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玉山 忠孝节义,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但要真正做到孝和义,并不容易。战国时期的聂政,就做到了孝义两全,因而流传后世。 《史记》记载,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家里有母亲和姐姐。聂政十分孝顺,他杀人躲避仇家,不是自己一走了之,而是带着母亲姐姐一起逃走。聂政一家隐姓埋名,在齐国居住下来。 聂政以屠宰牲畜为职业,收入不多,生活十分贫苦。他竭尽所能悉心奉养母亲,经常买些甘甜松脆的食物给母亲吃。母亲的衣服用具,也都供养齐备。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的生活却是和睦平静。没有想到,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登门拜访。来者衣着华丽,手提厚礼,自我介绍叫严仲子,是濮阳人。严仲子曾经做过韩国的卿相,得知聂政侠义,特来拜访。聂政本不想与他结交,但严仲子十分诚恳,不好意思拒绝他。后来,严仲子献上黄金一百镒,为聂政母亲祝寿。聂政坚决拒绝,并问缘由。严仲子把聂政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出了心中的秘密。 原来,严仲子在做卿相时,与相国侠累结下了怨仇。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势力很大,心狠手辣,严仲子怕被杀害,便逃走了。他四处游历,希望能找到替他报仇的人。这次到了齐国,打听到聂政是位侠士,很重义气,就献上百金,想让聂政帮他报仇。 聂政听后,沉吟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我之所以屈辱身份,在这市场上做个屠夫,只是希望借此奉养老母。我如果死了,老母怎么办呢?所以,老母在世,我不敢对您以身相许。”严仲子表示理解,愿意交个朋友,执意赠送黄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 过了几年,聂政母亲去世了。聂政安葬了母亲,直到丧服期满。聂政心想,我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严仲子贵为卿相,却委屈身份与我结交,他把天大的秘密告诉了我,是对我的信任。严仲子把我当做知己,如今母亲享尽天年,我应该为他出力了。 于是,聂政向西到了濮阳,找到严仲子,表示愿意为他效力。严仲子没有想到,聂政会自己主动前来,非常感动。严仲子热情招待聂政,并向他详细介绍了侠累的情况,两人进行了一番谋划。 严仲子说:“侠累居住的地方,防卫十分严密,您要多带些人去。我已经安排好了车骑壮士,可以作为您的助手。”聂政说:“此事非常危险,不要连累别人了。”聂政告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去了。 聂政身带佩剑,来到韩国都城。到了相府,只见门口持刀荷戟的士兵很多。聂政毫无惧色,抽出剑来,径直闯了进去。相国侠累正好坐在堂上,忽见闯入一人,正要开口喝问,不想聂政身手敏捷,一个箭步向前,挺剑刺穿了他的胸膛。护卫士兵没有想到,大白天会有人行刺,等到反应过来,侠累已经死了。 士兵们纷纷围了上来,聂政一面高声大喊,一面奋力格斗,躺在他剑下的有几十人。但士兵们越聚越多,聂政被团团包围。聂政见不能脱身,决意一死。他挥剑逼退士兵后,趁机用剑毁坏自己的面容,划破脸庞,挖出眼睛,割开肚皮,掏出肠子,弄得浑身血肉模糊而死。 韩国不知道刺客是谁,就把聂政尸体陈列在大街上,悬赏查问凶手。青天白日刺杀国相,是何等大案啊。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传得很远。聂政的姐姐已经出嫁,听说此事以后,抽泣着说:“这大概是我的弟弟吧。母亲去世,他没有了牵挂,一定是为严仲子效力去了。” 聂政姐姐马上动身,赶往韩国都城,到了一看,果然是弟弟。聂政姐姐伏尸大哭,极为悲哀。街上的人都说:“这个人杀了国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你怎么敢来认尸啊?” 聂政姐姐回答说:“我当然知道认尸的后果,但我弟弟怎么办?都说士为知己者死,有人在他贫困时与他结交,有恩于他,他除了以死报答,又有什么办法呢?弟弟毁坏面容身躯,是不想连累我。我怎么能因为害怕杀身之祸,就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 于是,聂政姐姐高声大喊:“这是轵邑深井里的聂政,是真正的义士!”然后,对天高呼三声“天哪!”终因过度哀伤,死在了聂政的身旁。人们都流泪叹息,说:“聂政是真义士,聂政的姐姐是真烈女。” 后世有人写诗称赞姐弟俩:“为母辞金孝且仁,肝胆为义轻此生。若非有姐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 战国时期盛行养士,著名的有四公子。请看下集《新视角读(史记)》之五十,信陵君养士建功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