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回忆方凤伶女士
2022-04-19 | 阅:  转:  |  分享 
  
回忆老伴方凤伶女士

1,序言

老伴走了,去了极乐世界,那里无病痛、无烦恼,不操心。她去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老伴生前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生兢兢业业地为培养下一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教育事业上默默地,教书育人,奉献了自己的平凡的一生。

我是她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伴,她走后我整理她的遗物。遗物除穿戴的衣服外,还有照片,文字材料,学校账单,书写、证件等,她生前习惯在卡片上、挂历上记录和写字,还有起名算挂文字,获奖证书材料等。

老伴留下的这些文字材料和照片等,为我写“回忆老伴”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老伴一生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七十多年的岁月,个中多少酸甜苦辣,我用平凡两个字岂能概括得了啊。

为了让后代、后人记住她,思念她,我作为她的老伴,总结了她的一生的经历与业绩,写出了这篇记述老伴方凤伶女士”一文,发布在“网络”上,以便让后人永久的纪念她和追思她。

2,老伴的出身

老伴方凤伶女士生于1945年2月23日,阴历恰逢清明时节。她的祖籍在辽宁锦州。父亲是个工人,在沈阳乐器厂工作,擅长旋木手艺。父亲于1994年因病去世。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2000年终老,活了86岁。

方家有五女她排行老三,下有弟弟一人。早年家住沈阳市老北站东约300米,一趟下窖式平房。她们在那里生活了许多年头,直至结婚出嫁她家都一直生活在那里。改革开放后才动迁搬走到工会大厦后身的一楼三室一厅。

大姐,叫凤兰,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在那里安家落户,如今已经子孙满堂。二姐凤俊,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呼和浩特。她们的丈夫都在铁路上工作。唯一的弟弟,方凤霞,后改名方振铎,在大连铁路技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沈阳机务段,直到退休。

身处外地的大姐二姐以及她们的亲属骨肉们,经常回到沈阳来,来到这块生养她们的故土上,省亲探亲和访友聚会。直到父母双亲过世,她们仍不断地过来,看望兄弟姐妹们。亲朋聚会虽然有路途劳顿和辛苦,但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不少亲朋骨肉团聚的人生乐趣。

3,学生时代

我们都是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进入中学,初中都是在沈阳市第18中学。1961年初中毕业后,她去了沈阳市第7高级中学。1964年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沈阳市劳动大学,就是后来的沈阳市教育学院。毕业后她分配到教育局系统,后来分配到沈阳市第47中学,教授初高中化学课也担任不少届的班主任。培养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她是2005年从沈阳市第47中学退休的,退休后仍返聘做了好几年任课教师。

大学时代赶上文化大革命。1968年我们重逢,那是一位初中的铁姓同学引见。直到1970年结婚,有二年的时光是处于大学时代的青春期,我们一起度过了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结婚后就各自工作、忙于家务等,因此永远追思那段时光。

4,家庭与事业

家庭她是1970年与初中同学陈敏(后来沈阳大学教授)结婚的,记得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她是做公交车与父亲和亲朋一起来到小西路58号婆婆家。婚宴也是自家请厨师做的。

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子陈延天,女陈鸿雁。陈延天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博士学位。现在日本东京,在一家经济研究所当研究员,女儿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现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医疗科科长。

这个家庭在天下也不是多的,一家两代四个大学生,可谓书香门第。

2002年春天,她去日本看望儿子,经历和享受了出国的喜乐。外孙东东是她一勺一勺喂大的,她享受了天伦之乐。与远在日本的儿子几乎是每周一次视频通话,看到孙女的笑脸她更是心里乐开花,她跟我说,孙女是我的最大安慰了。因为外孙东东有病,她看到东东心里是不难受的。

丈夫陈敏脾气好特别是年轻时。两人没有吵过架拌过嘴。1979年她鼓励我报考研究生,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东北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家务事她一个人独自承担了。

那时工资不多,合在一起也就100元左右,后来涨到几百元,两人的工资都是放到抽屉里,谁花谁拿。很少的工资月月光只能盼开支。那时女儿雁子老问“娘,啥时开支啊”开支好给她买好吃的。

顺与不顺她的身体在40岁以前一直挺好的,没有什么疾病。大概是在40岁以后不知不觉中,疾病找上门,先是得了甲亢,后来又变成甲减。老年以后又经常大便干燥,也去了几次医院,吃药。更严重的是2014年得了子宫颈癌变前期疾病,住院手术治疗。几年后的2019年7月发现肠癌,最终夺去了她的生命。

幸运的是她的老伴一生没有住过医院,因此她也比较省心,她没有经历医院护理老伴的痛苦与烦脑。

家庭没有事事都顺心的,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五楼的房子,她与弟媳尚波打架产生了隔阂,一直到最后她也耿耿于怀而不能释怀。

家里操心的事都是她的。大概是1980年,儿子还小得了麻疹,我去苏州做研究生试验不在家。孩子得病哭闹,是她整天背着孩子还得家务,吃了不少苦啊。总之作为母亲的,为两个孩子发育成长,她承担多少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能说清楚,别人只能是想象啊!

女儿1998年结婚,为女儿的婚事自然是操心挺多。儿子1998年去日本,作为母亲更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恐怕操的心会更多呀。总之,两个孩子的婚事,大事几乎都是她操心,因我真是忙(除担任学校的领导与教学科研外、社会上还是几个团体的理事)。这也是我最对不起她、歉疚于她的地方啊!

丈夫陈敏教授是大学老师,一边做教学一边做科研很忙。退休后更是忙于工程,有时很少回家,留给她些许孤单,这也是我们共同的遗憾吧。

搬家是好事也是一个操心的事。她一生随我搬了6次家。从小西路三楼搬到八

一楼五楼,大概是1973年。1983年又搬到沈阳大学家属宿舍一楼,1988年再搬到红眼楼一楼,1998年搬带老瓜堡三楼。2011年最后搬到中学堂路13楼。

特别是最后一次,买房子借了不少钱,为了尽快还上,她把我俩每月的工资凑成1万元都拿出来,只剩下1000多做生活费,那至少有2、3年吧她一直处在还钱的拮据日子里。我一直在外忙于工作,还钱的处境只有她自己才有深深的体会。日子过的苦哇,可她也都挺过来了。

呜呼,再苦再累再难的日子,她都能挺过来,只有这癌变疾病她没有办法挺啊!

老头子工程上有赔有赚,赚了当然数钱高兴,那几年给别人打工,只赚无赔。开始后来大概在2014年有一个工程,介绍人领导要4、6分成。一下子赔了7万成了饥荒。她跟着上不少火。

她经常对我说,好事不能进一家。她不止一次对我说,(女儿)雁子是上有老病妈妈,下有小病孩(外孙东东),这就是她心里的憾事。

孙女也是由于早产,先天发育不足。吃饭和言语都有问题,她为此也不少上火操心,成了晚年的遗憾事。

儿子不在身边,好在有现代技术,每周的微信视频,可以聊天视频见面,弥补了些许遗憾。

晚年她相信了耶稣,参加东关教会,每周都去参加活动,家里还有了教堂发的书,圣经和赞美诗等。也许这样她就能解脱一些人世间的烦恼吧。

说到事业上她一生的绝大多时间是在第47中学度过的。作为人民教师,她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与表扬。

她主管学校小金库,最多时几十万,毫无差错得到领导信任。她担任化学课教学,多次得到上级表扬与奖励,有奖励证书为证。

她的业余兴趣是研究周易八卦,一生中她为亲属同事和相识的朋友,起名算挂,抽屉里留下许多的文字材料,可以见证。她为许多亲朋好友的孩子起名字,除了给自家外。

她的一生,有满足也有遗憾。在新时代的中国,她享受到了幸福与欢乐,她是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受到认可与尊重。记得她辅导一叫高佳的学生,她的母亲是小老板,家里有钱。后来高佳考上沈阳音乐学院。每年高佳妈妈都会携厚礼到家感谢。

学校的待遇与福利更不用说。每年的假期学校都会组织旅游,她去过的地方避我多一倍。她会照相录像,忙的时候全家分三伙,在录像的过程中,她分享了欢乐与满足。

正是她的专业特长,辅导两个孩子的化学课,正是她的教师职业,她的孩子受益匪浅,用老百姓的话是借了不少光,晚年外孙子也在化学上很用功。

记得我退休后的2004年吧,她让我与她们学校旅游团一起走,那是唯一一次陪她去旅游,我们到了北京颐和园,山海关八达岭,承德避暑山庄。

5生命的最后时刻

2019年7月20日是黑暗的一天,这一天在沈阳市第十医院,通过肠镜查出了肠癌。患病之后到逝世,经过了26次化疗。10.1家庭聚餐时她摔了一跤。胯骨骨折,在家疗养,本来好的挺快,一个多月就可以下地了,开始她的癌病害了她,如果没有可恨的癌病,她可能从此走出去,最后还是癌病夺去了她的生命。

2022年1月24日晚上20点55分,她停止了呼吸,走了。我们一起生活52年的老伴她独自走了。离她的77岁生日4月5日(阴历)还差2个多月。离旧历年仅差7天那。从发病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在世时间是2年零不到7个月。

人走了,东西都留下了,真所谓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一摞摞洗出来的照片,有旅游的、有单人的、有合影。那零散的日记文字信息材料,有学习笔录,有生活资料、保健知识,有家庭书信,有起名算挂单子,更不用说那些衣物了,这些,如今都默默地、静静地躺在那里,有的还在原处,这些都无声地说明,她--,我的老伴,方凤伶女士她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她留给我的衣物家庭生活用品等,足够我下半生,确切说是晚年,不用新买都使用不了的。

呜呼,人生短暂,一晃就是几十年。老伴你走好,你到了天堂,那里无痛苦、无烦恼,是个极乐世界,你享福去了。



写于老伴去世100天2022-05-03











1







献花(0)
+1
(本文系chenmin349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