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都搞不定的事

 大宋有东坡 2022-04-19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这是《增广贤文》里的呼吁。
很多事,我们得反着看。
当这种观念被大肆宣扬,希望大家都遵守时,实际上,就是兄弟不同心的多。
这事,不独《增广》成书时的明朝如此,更古时代也这样,清朝,还这样,连曾国藩,都搞不定。
他在写给曾纪泽的信里,如此忏悔:
余因去年在家,争辨细事,与乡里鄙人无异,至今深抱悔憾。故虽在外,亦恻然寡欢。


他在家跟谁争吵呢?没有明说,但我们从他对儿子的期望,可以看出来:
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些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
从中推断,可能是与共太公或者祖太公的那些亲属,关系不怎么好。
从道光二十年开始的家信里,他频频提到家长里短,还说要多多帮助那些家境不好的,免得竟希公,也就是他太公的子孙,见笑于乡里。
他给儿子分析说:
只要你做到这些,则老辈内外必器爱尔,后辈兄弟姊妹必以尔为榜样。
并且勉励说:
日处日亲,愈久愈敬。若使宗族乡党皆曰纪泽之量大于其父之量,则余欣然矣。
我们知道,很多后辈,其实并不愿掺和长辈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主要是自己并没有亲自经历过,所以不知道那些事,给长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这些伤害大到,连曾国藩都不顾自己的身份,与人纠缠。
因此,少有长辈主动告诫孩子要放下恩怨的,更多的是不断强化,要求儿女记着那些仇恨。
所以,曾国藩能讲出这些话来,是很不容易的。
各位,你们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呢?不妨留言探讨。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