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一好茶如遇知己,遇到知己倾心交流。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笔者认为好茶一壶亦醉人,一壶足以胜千杯。 前几天,友人送我一包超级好茶,重约九克。到底高级不高级?还是约请高手品鉴为上策。周日,我们在功夫茶传习所举办特别功夫茶宴,六位茶友围坐一桌,共品一壶茶,“醉”在其中。 共品一壶茶 这壶茶由漳科茶文化副教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程艳斐主泡,当她剪开朴实无华的包装,将茶叶摊开察看条索大小颜色,细闻香气时,便惊呼“好茶”。 程艳斐泡茶 她暗自思忖:这一泡原料珍贵、工艺精湛的好茶,该如何去享用它?随意一泡,应该不会难喝,毕竟它本来就很好。但若用功去沏泡它,找到喜爱且懂它的人,选择合适的冲泡器具,搭配好每个可以体验它的美感的细节,譬如趁手的辅助茶器、表现力极佳的品茗杯、好用的烧水壶,最后构成一个简洁明净的品茗空间,让大家坐下来、静下来,跟着泡茶者毫不含糊的每个泡茶环节,逐渐与茶产生交集,那茶不是供大家解渴的水,也不是让大家评判的商品,而是一个很可爱的伙伴,带着新奇与欢喜的心情,彼此认识、赞赏,那么这泡茶所带来的体验就是不可思议的。 干茶 胸有成竹,便付诸实施:烫器投茶、悬壶高冲、出汤分杯、细啜慢品,惊喜连连。看得出来,艳斐老师兴奋地遇到了茶中“知己”,身心愉悦,溢于言表。每道茶汤各人分饮一小杯,感觉一小杯的内涵胜过一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七道茶品下来,回味无穷。众茶友神清气爽、荡气回肠,感慨良多。 人在草木间,茶在人心中。茶生长于山岭云水之巅,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成熟于巧手,湼槃于烈火,沸腾于壶碗,升华于喉舌。每片神奇的叶子,都蕴藏着一生的密码。茶叶与人类生产生活交际密切相关,泡茶就是身心与茶沟通,与友人沟通。一壶在手,天人合一,如托日月,如捧山水,如诉衷肠。 程艳斐主泡 茶人,爱茶就是天性。但茶人最好还需懂茶,爱得愈深懂得愈多。懂得茶的前世今生,懂得茶的最佳“打开方式”。笔者认为,程艳斐老师就是一位懂茶之人,她边冲泡边讲解,茶的品种、采制烘焙,以及茶汤的颜色、香气的分类,娓娓而谈,评点十分到位。她说:“从生长环境到加工、储藏、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会在茶叶成品上打下'烙印’。茶亦如人,不可能完美。泡茶师要因茶施泡,知茶善泡,把当下这款茶的长处泡出来,最大化地呈现其优点。” 以人喻茶,观点新颖。以茶会友,彰显功夫。茶友文英称赞:“知人善任,知茶善泡。喝好茶,听高论,茅塞顿开。”茶友碧月连声叫好:“教育要因人施教,茗饮要因茶施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学会泡茶的功夫很重要!”茶友艳斐表示:“认真泡茶,锤炼功夫。这功夫是境界,是学识,也是修养。”笔者深受启发,思潮起伏,发出议论:“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三茶相互促进,环环相扣。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作的。只有更多人知茶懂茶,爱喝功夫茶,才可以倒逼茶科技升级,推动茶产业发展!”一壶茶“泡”出这么多的感慨,尽欢难忘,特作此小文,与众人分享。 (严峥、艳斐供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