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叛首功是梁王

 梦想童年594 2022-04-19

作者宋玉山

大家都知道,领兵平定“七国之乱”的总指挥,是西汉名将周亚夫。但是,周亚夫并没有与叛军直接对抗,真正与叛军硬碰硬浴血奋战的,是梁国的军队。等到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的时候,周亚夫才坐收渔翁之利,轻松击败了叛军。所以说,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是梁王刘武。

《汉书》记载,刘武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被封为梁王。梁国在今天的河南、山东交界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叛军要想攻打长安,必须要经过梁国。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汉文帝一生共有八个儿子,此时只剩下汉景帝和梁王亲兄弟俩了。面对叛军的疯狂进攻,梁王自然拼死抵抗。

刘濞起兵之时,盘算得很好。吴楚联军从南向西打,赵国从北往西打,齐国几个王从东向西打,三路大军会合,直取长安。可没料到,赵国军队还没开拔,就被朝廷军队团团包围,动弹不得。齐国的几个王,本来商议好要共同举兵,可济北王被部下胁迫,失去军权,不能发兵;齐王则临时变卦,不想造反了。胶西王刘卬大怒,带领其他几个王攻打齐王,齐国自己先窝里斗起来了。这样,只有吴楚联军向西攻击。所谓“七国之乱”,实际上只有吴、楚两国的军队,直接与朝廷对抗。

刘濞起兵,任命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很有谋略,他建议说:“大王率大军西进,臣愿带五万人,另行沿长江、淮河西进,收复淮南、长沙之地,攻占武关,然后与大王会合,这是一条好计。”

刘濞儿子却对父亲说:“我们是造反之师,这样的军队,是不能委托别人的,如果委托之人也反叛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刘濞以为儿子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拒绝了田禄伯的意见。这说明他们内心十分空虚。

有个姓桓的年轻将领建议说:“我们应该趁着朝廷大军未到,迅速西进,不必攻打沿途城池,先去占领洛阳。洛阳有兵器库和粮仓,武器和粮草就有保障了”。

刘濞征求年老将军的意见,老将军们怕后路被断,都不同意。于是,刘濞决定,集中兵力先攻占梁国,解除后顾之忧,再向西进军。

据《汉书》的《地理志》记载,梁国是高帝五年所建,最初辖八个县,有三万八千多户,十万六千多人。刘武当梁王时,封地和人口有所增加,但仍然不是很多。当时,吴楚联军有三十万,刘濞认为,拿下梁国不成问题。

刘濞亲自统兵,把手下人都封官加爵,一时间群情振奋,一举攻占了梁国的棘壁。棘壁,在今河南永城一带,是梁国的东大门。大门一开,吴楚联军长驱直入,锐不可挡。梁国军队抵挡不住,纷纷后退,最后退守睢阳。睢阳现在是商丘市睢阳区,当时是梁国的都城。睢阳一失,梁国就完了。梁王刘武一边调动全国兵力,据守睢阳;一边赶紧上书朝廷,请求派军队前来救援。

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担任平叛总指挥。周亚夫在离开长安之前,向汉景帝建议说:“叛军势大,直接交战没有取胜的把握。我希望把梁国丢给他们,拖住和消耗他们的兵力,然后断其粮道,这样就能把他们治服了。”

单从军事谋略讲,这是条好计策,但这样做,无疑是把梁国置于万分危险的境地。梁王是汉景帝唯一的弟弟,汉景帝会同意吗?让人想不到的是,汉景帝竟然默许了。原因很简单,梁王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窦太后有意在汉景帝死后,让梁王接班。所以,汉景帝心里巴不得梁王战死呢。

周亚夫得到皇帝旨意,胸有成竹。他迅速出武关,到达荥阳,调集各路人马,急速向东赶来。但是,他并没有去解梁国之围,而是率军直奔昌邑。昌邑,在今天山东省巨野县一带,在睢阳的东北方向,距离三百里左右。周亚夫率军到达昌邑,立即派兵南下,去截叛军粮道,同时,修筑营垒,深挖战壕,据守不出,等待时机。

梁王刘武在睢阳城内,兵少将寡,形势危急,日夜盼望救兵。起初,听说朝廷大军到来的消息,军心振奋,连续打退叛军多次进攻。后来见周亚夫在昌邑驻军,并不来救,梁王着急了,一天数次派出使者,请求周亚夫出兵相救,但就是不见救兵的影子。

梁王恼怒,转而向汉景帝求救。汉景帝没有理由不救弟弟,下了诏令,命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仍然不为所动,不遵诏令,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当时昌邑一带并无叛军,周亚夫的军队没啥事情,而且手下有三十六名将领,完全可以派出一支部队,从背后袭击吴楚联军,减轻睢阳城内的压力。周亚夫不救梁国,目的是让梁国牵制和消耗叛军兵力,自己养精蓄锐,等待叛军疲劳,可以轻松获胜。

周亚夫的做法,单从军事战术上说,未尚不可,可从道义上讲,明知梁国危急而不相助,有点说不过去。特别是从政治上看,更不明智,因为梁王是窦太后的心头肉,得罪了梁王和窦太后,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果然,后来周亚夫被捕入狱,死在狱中。历史上有许多军事家,打仗很有两下子,但不懂政治,下场很惨。韩信是这样,周亚夫也是这样。

梁王见周亚夫不来相救,恨得咬牙切齿,但没有办法,只好独自与叛军血战。叛军多次攻城,都被打退,城下叛军尸体堆积如山。战后统计,梁国杀死的叛军,和后来周亚夫军队所杀的大体相当。时间一长,城内守军精疲力竭,伤亡惨重,危在旦夕。

梁王手下有个将领,叫韩安国,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叛军攻城甚猛,城破在即,梁王本是骄横之人,此时竟然屈尊向将士们下跪,哭着请求他们一定要守住城池,可见形势之危急。这样,梁国与吴楚联军在睢阳整整对抗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周亚夫大军在三百里以外的昌邑,静静地呆着,坐山观虎斗。

刘濞见睢阳城如铜墙铁壁一般,久攻不下,失去信心,转而率军去昌邑,攻击周亚夫的部队。周亚夫真能沉得住气,仍然坚守壁垒,任凭叛军叫骂挑战,就是不出来。叛军夜里偷袭,但周亚夫守备严密,无懈可击,根本攻不进去。叛军见求战不能,取胜无望,军心涣散。这时,周亚夫派出去的轻骑兵截断了叛军粮道,军中无粮,士兵饥饿,人心惶惶,失去了战斗力。

周亚夫几个月不出战,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大军出击。周亚夫军队憋了几个月,此时全都发泄出来,士气高涨,人人奋勇杀敌。叛军士兵饿着肚子,早已失去作战能力,周亚夫一战大获全胜,叛军兵败如山倒,死伤无数。刘濞只带着几千人逃到东越,被东越王杀了。楚王刘戊见大势已去,也自杀身亡。几十万的吴楚联军,就这样完了。

刘濞兵败被杀的时候,齐国的窝里斗还没有结束。胶西王刘卬,率三国之兵围攻齐王都城临淄,也是三个月没有攻下来,听说刘濞兵败,心中恐慌,便各自撤军回去了。

事后,朝廷追究责任,胶西王、胶东王、济南王、淄川王四个王被杀,封地收归中央。城阳王、济北王没有参与叛乱,幸免于难。 赵国被朝廷大军围困十个月,最终被攻破城池,赵王自杀。

“七国之乱”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实际上就像一场闹剧。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腰杆子硬了,开始大力削减诸侯王的地盘,同时,把官吏任命权和征收赋税权全都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得到极大的巩固和加强,坏事变成了好事。

在平定“七国之乱”过程中,梁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梁王刘武立下赫赫大功,他又是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那么,梁王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请看《新视角读(汉书)之三十七,太后偏爱小儿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