤念你千山万水跋涉艰难;
孤念你黑夜里投宿在庵观寺院,
孤念你夏日受暑冬日受寒。
但得是此去能如愿,
请到了真经即回还,
那时节孤领众僧人去把真经念,
才知晓那西方的佛祖法力无边。
御弟你才算是功行圆满,
王封你一代国师万古流传。
[摇板] 一见三藏上阳关,
眼往沙桥自详参。
但愿取得真经卷,
成佛做祖不老神仙。

  陈大(1910~1988)幼在福州从师学古文,14岁入福建马尾海军艺术学校学习,后转上海江南造船所当学徒,此时开始学唱京剧。之后又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7岁在杭州从陈福奎学余派戏,有“杭州余叔岩”之称。1931年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四郎探母》,1938年正式下海,并从张劳奎、吴宝奎及红豆馆主学戏。当时到北平欲拜余叔岩为师,因余重病卧床未成(《中国京剧史》一书仍将其列为余派弟子)。

  1947年陈大濩在上海、武汉等地演出,1950年在上海组织“声剧社”。1951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上海京剧院任演员、编剧和导演,其自编、自导、自演的《铸剑》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荣获演员一等奖、剧本奖和演出奖。1960年调杭州京剧团(为当时八大头牌之一),1969年起为浙江京剧团。

图片

  陈大濩很喜爱《沙桥饯别》这出戏,不仅演出了全剧,还于1947年在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一面【西皮二六】唱片,1961年在中国唱片社录制了全部唱段。在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剧本“前记”里,他写道:

  戏里唐太宗一角仅由所谓“里子老生”担任,“正梁老生”是不屑一演的。余叔岩先生生前也并没有演过这个戏,不过常常欢喜唱一段“打朝”的慢板吊吊嗓子而已。自从他把这一段灌入唱片之后,由于他的工力老而弥深,唱法更臻完美,唱片备受推崇,久被湮没的《沙桥饯别》也就因之起死回生,不胫而走了。这出戏我是得之于北京名艺友刘俊知同志,因爱全剧唱腔别具风格,故此在前几年把“饯别”一段二六也灌了唱片。后来又觉得唐僧由老旦演唱,用嗓和老生相近,感到有些单调,而且老本子的词句比较一般化,所以在一九四六年病中,大胆的作了部分修改,唐僧一角改由小生演唱,唱腔是姜妙香同志所设計的,我们同时还录了音。
图片
(二黄慢板)提龙笔写谍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唐三藏替孤代劳,

各国内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藏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童儿鞍前马后涉水登山好把箱挑。

内侍臣与孤王将宝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散板)一见三藏下龙廷,

不由孤王喜在心,

回头来与众卿把话来论,

明日里文武官一齐出城,

十八家督总管皆要恭敬,

随同孤到沙桥前去饯行。

(西皮导板)孤离了龙凤阁来到郊外,

原板)有文臣和武将随侍作两排,

唐三藏到西天清静世界,

请到了宝藏的经即便归来,

有孤王在宫中也曾斋戒,

一路上设香案鼎礼如来,

抬头看不觉得长亭已在,

(转散)孤御弟因何故不见到来。 

(二六)孤王在长亭把旨传,

尊一声御弟三藏听根源,

天朝无有真经卷,

怎令人悟道与参禅,

你今替孤行方便,

披星戴月去往西天,

孤念你万里征途路遥远,

孤念你千山万水跋涉艰难,

孤念你黑夜里投宿庵观寺院,

孤念你夏日受暑,冬日受寒,

盼的是此去能如愿,

请到了真经即回还,

那时节,你领众僧人齐把真经念,

才知晓那西方佛祖法力无边,

御弟你才算功行圆满,

王封你一代国师,万古流传。

(摇板)隔桥西望路漫漫,

盼他早日到灵山,

取得真经遂宏愿,

我大唐享太平亿万斯年。

  现在舞台上的《沙桥饯别》基本都以陈濩整理的剧本和唱腔为主,李世民这个角色也不再是“里子老生”了。而且这出戏的每个唱段都很精致,尤其是那段【西皮二六】,韵律跌宕,行腔流畅,很受后学者的欢迎。下面是一组“西皮唱段”集锦,其中缪斌在1980年拜濩为师,可谓嫡传弟子,后来进入上海昆剧团。

《沙桥饯别》【西皮唱段】

演唱者依先后顺序耿其昌缪斌

杜镇杰魏海敏(反串)蓝天

刘建杰、谭筱羽、胡晓楠

  在“前记”里提到的,他将唐僧由老旦改为小生扮演,所以现在舞台上基本都是小生扮演唐僧,我们能看到老旦演出的唯有一个版本,那就是1990年纪念四大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时,梅葆玥和王树芳合演了《沙桥饯别》。
《沙桥饯别》全剧
梅葆玥、王树芳  主演

  杨宝森先生一生以“余派”为标杆,创造性地继承了谭派、余派艺术的丰厚传统,又从博雅精深处再求发展,形成了高品位的“杨派”演唱风格。可以说,“杨派”也是“余派”的一种发展,“余派”的很多代表剧目都能在“杨派”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所以,也有不少“杨派”传人对《沙桥饯别》这出戏进行了传承,比如梁庆云、汪正华、杨乃彭等。

《沙桥饯别》全剧
汪正华、钱江  主演

  现今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沙桥饯别》的演出,其中唐僧的角色也受到小生演员的青睐。在“前记”里提到当年与姜妙香一起研究此剧,还录了音。可惜姜妙香先生的录音没有留存至今,只能从现在小生演员的演唱中去寻找了。

《沙桥饯别》全剧

陈志清、萧润德  主演
《沙桥饯别》全剧
李军、李春  主演
《沙桥饯别》全剧
王珮瑜、金喜全  主演
《沙桥饯别》全剧
傅希如、杨楠  主演

《沙桥饯别》全剧“像音像”
张克、姬鹏  主演

  《沙桥饯别》作为“余派”剧目,“提龙笔”作为“余派”经典唱段,已是毋庸置疑的。诸多“余派”爱好者也经常演唱此剧,有一位叫张淇的摇滚乐歌手,在一档叫做《定义》的采访类节目中,说自己现在“只喜欢京剧”,还现场唱了一句“提龙笔”,旁边坐着的一起接受采访的言承旭却是完全弄不懂。下面就请“余派”名家贯镇山来教唱这一段吧——

【央视·跟我学】

贯镇山教唱《沙桥饯别》唱段

【附】芒果TV“采访张淇和言承旭”片段

【流派名剧汇编】
【越剧】“袁(雪芬)派”《祥林嫂》
【越剧】“袁(雪芬)派”《西厢记》
【京剧】“尚(小云)派”《汉明妃》
【京剧】“言(菊朋)派”《让徐州》
【京剧】“荀(慧生)派”《金玉奴》
【京剧】“高(庆奎)派”《哭秦庭》
【京剧】“程(砚秋)派”《荒山泪》
京剧】“麒(麟童)派”《追韩信》
【京剧】“梅(兰芳)派”《生死恨》

 “京剧方舟”微信平台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