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俗语“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有何意义?

 jtq感恩一切 2022-04-19

     民间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所以在民间世代相传、永不衰退,是因为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民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的有用经验,浓缩着无穷的智慧,蕴藏着深奥的哲理,对后人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涉及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图片

     现在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民间俗语是“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人们如何理解这句俗语呢?“门”与“户”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理解这句俗语之前,先掌握一下门与户的区别。《说文解字》里说:“户,半门曰户。”“门,闻也。从二户,象形。”也就是说,一扇为户,两扇为门。屋门一般都是用一扇,所以称为户;而宅门一般都是用两扇,故称为门。

     古人对房屋宅院非常讲究,对房门更讲究。平常百姓家多数只有一个前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门。少数富裕人家会有四合院或三合院,这样的院子有几道门,即有后门或侧门。当时,人们对大门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仪门”或“旁门”。仪门,是指前门或正门;旁门,就是偏门或侧门。有一定地位和威望的人前去某人家里做客时,一定要走前门,也就是走仪门,办其他事情时会走偏门或侧门 。

图片

     在古代,人们习惯把门叫做户,家里的屋门多有两扇,分别安装在门框两边,底下有一个门槛。门的正中间会有一个木栓,相当于现在的门锁。把两扇门合在一起,就是户,还可以叫“门扉”。有句老话“宅无凶吉,行门定吉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大门相当讲究,甚至高过对宅院的重视,认为一家人的好运与坏运决定于大门的走向。那时的人们认为,一户开两门 ,人财都难存。

     知道了户与门的区别后,人们就容易理解“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的真正含义了。

图片

     前一句“门要常打开”,意思是说,院子的宅门,也就是院子前面的大门要经常打开。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外界的亲戚朋友交往,亲朋、邻居串门或办事等,都要靠进出自家的大门(门户)来来往往,所以家里有人要把前大门常开着为妥。此外,在民间常开大门有招财进宝之意,家里迎接客人或孩子结婚迎亲,都要敞开大门。不过,如果家里人都外出没有人的话,为了防止外人偷盗,不但要把门闭上,还得上锁。这样一来,外人来了一看,就知道是关门闭户,家里没有人,便主动离开了。

     后一句“户要常关闭”,意思是说,院子的侧门或后门要经常关闭。即使现在,农村许多农户院内都装有侧门和后门,而且一般都是单扇门(户)。在一座农家院子里,除了家人外,家家户户都要饲养一些家禽牲畜。人和家禽牲畜的吃喝拉撒的废物,通常要从后门或侧门运出去,这就是农户在院内装后门或侧门的用意所在。当然,对院子的后门或侧门,人们用完便随手关闭了,一来防止外人进来盗窃,二来民间风水学认为常开后门会漏财气,不聚财,家庭会逐渐衰败。

转发弘扬国教,获福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