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视角读《史记》之三十九 商鞅变法致使秦国强大

 梦想童年594 2022-04-19

作者 宋玉山

秦国连续出了几个有为君主,使秦国迅速复苏和崛起。然而,使秦国真正强大的,是商鞅的革新变法。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为秦国强盛做出了卓越贡献。《史记》专门写了《商君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出身高贵,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姓公孙。他原本叫卫鞅,也叫公孙鞅,后因封地在商邑,所以又叫商鞅。商鞅最早是在魏国服务,因不被任用而去了秦国。

到了秦国以后,商鞅通过太监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大讲了一通尧舜治国的方法,劝秦孝公实行“王道”。秦孝公不爱听,边听边打瞌睡。事后,秦孝公埋怨太监,说他推荐了一个大言欺人的家伙。

商鞅不死心,要求再见秦孝公,又讲了一通夏商周的治国方法,这次秦孝公有些动心了。当商鞅第三次见到秦孝公的时候,详细讲述了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劝秦孝公实行“霸道”。秦孝公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移动膝盖,靠近商鞅,一连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累。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推行革新变法,实现图强称霸。

商鞅变法,首先是从推行《垦草令》开始的。《垦草令》主要是刺激农耕、抑制商业、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垦草令》实行两年后,效果明显。于是,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全国推行变法。

商鞅的革新变法,吸取了吴起、李悝、秦献公等人的变法经验,又根据时代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变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先后进行了多次。

商鞅变法是全方位的,涉及多个领域。在制度方面,主要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是一项涉及生产关系的带有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为秦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是秦国强盛的最根本原因。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这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快速发展。

在政治方面,主要是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抛弃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创立中央集权。这也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举措,使封建国家机制逐渐健全,为后来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做了有益探索。

在行政体制方面,主要是推行县制。把全国合并划分成四十一个县,每县设置县令、县丞,这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方面,主要是推行 “伍什制”和“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奖励军功。制定了二十等爵制度,按斩杀的人头数量,来奖赏爵位,把秦国军队打造成了 “虎狼之师”。

在法律方面,主要是实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的法律,一切按照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言行。

另外,商鞅还采取了改变戎狄风俗、统一度量衡、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迁都咸阳等一些重大措施。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封建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商鞅变法获得巨大成功,只用十年时间,秦国就迅速强大起来。国库充足,百姓富裕,社会安定;人人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秦国军队横扫天下,所向无敌。

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打造了一部强大的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适应于战争,适应于称霸。依靠这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秦国实现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宏伟大业。

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却留下一个很大的后遗症。这就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一味地依靠强制手段,不注意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不重视教化百姓,不推行道德教育,而是长期实行酷法严刑。而这很容易造成人们暴戾的性格,以致于秦国统治者崇尚暴力,不讲仁义,缺乏道德,甚至干出一次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人的暴行。

秦国强盛以后,被认为是虎狼之国,被称为“暴秦”。秦统一天下之后,继续实行这样的政策,只立威,不立德,这是秦朝很快灭亡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长期实现国泰民安,就必须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由于过多的使用严刑峻法,商鞅自己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有人劝告商鞅说:“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集祸患啊。您应该普施仁义,教化百姓。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得人心,效果更好。”这话说得非常在理。

后来,商鞅的靠山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商鞅的厄运就来了。那些仇家纷纷告发商鞅谋反,太子因为老师曾经受到过商鞅的惩罚,想为老师报仇,明知是诬告,仍然下令逮捕商鞅。商鞅知道自己结怨甚多,性命堪忧,就潜逃到魏国。魏国拒绝收留他,商鞅打算逃到别的国家去,魏国也不允许,而是把他又送回了秦国。

商鞅回到秦国以后,跑到他的封地商邑,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打郑国,想谋求一条生路。结果,秦国军队赶来,把商鞅杀死在郑国的黾池。商鞅死后,他的尸体又被五马分尸,而且全家都被诛灭。

商鞅虽然死了,但他革新变法的政策仍在继续实行,秦国继续强大。面对强大的秦国,东方六国感到了威胁,就想联合起来,共同抗秦,这便出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合纵。请看下集《新视角读(史记)》之四十,苏秦游说六国实现合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