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7月,胡乔木抵达延安 从在北平起,胡乔木就一直负责宣传

 兰州家长 2022-04-19
1937年7月,胡乔木抵达延安。

从在北平起,胡乔木就一直负责宣传工作,抵达延安后,根据其特长,中组部分配胡乔木到安吴青训班任职。

当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陕西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创办了一所服务抗战、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基地,即安吴青训班。

安吴青训班以朱德为名誉主任,以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冯文彬为主任。

胡乔木从延安调到这里后,任副主任,主要负责教学工作。

和在北平、上海的地下活动不同,来到延安之后,胡乔木不需要再担心国民党特务的盯梢了,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工作了。

在安吴青训班,他既教授抗战理论,又负责安排这个青训班的教学工作,天天过得忙碌而又充实。

就在这时,一个姑娘从延安来到安吴青训班。这个姑娘叫李桂英,她于1935年在北平加入共青团,1937年抵达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

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安吴青训班担任女生队指导员。

来到安吴村后,冯文彬主任向李桂英介绍了一下青训班的情况之后,就带着李桂英去找胡乔木,这是李桂英第一次见到胡乔木。

当时,李桂英听大家都喊胡乔木为“胡主任”,她也就跟着喊“胡主任”。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胡乔木的才华逐渐打动了李桂英。

据李桂英后来回忆:“一天,青训班派我带宣传队到耀县去,乔木来到女生连,跟我谈如何搞宣传、如何做统一战线工作。

他娓娓道来,有观点,有实例,也有办法,使我很受感染和教育。乔木的博学和才华,逐渐显露出来,我内心对他很佩服。”

这时,李桂英对胡乔木的感觉更多的是“佩服”,而胡乔木对李桂英的态度则已经转为爱情了。

有一次,胡乔木和李桂英在路上边走边谈,忽然,胡乔木递给李桂英一封信。

李桂英回到宿舍一看,信封上没有收信人的名字,感到很纳闷,就去问胡乔木:这信交给谁?

胡乔木反问李桂英:“信看过了?”李桂英一下愣住了,不知道胡乔木什么意思。

胡乔木连忙解释说:“这是给你的。”
回到宿舍打开信后,李桂英的脸一下子发烫了,原来这是一封胡乔木向李桂英表示爱慕之情的信。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胡乔木和李桂英有过几次倾心长谈,他们彼此更加了解了,心更加贴近了。

7月的一天,胡乔木、李桂英把两人的事向青训班主任冯文彬说了下,这也就算是结婚了。

次年,回到延安,两个人请了黄华等人吃了一包花生米和一碗面条,这就算是他们正式的“婚礼”了。

婚后,胡乔木根据《诗经·小雅·伐木》篇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句,把李桂英的名字改为谷羽,和他的名字“乔木”同出一典,以表达他和谷羽永结同心的深情。

胡乔木和谷羽的这个婚礼无疑非常简单、质朴,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真诚而又持久,胡乔木在80岁生日后不久,躺在病床上还为谷羽写诗:

白头翁念白头婆,一日不见如三秋。

五十余年共风雨,小别数日费消磨。......

人言五十是金婚,黄金纵贵难比伦。夕阳更胜朝阳好,傍君不觉已黄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