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浩 : 己亥初三日,西海岸观海 |《雨花》头条诗人

 泰荣林黑皮 2022-04-19

图片

蒋浩,1971年3月生于重庆。著有随笔集《恐惧的断片》《似是而非》,诗集《修辞》《缘木求鱼》《游仙诗·自然史》等。现居海南。


戊戌初冬在武夷山下五夫镇

宅里古井微漾,

不怕潭溪冒进似感冒。

灵泉来自屏山。

又在手机上汩汩刷屏。

手植古樟,空心了。

灵芝盘中只为千年棒喝。

来吧,歇脚莫问路,

池荷不必发动树鸡来辩论。

巷里偶遇怀中幼儿,

眉挑七斗,看我像新生。

我猜我的海岛涣散氤氲,

一半客,一半是过客。

但这里只有两个院子:

晦庵,景庄。

图片


在泉州开元寺弘一大师造像前

圆倾向于不满。所思夜昼,
所失叶舟,不满于风度的坟典。

多么宽广啊!欲望塑造了遗忘。
量子纠缠视作佛系的决裂。

振振翼倾向于复调的主观:
刮擦涂砌,画中人露出琵琶骨;

断跳连延,人中物歌咏的方言,
说深邃失我,唯片面如晤。

所获者有所弃,玛格丽特,
切忌断食不断电:美为真而痒。

一切经音义,附会的松枝,
在挂单的琴谱上燃尽后,画眉。


己亥初三日,西海岸观海
(给王家新)

我等待着,直到我年近五十
才相信奇迹。
——谢默斯·希尼《寄养》

1
这海底到处都是歌喉般的
洞穴,来自裤兜和鞋里的沙
时时刻刻都在通过她
漏向这颗蓝色星球的另一面。
汇合在那里的积雨云,
因掺进了沙而铸就了新人。
世界因变老而日益壮大,
未来像针尖,
扎进了年轻一代的眼睛。
你看,那来自地心的黑暗之光
涌上来,涌上来,
继续分解波浪的残骸。

2
怎么可能呢?古老的晚霞
在凝视的瞬间会停止燃烧,
像从火中救出的一张张纸片,
在海平线上下翻飞。
海已耗尽了力气,
这最后的涌动,
不过是余烬在寻找余烬。
就在你我之间耸起的一座岛,
据说那就是落日,
夹在漆黑的书页间,
越是接近文字的虚饰,
就越揭示生活的真实。

图片


四月十二日由永兴岛乘船去赵述岛半日
(给林森)

1
“大海让人恐惧。”最深的蓝,
稀释着来自交谈中悠长的空白。
正如这些波浪上变幻的反光,

把眼睛里堆积的眺望,
变得轻盈而浩渺:远不在远方,
美只毁于更美。

船在摇晃,从波峰到浪谷,
这世界的小砝码,称量着航程短长。
每个瞬间都让大海激动不已。

而白色的浪在舷两边不断地跑开,
留在我们身上胎记般的水渍,
像咬开的苹果又渗出了新鲜的汁液。

2
海骑在海的背上。
我被记录在一撇波浪里。
我是我自己制造的一个干净的泡沫。

黏黏的,海的影子叠着影子。
咆哮的浪头修改着船的方向,
撤销了我走过的路。

我的最基本的快乐莫过于
看着这不断碎裂的海如何在自愈的同时
把我们的船送向每一个中心的边缘。

岛会停在哪里,然后开始生长?
我抓住胯下裹着海绵的铁椅子,
看飞鱼把海向太阳拉升了半米。

3
光啊,这丰饶之光!
我看见了。满心满肺的通透,
照亮海,也雕刻我们的皮肤。

为一个看不见的、喑哑的礁盘,
海鸥吞咽着云团,与鱼虾在沙滩
互换未来。在云岛共生的海平线,

光与水,互为前身,又互换
前生。他们上下交融的颤栗,
配合马达和螺旋桨的轰鸣,

要把海竖起来,挖她,掏空她。
“大海是一个巨大的空壳。”
我们是潜行者,被关在语言的壳里。


驳友谊或一首关于桃花潭如何重塑友谊的诗

这潭水的神秘不来自周围群山里
万千支流拥抱时
突然的无语凝咽,
而来自你我此刻的凝视:
从峰岚到湖霭,
我们生活中饱含的每一滴水
都像投向彼此的匕首,
击中了,沉下去,
成为回声的镜子和词语的倒影,
重构着波浪嗫嚅的颤栗。
一种永远循环的失败之美,
被岸上的踏歌声
一撇一捺地
困在这浪之无形里。
我嗅着,渴望成为其中最激烈的词,
参与到关于友谊的战争中。
这古老的渊薮像一个崭新的伤口,
伤害有多深,
友谊就还会持续多久。
但比起潭边那些遒直的柏树和松树,
水似乎因天性委婉而过于仁慈:
沉下一片片花瓣,
浮起一枚枚石头。
这是我们唯一能带走的,
案头的信物。


选自《雨花》2022年第1期

编辑:王傲霏,二审:牛莉,终审:金石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