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三名清华学生爬山时神秘失踪,留下三双指天筷子含义成谜

 脑洞趣味历史 2022-04-20
1971年7月21日下午,台湾清华大学的登山社内围绕着一众大学生正在讨论下一个他们要征服的山峰,此外还有一位来自台大的山友在此,他们都是爱好登山挑战自我以及锻炼自我的攀登者,登过的顶并不少,虽说明面上他们还是自称业余登山者,但他们已经和那些专业的登山客没什么差距,所以,他们要挑战的山一定是险峻又难攀登的。
在我国台湾省其实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山峰,最广为人知的定然是阿里山,但那些险峰高峰,我们便少有人知,不过在这些登山客的认识里,有一座山是他们许多人都想要征服的险峰,那就是奇莱山。
奇莱山是一座最高海拔3559公尺的高山,在它的北面去看这座山,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诡谲的黑色,而在当地人口中,它是一个山难频发的险峰,如不是做主了准备,这奇莱山攀登起来可相当容易丢了小命,所以,奇莱山也有另一个称呼——黑色奇莱。
奇莱山险峻,但对于这些学识和身体同样优秀的清华大学学子来说,奇莱山,成了他们的共识。
一席人在最终决定攀登的山峰是奇莱山后,也是做足了准备,看了当时的天气,看已经是台风过境,拿上了一身的登山装备,在山上时可以将它们的用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总之,一个人将可以想到的准备都做过了,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东风没有,却是有另一个突发的台风。
在7月22日,众人已经出发到了松雪楼,他们准备在那开始他们的奇莱山征程,在当天,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正在发出时,众人便突然没了之前的谨慎,只是从耳朵里略过一遍,便不再招呼那条信息所蕴含的含义,并且决定次日按照原计划上山登峰。
在松雪楼的气象播报台那发出的那个消息是关于另一个台风,另一个中度台风“娜定”,这个他们不注意的台风突然袭来将给这群对此没有半点准备的大学生一个血的教训。
7月23日,当台湾清华登山社以及那位来自台大的同学登山之时,他们陷入了麻烦之中——在当时,奇莱山并不是一个很多人都攀登过的山,政府也未对那里做过什么保护措施或是指引,一席人只是在山上找路便花了个一天一夜,最后一个个更是耗费了过多的体力,这也是导致后来他们未能挺过灾难的原因之一。
7月24日,一席人在经过一天的奔波之后,终于在下午登上了奇莱棱脊(奇莱山3440M处),他们一个个正在庆喜之时,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
低云,有些压抑,但天气说来应该还算不错,没有什么狂风暴雨降临,众人只能感受到有些沉闷的空气,还感受不到那还未近的台风。
晚上,气候突变,那说不上迟来的台风终于快要过来,登山的众人此时见风势突然渐大,便已知不妙,但身体又太过疲惫,若不歇息一会,很难再有体力继续登山。
7月25日,凌晨的时候,天就不再只是风,风雨交加,雨水打湿了众人的衣物和随身携带物,他们一个个拖着雨水与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艰难前行。在他们继续后退前,7点,他们通过气象报告得知了台风即将登陆,领队带领他们紧急撤退。
撤退的路途是漫长而又艰苦的,下午一点半左右,众人才缓缓从原始森林走出,走到了奇莱山和合欢山的鞍部。其实,按照正常情况,走到这个位置已经算是安全了,因为这里离松雪楼的距离不过两三个小时,但此时他们已经筋疲力尽,天气更是狂风暴雨十分的恶劣,他们此时的前进速度要比正常慢上了许多,而体力消耗也是成倍的增长。
在经过自然与体力的双重打击下,终于,队伍中三人筋疲力尽,再也无法前进,将他们短暂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奇莱山中,还有4人,有一人跑到松雪楼求救,有一人倒在仅离松雪楼50米的地方,有一人距离松雪楼也不远,可他的体力不支持他在去爬上斜铺,他也最终倒下,最后一人,在求救那人叫来的搜救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获救,至此,原本7人的登山队伍在这座奇莱山中,只剩下两人存活。7名大学生登山最终在恶劣的环境下只剩下两人,这是在1971年那个年代,大学生可以说是很稀少的,此时一出,立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最终决定在奇莱山各处修一些避难所,以供后来前来登山的人使用,并在一号避难所中放上5人的照片,以作纪念以及对登山者的警醒。
说来也怪,这五张照片后来还有过故事,说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有一些人继续前来奇莱山登山,他们那次刚好遇到了下雨,就住进了那所带有照片的避难所中,而在当天晚上,同时有一些青年住进来,他们不说话,自顾自地收拾装备,然后匆匆地睡下,而次日早,他们竟然没有一点动静的离开了,正在那些住进避难所的登山客奇怪之时,其中一个登山客看上了墙上的五个照片,他被吓了一跳。
不管登山社的事情到底结果怎样,后来又因为登山社的人发生了什么荒诞的事情,但是说,相关部门做的事情应该还是有效的,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可就后来发生的事情而言,清华登山社仿佛是开启了一波时代,一波在这诡谲的黑色奇莱山的山难恐怖。
1972年,在距离清华登山社遇到山难的一年后,在这一年间,清华大学的登山社有不少人通过爬上奇莱山去为他们死去的学长致意,8月,几个并非去致意那几位学生而是带着与之前牺牲的那几人同样想法的学生也踏上了奇莱山的路。
这是一个三个人的小团体,小团体的队长是一个即将入伍服役的大学生邱高,他来自东海大学政治系,平时也爱好登山。本就要一帆风顺的他,此时想完成一个目标,那就是登上那座奇莱山,虽说有不少人已经登顶,但不影响他要登山的决心,为此,他叫上了辅仁大学的两名好友——那是他初高中时期的校友,虽说交集不深,但三人也都有些共同点和共同话题,所以便叫上了他们。
三人都属于学习能力强,身体也好的类型,在他们要登奇莱山前,他们登过了不少的山,所以对于攀登奇莱山他们是有信心的。
8月18日,他们向体协登山会递交了他们的申请书,同时附上了一张并非寻常路线的路线图,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彰显着他们一定要征服这座山峰的决心。
8月22日,三人从台中向奇莱山进发,23日是他们在人群中最后被目睹的时间,同时也是他们留在世界上最后的准确时间。
登山的确是一件耗时费力的运动,往往来说登山前去好几天也不是问题,但9月4日,距离三人登山过去已经有十余天的时间,这三人已经消失在社会上十天整,而此时,逐渐引起了这三位登山者家人和相关部门的注意。
在相关部门的调动下,9月5日,这三人的消息终于有了着落。
一名叫周延旺的男子在电话那端讲,他在8月28日那天在奇莱山中发现了一些小物件,那是一本笔记本,一些衣物和遮挡物,一些食物,登山用具。他们就零散地放在那里,十分惹人注目。
按理说,在山中登山时,这些物品是不会丢弃的,因为这些是基础的工具,很多时候都用得着,但为什么他就丢在这里呢,周延旺很奇怪,同时有了一些不太好的猜想,但他也不敢多想,捡起了一件掉落物拿走。
就在周延旺以为,他找到了对应的山难事故人员的东西时,相关部门也传来了一个消息,这些物品并非那三人所有,而是另有其人的,这样,关于三人失踪的事情,再次陷入了困难,不过有一点几乎可以确定,这么长的时间里面,那失踪得三人几乎是凶多吉少。
时间在此过去8天,9月12日,相关部门终于发现了三人的随身物品,而且发现的位置还是安全带区域,这说明,三人可能有被当地原住民救助的可能,这一下子就极大地增加了搜救人马的信心。
9月13日,在经过数十日的搜索后,搜救人员仍然没有搜救成功,反而是经历了各种危险,此时,他们不得不怀疑,三人是否已经遇难,遇难原因是否是有什么东西在追他们,因为,那掉落在地上的物品,并不像三人自己丢下,而是在逃跑中丢下的。
9月25日,在历经各种事情之后,不断扩大规模的搜救队终于在奇莱山北峰与三号奇莱山庄之间发现了端疑,搜救队员在此闻到了一股腥臭味,他们怀疑,这就是三人的s体。
三人最终还是遇难,可三人遇难的过程说来还是诡异。
虽说找到三人的过程艰难无比,可搜救队一直在途中有发现三人留下的物件和足迹。一些用过的汤勺和筷子被三人放在地上,汤勺像是被追击中所落下,而筷子则是特地插在地上插上了三双。
三双筷子的含义在当地人的解释下,说那是求救的意思,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这个事情则多了另外的色彩。
在邱高事情发生九年后,某位登山者上山拍照时,在拍下自己独照的后,最终却在照片中他所在位置的后方发现了一个小矮人,而那个小矮人据邱高事件当事人的母亲提及,那就是她的儿子,小矮人穿着她儿子的外套。
这么一说虽然有些神秘色彩,但,这件事情依然可能是一个巧合,只能说相关部门在接连两次的大学生遇到山难之后,邱高事件的「无结果」,更让投入大量搜索人力物力的台湾政府、警方、登山界备感挫折。因此在这次事件之后,社会舆论开始呼吁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的山难搜救系统,以避免邱高事件中搜救队缺乏预算、临时凑队,以及得知山难情报太过缓慢等问题再次发生,又造成更多的遗憾。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