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三百六,奇穴一千多个,且一穴主治多端,一症取穴数个,甚则十数个,初业针灸者每有开卷茫然、临证无措之慨。因此,如何做到由博返约,取穴精要,的确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针灸前哲之“针灸要穴”整理如下: 陈会集四十年临床心得撰《神应经》,将全身疾患分为二十四部,五百四十八证,用穴多为十四经穴,且多为五输穴,其“百法穴歌”和“穴法图”共载腧穴一百一十余。《医学入门》列治病要穴九十个,分头、腹、背、手、足五部论述。《类经图翼》十四经针灸要穴歌,腧穴与《神应经》基本相同,可能是学术思想之遥承。《医宗金鉴》要穴分类方法同《医学入门》,只是将腹部改为胸腹部,其取穴则是综合了以上三书,增至一百六十多。承淡安所述经络要穴与《医宗金鉴》小异大同。现将五书要穴列: ![]() ![]() ![]() ![]() ![]() ![]() ![]() 1.多以五输穴为主 “五脏腧二十五穴,六腑腧三十六穴,并巨虚上下廉,共六十五腧,实切要之穴也。脏腑有病,此六十四穴皆主之。”(《类经图翼》)太渊、大陵、太冲、太白、太溪为五脏之原,足三里、巨虚上下廉、委中、委阳、阳陵泉为六腑之下合,又切要之切要,而医所最当先者也。 2.八脉交会穴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此八穴,故窦氏云:“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也”。 3.八会穴 可治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大类病症。 4,原穴 经云:“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针灸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故日:“原治内脏”。 5.下合穴 “合治内腑”,无委阳,临床上也较少用。 6.俞、募穴 俞穴中无心俞、厥阴俞、可能是“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岂可妄针耶!”募穴无石门、京门。石门,因其内藏真元,不可妄开。虽有实证、脏病、急性病多取俞穴,虚证、腹病、慢性病多取募穴之说,但一般临床上不论新久虚实,只要是脏腑病,多俞募相配,前后夹攻,则取效快捷。 7、十四经中以胆、胃、膀胱经要穴为多 这与三经的循行路线长、腧穴分布广和附属的生理特性有关,盖“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胃为五藏六府之海”;“五藏六府之腧穴皆隶属于膀胱经”。 &.针灸歌赋中用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