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话题 #独行背包客港湾 1.6万篇 山水名园,有水便有桥。颐和园的桥很多,有号称昆明湖第一桥的绣漪桥、修蝀凌波的十七孔桥、隐藏在小园和后湖的秀美的桥,但最美的应该是西堤六桥。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西堤,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有六座桥(练桥和景明楼之间还有一座无名桥,正在维修)。从北至南依次为: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除了界湖桥和玉带桥,其余四桥为亭桥。在练桥和柳桥之间还建有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一、界湖桥 界湖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是西堤最北面的桥梁。该桥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焚毁,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二、豳 (音bīn) 风桥(此照片网络下载,致谢作者!)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豳风桥坐落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在清漪园时代称为桑苎桥。为了避咸丰皇帝奕詝的名讳改为豳风桥。豳风桥在清漪园时代称为桑苎桥[苎读音:zhù ]桥亭作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新旧两个桥名都是与农业有关的,因为在这座桥的西部原来还有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三、玉带桥 玉带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光绪时(1875-1908)重修。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四、镜桥 唐朝诗人李白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这就是镜桥名称的来源。 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从东堤上观望,镜桥位于西堤中部,其八面玲珑的姿态既宜于观赏周围的景致,又能营造出有别于其他桥梁的艺术特征。乾隆二十年时,乾隆皇帝曾为“镜桥”题诗:冰镜寒光水镜清,清寒分判一堤横。落虹夹水江南路,人在青莲句里行。诗句中可以看出,其周围的风景之美和乾隆对镜桥的喜爱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五、练桥 练桥是颐和园西堤六桥之一,建于乾隆时期,光绪年重建。练桥为单方孔石桥,桥上是一座四方形的尖顶桥亭。“练”是白色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湖水清净如练。练桥的桥上是观赏颐和园水面景色,建筑景观以及西堤荷花景观的好地方。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六、柳桥 柳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句诗:“柳桥晴有絮”。意思是绿柳荫中的桥上,晴天有柳絮飘飞。因为西堤上遍植垂柳,这座桥也是掩映在柳色之中,所以名为柳桥。柳桥也是一座屋桥,桥亭为重檐歇山元宝脊。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七、景明楼 景明楼位于北京颐和园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 景明楼名称由来: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一方面是景明楼具有“柳绿桃红、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另一方面是借《岳阳楼记》中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自己在游娱之中“偷闲略赏还知愧”,“后了先忧缅前贤”。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八、绣漪桥 绣漪桥在北京南如意门内,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今北京动物园)上船,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绣漪桥建成高拱形单孔桥,北京人习惯称它为“罗锅桥”。绣漪桥建造于1750年,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照片拍摄:华为手机P40 ![]() 打开美篇APP查看高清图片 来自话题 ![]() 独行背包客港湾 1.6万篇内容 27.8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4-06 来自作品集京城游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北京 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