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3沈洁:大学生网课学习的心理挑战及其应对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4-19

      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国高校统一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模式,俗称网课。网课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与线下线下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效率较低。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在床上上网课然后昏昏欲睡;网课听着听着就打开了抖音、快手;更有甚者在老师点名签到后就退出去干自己的事了……凡此种种,屡见不新。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上网课效率低,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自律短缺:增强慎独精神并克服从众倾向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制力,还不能做到慎独自律。“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上网课都是坐在屏幕前,如果是独自在图书馆、自习室上课,缺乏老师的监督,又远离家长,自制力薄弱的大学生就很有可能受到外在诱惑的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低。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寝室上网课,虽然有室友的监督,但是不排除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如果室友在上课时刷视频、逛淘宝,他们也很有可能加入开小差的队伍,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部分大学生自制力不足。

      为了提高网课学习的效率,我们必须要做到慎独自律。观念上要改变,上课不是只能大家坐在教室里或图书馆里上课,要发自内心的接纳上网课的观点,才内做到真正的自律,要在独处时,仍然做到谨慎不苟。心理学上关于自控力有两个模型,一个是“知识结构模型”,一个是“资源模型”。前者是指自控力是一种“开关”,在自控行为开始之后,短期的自控力会增强。后者指自控力是一种易被消耗的心理资源。过高强度的自控会导致“自我损耗”,这就需要我们在网课学习时掌握自律的节奏,多种活动穿插进行,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更高。

厌倦疲惫:正视疲劳并主动补偿自我损耗

     大学生每天都在上网课,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决策疲劳”,约翰.蒂尔尼在纽约时报杂志中提到过这个概念:人的脑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持续的做决策之后,决策的质量就会开始下降。同理,每天上网课,重复相同的事,上网课的形势千篇一律,没有线下课那么生动活泼,缺乏新鲜刺激,学生容易产生“决策疲劳”,感到疲惫厌倦,学习效率降低。

      除了自律以外,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提高网课学习的效率,那就是利用正念的力量。所谓的正念就是正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带评判色彩的理解自己当下的感受,是一种对事实的非歧视性的观察。正念力量可以缓解我们“自我损耗”的状态,让人恢复精力,帮助人集中精力,缓解走神的情况。比如说,当上网课时会感到疲劳困倦时,我们需要正视的要求,可以在课间为自己冲一杯咖啡提神,或者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

期望过低:自信乐观并形成目标规划习惯

      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也是上网课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概念,他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简单点说,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部分学生主观上就认为自己网课学习的效率不高,所以不会尽全力去认真上网课,甚至认为在上网课时走神,开小差都是合情合理的,最后导致网课的学习效率真的很低,这也是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另类表现,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最后真就做不好了。

      我们可以制定合适可行的网课学习目标或者可以将目标分解化,从一次次小成功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每天上课时都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小目标达成时可以逐步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再上线下课时,很多学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但网课时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我们需要养成记录的习惯,以便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加强记忆的同时又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一举多得。

       可见,大学生上网课学习效率低的原因的确有很多,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做到慎独自律、利用正念力量正视当下需求、提升自我效能感,网课期间高效学习不是梦!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网课学习中面临多种心理挑战需要应对。首先是自律短缺,需要增强慎独精神并克服从众倾向;其次是厌倦疲惫,需要正视疲劳并主动补偿自我损耗;最后是期望过低,需要自信乐观并形成目标规划习惯。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