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颈椎,义不容辞 ![]() 颈椎病变还会引发胃病??? 答案:有时是! 颈胃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难愈的上腹部胀满隐痛、不思饮食、恶心嗳气为主的胃肠道疾患,同时又存在颈项僵硬不适、肩臂麻木现象,两者病情且成同步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颈椎增生症的低龄化和颈肌劳损患者的不断增加,该病发生率明显的提高。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范畴。 颈胃综合征临床表现较容易将颈椎问题掩盖,极易误诊,而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保护颈椎的健康,早期预防、及时确诊是颈胃综合征防治的关键!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就要小心是否得了颈胃综合征了: 颈胃综合征包括两类症状的同步出现: 1.颈部症状 颈胃综合征是在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的,患者会有颈椎病的表现,如颈项强直,疼痛,易疲劳,肩臂部酸麻冷痛等不适,上肢麻木、酸胀。 2.消化系统症状 胃脘部初起可出现间歇性胀闷不适,钝痛或绞痛,疼痛范围较大,可沿肋间神经行走方向逆向出现,伴胸背酸累沉重不适,食欲不振或见恶心呕吐。日久可渐渐出现胃脘部有饥饿样痛或灼痛感,持续时间延长,并呈现与进食有关的节律性,伴反酸嗳气等 为什么胃病还会跟颈椎有关系呢?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下图 ![]() 把人体比喻成一棵大树,脊柱就是这棵树的树干,是人体的支柱,所有内脏神经均从脊柱发出的,在颈椎附近分布大量的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脊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周围,并且与这些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肌劳损、颈椎损伤等原因导致颈椎小关节紊乱,椎间孔发生变化,对颈部交感神经产生强烈刺激,该刺激传入大脑后再反应到支配胃和十二指肠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促使胃和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发生变化。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出现口干、上腹胀痛、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的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泛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颈交感神经长期受刺激,会反复地引起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幽门括约肌舒缩无力,肌源性扩张,促使胆汁反流,损害胃粘膜屏障而引起炎症、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而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 如何预防颈胃综合征呢? 一、自主保健部分 预防颈胃综合征,颈椎健康是第一步!所以保护颈椎的工作要做到位! 1.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脊背受凉,局部可进行理疗、热敷。 2.避免颈椎剧烈活动以及剧烈撞击,颈部活动尽量缓慢。 3.纠正不良习惯,避免枕头高度不合适、睡姿不良、超重劳动、工作姿势不良、办公桌椅高度不合适等因素。 4.加强颈椎、胸椎的保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老年人和非体力劳动者每日应有1~2次运动,运动量以能达到微量出汗为好。 5.养成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不嗜食寒凉油腻之品,避免暴饮暴食,畅情志,避风寒。 二、医疗干预部分 针刺!埋线!艾灸!中药! 这几种治疗方式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普通针刺可以3-5次/周,30分钟/次 埋线可以7-10天治疗一次,这种治疗方式比较适合上班一族 上述两种方式都可以配合艾灸、中药内服进行,艾灸最好每周2-3次 针灸可以有效缓解颈椎局部的不适症状,保障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减轻颈椎局部炎性病变。颈胃综合征是颈椎退变在先,消化系统症状在后,临床治疗上以针对颈椎病灶治疗为主,配合健脾和胃等治疗。 除却不可抗的外部因素导致的疾病,其实大多数疾病都是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凡是疾病在急性期为七分治疗,三分养护,一旦进入慢性期就是三分治疗,七分养护,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锻炼,保持好心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养成正确的爱护颈椎的方式,才能让我们的颈椎保持健康,身体免受其苦。 治未病,防病变!让古老的针灸术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