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名宅(四)目录: 1,南阳路70号张子美旧居 2,复兴西路147号柯灵故居 3,南阳路134号张兰坪旧居 4,奉贤路68弄40-52/80-92号花园公寓 5,奉贤路172-198号英式联排住宅 6,思南路36号杨森旧居 7,思南路48号袁世凯公馆 8,茂名南路163弄花园洋房 9,茂名南路207号瑞金宾馆 10,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 11,瑞金一路150号瑞金大楼(爱司公寓) 12,石门一路82号铁尔健沙住宅 13,南京西路778号德义大楼 14,北京西路700号悠哈味觉糖公司 15,复兴中路485弄(重庆南路185号)重庆公寓 16,复兴中路512号刘海粟旧居 17,巨鹿路700号逸夫职校西楼 【张子美旧居】
南阳路70号南阳实验幼儿园民国时期的4号楼,张子美旧居。独立式花园洋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三层,前后连体双坡绿瓦屋顶。南立面竖三段构图,水泥外墙上装饰有几何壁柱。北立面三层有开放的露台,宝瓶式栏杆环绕四周。建筑底层入口为外伸式门廊,由水泥台阶与木质栏杆共同组成,现已经被改动得变化较多。室内大堂统一铺白色防滑地砖,房间内则为木地板。楼梯位于大厅之后。 张子美(1909~1986),又名善章,浙江慈溪人,药材商,这栋建筑原为他的私宅。 【柯灵故居】
复兴西路147号柯灵故居:这是一栋建于1933年的西班牙式风格的建筑,由建筑师奚福泉设计,占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沿路的长方形平面略有凹凸,建筑左侧有室外楼梯到达二楼。红瓦多坡屋顶,烟囱突出于屋面,檐下有白色半圆形装饰带。门和窗户的形式多样,窗间有绞绳纹柱,黄色水泥拉毛外墙。 该幢建筑外观看似独立式花园住宅,但内部具有明显的公寓建筑特征,平面布局底层一套、二层二套、三层一套,且每一套均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和起居室。 柯灵故居位于公寓一、二两层,占地面积192平方米,还有一个150平米的花园。现在辟为纪念馆,一层为展厅,二层复原了柯灵居住时的样子。 【张兰坪旧居】
南阳路134号张兰坪旧居,是一幢安妮女王时期风格的建筑,建于20年代前,五开间,三层坡顶假四层老虎窗。 张兰坪,苏州人,曾任上海振华油漆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料大王贝润生(也叫贝润荪,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父)的助手,后担任世界红十字会上海分会会长。“飞虎牌”油漆商标的创立者。 【奉贤路68弄40-52/80-92号花园公寓】
【奉贤路172-198号英式联排住宅】
奉贤路172号-198号英式联排住宅位于南京西路北侧后一条路上,东起泰兴路西至南汇路。住宅坐北朝南假三层结构。由7幢二层至四层的住宅,双并联而成,独立门户的住宅形式。 【杨森旧居】
思南路36号杨森旧居 杨森(1884.2.20-1977.5.15),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 【思南路48号袁世凯公馆】
思南路48号据说为袁世凯公馆,解放后曾为市政府外事处。赵晓兰(著名花旦)曾寓居与此。现为普通住宅(外事局房产)。 【茂名南路163弄花园洋房】 茂名南路163弄,带花园的民国时期独立洋房,弄堂呈不规则工字型,上一横1到4号由西向东;然后拐弯向北一竖是面对面的5号与10号、11号;下一横是东西向的6到9号。1到5号、10到11号是花园洋房,6到9号为没有花园的长条联体建筑。茂名南路163弄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茂名南路207号 瑞金宾馆】
【瑞金二路118号 瑞金宾馆】
瑞金二路118号瑞金宾馆,早年是英国商人马立斯的住宅-'马立斯花园'。 【瑞金大楼(爱司公寓)】
此公寓建于1926年,由邬达克设计,位于瑞金一路150号,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41平方米,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有明显的横三段手法,裙部深褐色给人以稳重感觉,立面构图以窗框变化的竖线和凸形窗上下相连的竖线,形成立面的竖线条,使公寓显得高大,凸窗设竹节状圆柱,窗肚墙作框,这种凸窗外表华丽,住户能获得更广阔的视线,在凸窗之间夹着轻巧的挑阳台,虚实对比的手法使立面生动活泼。上部腰线挑出,成为铁栅栏阳台,今天来看显得不太安全,但从整个立面效果来看,如果用实体栏板,再加上厚实的檐口,就显得头重了。 【铁尔健沙住宅】
石门一路82号(原上海同孚路)铁尔健沙住宅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先生(Robert Fan)于1934年10月设计并建造,此房原为意大利侨商铁尔健沙管业使用。建筑的整体外观却是采用中国宫殿式的大屋顶建筑,包括正门口身披祥云的石狮,以及清池园林,有一种中式建筑与西式生活的奇妙融合。金色屋顶、灰色外墙以及屋檐上的镂纹、木门上的雕花,其实都是1934年当初建造时的风采。建筑初期是为意大利家庭设计使用,一楼设有厨房、饭厅、会客室、工作室等。二楼设有主卧房、交谊室等。三楼设有儿童游乐室、卧室等。米白色的墙面、金色的瓦片屋顶、黑色的铸铁窗格和龙图案的玻璃窗,众多细节让人展开无限遐想空间,感受自然舒展的惬意。 【南京西路778号 德义大楼】
1928年程谨轩投资建造德义大楼,由英商克明洋行设计,康盖洋行承建。建筑占地面积25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774平方米,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底层为店铺,二至八层为公寓。大楼北部为车库、锅炉房和变电所等辅助用房。公寓的标准层平面由三个内廊式住宅单元和一个内廊式宿舍单元组成,是上海较早设有单身宿舍单元的公寓。住宅单元一梯两户,户型有两室和三室户,每户都是明厨、明厕,每个卧室都设有壁橱。南侧有两个单元,部分内侧作扩大处理,成为前室,即今日小内厅的功能。每个单元除设一部电梯和环梯外,还特地在大楼北部后立面设突出楼梯间,作为消防备用楼梯,楼梯两旁设两间小间为佣人卧室。宿舍单元内走廊较窄,除设一部电梯外,两端设楼梯。大楼内水电煤卫齐全,还有冷暖设备,是标准较高的公寓。 1925年法国巴黎为纪念现代应用艺术诞生100周年,举办了'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促进了'装饰艺术派'在工业和建筑设计中的普及,这股思潮很快波及上海。建筑师在德义大楼立面设计上将'装饰艺术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墙面采用褐色面砖并镶嵌图案,顶部有竖向线条装饰,立面还有饰带和四座人像雕塑,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人像被砸毁。 【北京西路700号 悠哈味觉糖公司】
【重庆南路185号(复兴中路485弄)重庆公寓】
重庆南路叫吕班路,所以重庆公寓当时也叫“吕班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1931年竣工。建筑平面依道路转角布局,转角处主入口设挑出阳台,壁柱上部及女儿墙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内院有一圆形喷水池。 现在的重庆公寓,外墙为褐红色砖面,简约而典雅的装饰主义风格外墙。楼高五层,上中下三段式结构,转角处第五层镶着一颗五角星,可能是49年或60年代后加了第五层。 进入楼内大厅非常有气派,落地是马赛克铺成的镶边白底梅花图案,两根罗马式柱子,三格大理石台阶,楼梯扶手是镂空雕花的S图案。 【复兴中路512号 刘海粟旧居】
复兴中路512号刘海粟旧居:这是一幢法国早期独立式四层楼花园住宅,沿街筑有围墙。进入大门,有一露天楼梯直通楼内。建筑的底层外墙面采用卵石子装饰,二楼外墙面则是红砖清水墙,外墙上开有矩形和拱形等各式窗户,屋面是红瓦四坡顶。庭院内置有一些小盆景,四周墙上爬着攀悬植物。室内是柳桉木地板配以柚木护壁,天花板上的石膏花饰十分精致,设有壁炉。房子由旧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建造。20世纪30年代,刘海粟租下居住,直到去世。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逸夫职校西楼】
巨鹿路700号逸夫职校里的老洋房,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逸夫职校西楼,是一栋独立式的花园别墅洋房,砖混结构,总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75平方米。房屋为假三层,总体略带有欧洲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复折式的陡坡屋顶上错落有致的覆盖着琉璃红瓦,南立面三层并立两座三角形山墙,并开有老虎窗。主立面山墙的顶端有白色石质葫芦状装饰图案,屋檐处则有白色宝瓶式栏杆作为装饰。花岗岩贴面外墙上开有木结构的门窗,矩形窗口,设有石楣、石沿等。主出入门位于南侧,带有内嵌门廊,次入口设在北面,有外挑式门廊,同时附有四根多立克石柱和宝瓶栏杆。 室内以木结构装饰为主,楼梯位于北端靠门处,前部向阳的则为敞开的大客厅与卧室。原室内统一铺有木地板,并带有壁炉。 逸夫职校西楼房屋原为中国银行的职工宿舍,解放以后被收归国有,现归属上海市逸夫职校管理和使用。 |
|
来自: 新用户8287dEx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