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1、广发证券“一参一控”的两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和广发基金,号称是广州"双雄基金",都是头部公司,其非货规模分别是业内第一和第三。(本文数据截至20220331) 2、2019年刘格菘包揽公募业绩排行榜前三。 3、致力于投研协同建设,“以基本面为基础,研究驱动投资”投研文化。 4、广发基金总共拿了6次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时间上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的拿。 5、主动权益强。固收、指数、固收+相对也不弱。 6、非货规模里,广发旗下有31位超百亿基金经理,主动权益类的有14位,规模最高的是2019年包揽业绩前三的刘格菘,规模达到了773.35亿。 正文: 继续研究基金公司,上期说完非货规模第1-2的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本期分享的是非货规模第三的广发基金。 一、溯源 广发基金前任总经理林传辉与嘉实基金前任总经理赵学军并列,是中国基金业上任职基金公司总经理时间最长的一位,任职时间长达17年。 公开资料显示,广发基金的股权变更相对华夏基金来说,要简单许多。控股一直是广发基金,新增了员工控股(嘉裕/元/祥/禾/泓/富这几个是员工持有,大部分是基金经理)。 广发基金另一位元老级人物易阳方,有超过16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无疑让他成为了公募基金史上任职时间最久的基金经理之一。与广发基金前任总经理林传辉一样,同样是来自广发证券,目前也同样离开了广发基金,去广发证券分别任职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子公司上任到母公司,这样的情形是极为少见的。 二、现状 (一)规模及排名 1、全部规模和非货规模变动情况及排名 2020年至今发展是比较快的,目前基本稳在了第三的位置,其实非货规模曾一度超过华夏基金的。 2、全部规模变动情况及排名 2009-2013年全部规模排名长期是第六。 3、非货规模变动情况及排名 2008-2012年非货规模排名长期是第六。 (二)获奖情况 广发基金总共拿了6次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时间上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的拿。不像华夏基金比较集中的在2006-2013年度七拿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2012年度没拿) (三)优劣势分析 拆分其非货规模来看,主动权益类产品具有突出的优势,随后是三个过千亿的类别固收、固收+、指数产品,这三个类别呈现均衡发展的特点。而FOF和QDII相对较弱些。 优势一:主动权益,在未包括灵活配置情况下,主动权益规模有2734.37亿,在其公司里有凸出的优势。 优势二:固收,固收产品是超千亿规模,相对来说,在业内头部属于合理范围,并不算特别突出。 优势三:固收+产品,固收+产品(偏债混合和二级债)超千亿,是超过华夏和嘉实的。 整体看是属于:一个突出优势,三个均衡发展的强项。 (四)产品:近三年绩优产品业绩表现 2019年是广发基金的高光时刻,2019年:广发基金公司旗下广发双擎、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三只基金,在2019年包揽全市场投资业绩前三甲,基金经理均为刘格菘,其中广发双擎基金在2019年的收益率高达121.69%,成为全市场基金冠军。 (2020年是赵诣管理的四只包揽前四名)在公募基金大放异彩的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创下近11年来新高,多达84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超过100%,也是继2007年以后翻倍主动偏股型基金数量最多的一年,广发基金表现也不俗,有4只基金年度收益翻番,其中广发高端制造排全市场第7,同类第二。 2021年前海开源的崔宸龙同样也有2只基金拿下了冠亚军,2021年广发多因子排全市场第5。 整体看,广发基金的产品业绩近三年表现都是挺好的。 三、基金经理 (一)超百亿基金经理 非货规模里,广发旗下有31位超百亿基金经理,主动权益类的有14位基金经理超百亿,以上合计规模7209.41亿。这个超百亿规模的超过非货总规模,显然是有一只产品多人管理的重复现象。可以看出,这31位基金经理基本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了。 规模最高的是2019年包揽业绩前三的刘格菘,规模达到了773.35亿,这个规模除了葛兰、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外,主动管理类的已经能排上号了。可以将1000亿左右的归为顶流,业内总共这么几个。 (二)基金经理 数据显示,广发基金有77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结构上看, 新生代:新生代里包括小于1年、1-3年和3-5年三档,是占比最大的有46人,占比59.74%。 中生代:其次是5-10年的基金经理,也就是中生代有24人,占比31.17%。 老将:10年以上的有7人,占比9.09%。 整体也是梯形人才结构,虽然广发基金脱胎于广发证券,知悉证券市场,但在2002年,广发基金的筹建,也是相当缺人才的,做过投资的也仅有易阳方、陈仕德两人。所以,创业之初,林传辉将投研队伍梯次建设视为首要任务。随着以易阳方为代表的基金经理的成长,广发基金逐步度过了人才的瓶颈期,投研力量也逐渐壮大。 四、其他方面 1、投研方面:致力于投研协同建设,“以基本面为基础,研究驱动投资”:2018年,设立了价值、成长、策略三个部门,建立了“联席组长”制、“投研导师”制。 这投研风格跟嘉实有点像:价值平衡成长三大类+五大赛道,不知道嘉实有没有“联席组长”制、“投研导师”制,不然会很割裂的。没有绝对的价值,风格也没有绝对的成长风格,还是要以业绩为导向,平衡好投资与研究。(而嘉实是从2020年6月进行的投研战略升级成的12个投资战队的,广发是2018年改革的,随后的2019年出现了刘格菘包揽业绩前三的盛况) 2、投教方面:“心桥之旅”投教品牌,通过“基金大讲堂”“走进上市公司”“走进广发”“季度投资策略会”等丰富的交流活动,向投资者传递信号。(投教做的很好,2005年、2008年、2013年A股熊市时,基金销售低迷时做过宣传) 3、ESG方面:相对来说,声量不大,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还拿过奖。与嘉实华夏有点距离。 4、公益方面:助力脱贫攻坚战后,公司又树立了“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努力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添彩。(截至2021年底,累计投入超5400万元,与嘉实有点距离,当然做公益也是值得称赞的) 每一个头部公司,都非常重视投研,投研说白了目的就是业绩要好看,那怕是负的,也要靠前。因为公募基金太透明了,每位基金经理的努力都能反应到业绩上,每位基金经理的懈怠/失误,也都能反应到业绩上。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盈亏自负。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如有不对的欢迎指正。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理财心得,一起赚钱~ 本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