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目不忘与读书百遍

 逍遥_书斋 2022-04-19

文/管剑刚

年少时读书,遇到介绍读书人能过目不忘的情节,内心便十分羡慕,同时感到自惭。特别是像陈寅恪一类人物,那就太令人赞叹了。别人能背四书五经,他却能背十三经。陈寅恪曾写一篇纪念梁启超的文章,因为眼疾,便口述由助手记录,文成后由助手朗读一遍,陈当即修改,仅凭记忆,说某句删、某句加、某句改、某句移在某处,毫无差错。这岂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记忆力差一些的人,学术成就自然赶不上同样用功且记忆力好的人。这也可以成为一句成语“得天独厚”的注脚。

不过,过目不忘一词总的说来是文学家的夸张说法,就像说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样,只不过是想表明作者欲赞颂的主角是多么好多么好罢了。过目不忘的人有,但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是极少数,算不得数的。对于多数读书人来说,这句成语应该是表示记忆力好,不一定真的读一遍就能一字不落地记诵下来,多数人还是需要读多遍的。所以,古人才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遍就能记住,哪里还用读百遍?需读百遍,肯定就不是“过目不忘”了。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文名为画名所掩。其谈论文章和考证经史内容,旁征博引,显得学识十分渊博。这给人的印象是记忆力超好。可郑板桥在《自叙》里说: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郑板桥在与人讨论某一语词来历的时候,会征引许多种书,举出很多的例子。人们以为他记忆力好,却不知他的记忆力与一般人无异,所不同的是他下了“每读一书,必千百遍”的功夫。

人们都晓得,孔子曾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承认有人是“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就是天生的什么都会,道理不学就能懂,读书过目不忘就更不在话下了。但孔子并没有过份推崇此类“天生的”与众不同之人,首先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其次是对“学而时习之”的行为推崇有加。《中庸》里记述孔子关于追求学问的话这样说: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孔子所处时代对学的理解比后世宽泛,读书当然是包括在其中的。郑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的说法与做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关,也与孔子的教诲有关。读书果然能百之、千之,所得的结果就不仅仅是能记住所读的内容了,而一定是“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原载《牛城晚报》2022年2月28日副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