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日:未完成的思考 | 每日好诗

 泰荣林黑皮 2022-04-19

图片

立春日:未完成的思考

马泽平

图片

我觉得自己就要苏醒了
在北京寂静的夜空
像一颗星宿,像弦月或者花朵
独自完成
闭合到打开的生命历程
再慢慢还原为那些被封印的细节
我比昨日更敏感一些
哪怕是笛声中,涌动的潮汐
也能引我沉入辽阔海域
——仿佛我的故国一直都在那里
风声和浪花
轻柔地托起海鸥羽翅
忧伤转瞬即逝
仿佛这天地之间,没有一件物什显得多余
但欢愉究竟源自哪里
我已经接受过生活千百次地
洗礼。为什么
鼓膜还听不到,青草划破岩壁的颤音



图片


读这首诗时,四月已经来临。疫情还在流行,但春天的脚步远比病毒矫健,耳畔回荡着南朝人丘迟的诗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眼前和梦中全是灿烂的春光,全是拔节生长的枝叶。这首诗所见所思,显然要比四月更早,那时春天刚刚睁开冬眠的眼睛:“我觉得自己就要苏醒了”。这儿的“我”是一种游移性指称,在确定和泛指之间,平凡的第一人称代词获得了某种超人称意味:既可能指称作者,也可能指称我们或他们,更可能指向挡不住的春天和万物。春天的离去和到来,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人们无法左右的自然节奏,如同花朵、月亮或星辰的打开与闭合。春天是生命的故国,在笛声指引下,作者的思考来到大海一样辽阔的故国,潮汐、风声、浪花、海鸥和忧伤一齐涌来,又转瞬即逝。春天是欢愉的,作者思考和追问的却是“欢愉究竟源自哪里”,尽管作者自认为饱经生活洗礼,仍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不仅没有找到答案,反而疑窦丛生(未完成的思考):“为什么/鼓膜还听不到,青草划破岩壁的颤音”。充满力量和刺痛感的诗句是全诗的尾声,同时也全诗的重音所在,“青草划破岩壁的颤音”让我想起了北岛“藏在那风暴的口袋中”的“一把剪刀”(《四月》)。
特邀点评:向以鲜

  诗人简介

马泽平,回族,八零后。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散见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诗潮》《汉诗》《诗歌月刊》《作家文摘》等刊物报纸以及年度诗歌选本。入选《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欢歌》。

  专家简介
向以鲜,诗人、四川大学教授。有诗集及著述多种,获诗歌和学术嘉奖多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同仁先后创立《红旗》《王朝》《象罔》等民间诗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