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5月8日,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正式开园。 看到上面这句话,如果你也会冒出“这**是哪儿?”的疑问,那不如让我们换种说法: 这里是板仓街78号、师大工科专业聚集地、南师男女比例颠覆区、南京高校食堂暗黑料理发源处、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遗址、“钟山区”政府大院内大雪松拥有者——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 ![]() 当然,自2019年7月2日之后,她的名字前还要再加上一个定语——“曾经的”。 就想问问曾经从南师紫金校区毕业的朋友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回到母校看看了?想看看板仓街78号如今的变化吗? 来,跟我来。 PART 1 永远的板仓街78号 ![]() 南师紫金校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的重工业部南京动力学校。2000年时,南京动专并入南京师范大学。 虽然学校的建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变化,但不变的是大门口那棵标志的高大雪松。 ![]() ![]() 上世纪80与90年代的学校大门 这棵雪松可谓来头不小,据说是建校之初,当时的南京市“钟山区”政府特意从自家大院里移植而来,赠予学校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如果今天你回到板仓街78号,不用担心,大雪松依然在,与它同在的是背后的第一教学楼。 ![]() 第一教学楼是由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设计的仿苏建筑,尽管屋顶衔架有所改造,配色略有更改,但标志性的“尖窗”造型也还保留着。 ——^—— 这是一条历经几十年风雨的经典线条…… ![]() 值班室的保安大叔说,除了家属区的一草一木都还健在外,学校外围基本都拆除重建过了。 曾经的操场现在长这样: ![]() 在融融秋日中,附近的居民在这里遛娃晒太阳,一片温馨寻常。 ![]() 想当年有多少紫金学子饭后在这里消食漫步、远望山脊?而说起吃,芹菜炒草莓,菠萝炒里脊,橘子炒燕饺……食堂的黑暗料理创新菜又曾让多少人破了防? ![]() “紫金山下,玄武湖畔”是形容南师东校的传统用语,相较于随园的古风别致,仙林校区的宽阔大气,紫金校区一直有种隐居山麓的悠然自得。 ![]() 当然,这份美好心境往往出现在紫金学子回到破落的“山景宿舍”之前。 如今校区的中间部分多半被拆除,一片废墟之上,是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穿梭往来,不知道紫金校友们看到此情此景时会不会有些伤感。 ![]() 建筑的毁败,总自带一种特别的震撼力,废墟本身,也是一种破碎的美学。 哪怕是一个外校人,哪怕明白告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但站在满目瓦砾前,我还是条件反射地泛起一阵唏嘘。 ![]() 学校的医务室还没拆; ![]() 南师紫金幼儿园也还在。 ![]() 一整个家属区的生活气息都一如从前,只是剥离了校园属性后,这里更像是一片普通的居民住宅区,时光像窗台外晾挂衣物里的水分一般,被慢慢晒干,消失无形。 ![]() 尽管建筑的拆除改动变化很大,但校园里的植被还保持着曾经的感觉,随处可见的林荫小道、叶落纷纷…… ![]() ![]() 这个时节,综合楼前的丹桂花正在盛开,回来猛吸一口吧,师大紫金学子们! PART 2 板仓街上huai碗面 ![]() 78号的样貌虽已不复往日,但校外的板仓街和人们离开时别无二致。 南起岗子村,北至蒋王庙街,这条伏在紫金山脚下的三里长街,一面风景,一面市井。 ![]() 南师紫金校门正对面,板仓街49号,是南京本地市民都知晓的最佳登山道,从这里可直达天文台。 ![]() 学校东面不远处有明中王徐达的墓地,由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墓碑依旧保存完好,如今此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板仓街卧虎藏龙,徐达墓的边上是中科院天文仪器厂,其光学天文仪器研制水平全国第一,享誉世界。 ![]() 而当你往南走到板仓街的尽头时,便可以远远望到太阳宫广场,好像永远趴在一片毫无遮挡的天色下。 众所周知,辣个男人的Livehouse欧拉艺术空间就开在这里,那也是无数文艺爱好者留下过足迹的地方。 ![]() ![]() 景色、历史与文艺固然美好,但对于紫金学子们来说,板仓街一路的面馆给予他们饥饿青春里的慰藉,想必要更多一些。 ![]() 一到饭点,开心面馆里永远都是人挤人,作为板仓街上最受欢迎的面馆之一,因为生意太好所以只做早市和午市,做不动晚市是一家面馆的至高凡尔赛。 ![]() 老客懂的都懂,不管吃什么面,多加一份油渣总不会错;香脆油渣+自制配菜,或许这就是把面馆开成流水席的奥秘所在吧。 ![]() 钟麓花园小区对面的角落里,有一家三百碗长鱼面,要想吃得营养一些,他家的鳝鱼面是一绝。 找个位子坐下,废话别多,先来一碗黄澄澄的野生长鱼汤招呼着,鱼汤都是用鳝鱼骨精熬而成,韭菜叶子飘在奶白的汤面上,气味互相碰撞,滋味儿十足。 ![]() ![]() 再配上一份手擀面和鳝鱼一起炒制的干挑面,色面光泽漂亮,酱香浓郁;吃口面,喝口汤,被外卖蹂躏的胃渐渐舒缓…… ![]() 在南京,地道的河南烩面馆可不多,板仓街上的相约烩面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店的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平顶山人,偏爱北方面食的同学来到这家,才会明白,面条这玩意儿本就应该如此劲道。 ![]() 更不用提他家的面汤,那可都是用羊骨高汤吊出来的,不靠味精加鲜,简单一点盐头就能让白色的奶汤驱走一整个秋冬季节的寒意。 南师紫金校区往南走不多远,就能拐到锁金六村,路口的一家海碗面馆,是食客哪怕坐在门外也不含糊的存在。 ![]() 他家的叉烧是一大特色,甜甜的叉烧搭配酥软的皮肚别有风味。 ![]() 面汤的质地介于浓郁与清亮之间,点个微辣就好,面条炝一点,不用担心会不入味,满满一碗下去足够过瘾。 PART 3 锁金村锁不住青春 ![]() 如果真的有人想要重返板仓街78号,我想不出任何道理不顺便再去一旁的锁金村逛逛。 锁金村小区是80年代初建设的住宅新区,这里最初住着很多金陵石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动专教工和省级机关的员工。 ![]() 南师紫金学子不会不知道小区里曾经的那条“紫金后街”,街上的各种小吃是食堂之外最好的调剂与补充。 “幸福锁金欢迎您”真的不是随便说说,作为紫金山麓的国家级文明小区,锁金村里从住到吃,再到各种学校周边,安逸生活里该有的温馨这里都有。 ![]() 鼎鼎大名的金原鸭血粉丝汤还在这里,正宗六合腰肚面、京华汤包、赵明鸡蛋馅饼、天津童子鸡、张政卤菜……这些店曾经的你都光顾过吗? ![]() 2018年到2019年,南师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相继搬到仙林校区。 对于从紫金毕业的学子们而言,以后的学弟学妹们或许很难再体会到体育课直接去爬个紫金山是什么感觉,板仓街上的面馆混战也离他们过于遥远。 ![]() 锁金村最后还是没有锁住南师紫金人的青春,在一去不返的求学生涯里,能与板仓街78号相逢,或许是他们最值得回味的际遇。 ![]()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和玄武区政府达成协议共建紫金校区,校地双方共同建设南师大玄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是推动'两落地一融合’的务实成果,被列为南京市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在校地合作框架下,玄武区政府引入第三方负责园区的建设与运营,形成了校政企友好协作,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制机制……“ ——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办公室 逝者如斯。 作者 :智宇 | 图片:智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