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秀梅
在希望的田野上
1983年中唱发行
方天指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小乐队伴奏
陈晓光词 施光南曲 马洪业配伴奏

![]() “回炉”旧文,整理音频 ![]() ![]() 殷秀梅,女高音。祖籍山东,195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鹤岗市。 不甘随波逐流的歌者——殷秀梅 文/李凌 本文写于1987年,李凌先生通过电视看了殷秀梅主演的《伤逝》,听了殷秀梅两盘盒带专辑,有所感。原文较长,摘抄了多数内容。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听到在黑龙江工作的孩子回来说:“东北鹤岗出了一个业余民间歌手叫殷秀梅,在业余歌唱比赛中得奖,很受欢迎,被鹤岗市歌舞团收为演员”。不久,中央广播艺术团又把她调来北京。那时正是十年动乱刚过去,首都的艺术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在电视广播中,常常听到一个新人,歌声比较优美,即使她是刚从边远的地区物色来的,但她毫无拘束,唱得清新活泼,在同台中显得非常自如,有点像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 殷秀梅最初是属于民间歌手,专门演唱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民歌及简单新歌。由于她有着美好的歌音又大胆,大方,唱得精巧,有韵味,较受一般的听众所欢迎。 但是,她对自己的艺术发展,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考虑,她感到,单靠自己的声音和天资,每每容易走不远,唱不长。发展会有局限,容易被别的年青人所代替的。她就决心去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专业,刻苦进修,在老师沈湘的教导下,严格地对音准,力度,声区的统一、协调,以至艺术表现,各国各个时代的风格,韵味…这些方面,有较深入的要求,因而后来能较好地担当施光南写的歌剧《伤逝》的女主角的全部艺术。 殷秀梅最初为全国听众所赏识,是在电视广播中介绍了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她以真挚,优美的歌音,唱出了广大青年在三中全会以后的喜悦心声,歌声充满激情,甜美而富生活气息,这种清新,纯朴的生活气息,几年来已被那种矫揉造作的所谓“女性化”的“合理病态”所代替了,但她不愿随波逐流,大量介绍一些反映新建设的歌篇,因而特别使人感到可贵。由于她的力度应用较好,又富有对比,把这首格调较高,而富诗意的歌曲,唱得比较出色,引起许多工厂,农村的青年,争相学习,给广大的人们,在经历过苦难深重的十年之后,恢复对祖国新生的信心。 殷秀梅的《党啊,亲爱的妈妈》,也是较受群众喜爱的。她一往情深地,以真挚诚虔的歌声,唱出亿万人民对党的热爱和思念。是的,如果排除那些故弄虚玄的自我主体澎胀观点,和对革命传统,对中外传统的优秀歌曲的盲目贬抑的作弄和欺骗,许多许多的青年,是会在理智地回思既往得失,总结历史,认识改革,开放,从而创造出一块崭新的更为宽阔的天地。 殷秀梅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进修以后,参加施光南的《伤逝》排练。这个歌剧,是比较难演的,没有特别曲折和惊险奇特的故事情节。舞台非常简单,只在一个光圈下来回歌唱,创造了如《不幸的人生》那一样深沉之歌使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我是在电视里听看了她的演出。 盒带编号QL-4 《在希望的田野上 殷秀梅(女高音)独唱》,1983年中国唱片社出版发行。 ![]() 殷秀梅 在希望的田野上 1983年中唱发行 方天指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小乐队伴奏 陈晓光词 施光南曲 马洪业配伴奏 ![]() 我对《不幸的人生》之所以特别热爱,是由于她首次的创造才得来的。我感到这首歌曲新颖、深沉、真切、柔美,极韵味,因而后来在《中外歌曲精选》中选进去了。殷秀梅在第一盒录音带中,选了《一抹夕阳》而没有录制《不幸的人生》,可能由于后曲比较长些受到盒带的时长限制。 ![]() 殷秀梅 在广州录制的《伤逝》唱段 作曲 施光南 作词 韩伟 王泉 陈贻鑫 指挥广州乐团交响乐队伴奏 ![]() ![]() ![]() ![]() 殷秀梅的优点,可以说是不少的,她的吐字异常清晰,语法也较讲究,像《怀里和心里》,表现出她对语言的性格有较突出的体会;她对歌曲的性格也较注意,像《小草》《女兵》、《谷穗上蝈蝈》,都有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她在《仙鹤》里,表现出她对花腔也有较高的才艺,唱得轻盈秀美。 盒带编号 EL-143 《殷秀梅(女高音)独唱专辑》,中国唱片总公司1987年出版 ![]() 殷秀梅 胡炳旭 指挥中央芭蕾舞团小乐队伴奏 ![]() ![]() ![]() ![]() ![]() ![]() ![]() ![]() 1987年中唱发行 听了殷秀梅的两盒录音,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可能是不应有的遗憾,殷秀梅的才能和特点是多方面的,她植根于民族民间,又能演唱歌剧选曲,花腔也掌握较好,歌音轻清,委婉,对高亢的歌调也胜任愉快,由于殷秀梅热爱介绍新歌,而前几年的新创作,多半在歌的品种、性格、情趣的创新上,力求曲曲自别,各有自己的个性…这些方面致力不够,许多新歌。每每类型单一,而且力求响亮、高亢、迫使她常常在许多歌篇中,不得不从头到尾,引亢高唱,因而也影响多方面才能的发挥殷秀梅的歌喉特别明亮达远,高音也非常轻巧自如(如《运河之歌》中所唱的高音是很突出的)。但“长响不响,”也削弱了歌唱的对比。 我认为她有的歌篇,处理得略嫌匆促;精雕细刻,和急处臻幽闲,这些方面还要不断追求。其次,深沉、抒情性较曲折的作品,在两个盒带不多,我倒希望她今后能多向这方面的歌篇中探索,有意识地选唱一些抒情性较深邃的歌调来磨炼自己,使歌唱的天地不断地扩大,好使自己的演出,有更大的起伏和变化。 1987年 说明:本文中插入的音轨均为李凌先生在文章提到的歌曲。其中某些歌曲殷秀梅录制过多次,我们选取了李凌先生听到的那盘盒带中的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