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史粗讲》:大宋王朝经济繁荣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金色年华554 2022-04-20

今天我们接着《国史粗讲》,之前我们用了两天时间,讲述了首破百年的游牧帝国大辽的内在运作逻辑,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视角回归到大宋一边,来看看大宋时期的真实历史情况。在很多历史叙述中,大宋给人的感觉都是“积弱积贫”的存在。

但真是这样的吗?“积弱”我们暂且不说,单说“积贫”就是对大宋的污蔑。实际上,北宋时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技术都取得了高速发展,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开放、富足的时代了。

近年这些论调也不断浮现在人们眼前,但很少有人将它讲透,大宋能够获得这样的历史地位,其内在的逻辑是什么?答案可能有些出乎您的预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的原因,就是:大辽占据了幽云十六州。

这内在逻辑是:大辽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从而建立起一个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二元帝国,一方面双方拥有了持续了百年的和平;另一方面大辽成为了大宋的北部屏障,不至于让野蛮人在自身腹地横冲直撞;第三点则是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迫使大宋必须寻求新的财富来源,以补充丢失的财富,寻求新的财富无非三个层面:第一、自由度;第二、海外;第三技术革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大宋是如何富裕的,我们与大唐对比下就更能看得清楚了。

在唐朝的时候,城市里的小商贩是不能随便摆摊、开店的,他们必须按照政府规定,在所谓的“坊”里进行商业活动,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社会自由度将会被压缩,贸易必将受到抑制。

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气象万千的唐诗,以为唐朝的自由度很高,实际上那是只属于豪族的生活,民间百姓的受控程度依旧是很高的。

到了大宋时期,“坊”被取消了,目的就是要打破贸易限制,人们可以随意迁徙,可以随便摆摊做生意,这顿操作让老百姓一下变得非常富裕,武大郎靠着卖炊饼就能够住上二层小楼不说,还可以养活一位高颜值的全职太太,这种事情也只可能发生在宋朝。

另外一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长期实行抑商政策的朝代,儒生们也不以经商为耻,宋朝文人经常自嘲自己说:“如果考不上科举,就去经商,能够发财的话,也算是光大门楣了。”

除了增加自由度之外,大宋还鼓励海外贸易,我们看史料会发现,宋朝的工商业税收和关税,居然成为了其政府财源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这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两者的高度发展,直接催发了大宋繁荣的第三产业,出现了各种酒馆、戏楼、杂货铺等等,而且还形成了深入的社会分工,比如养鱼就居然分出来一个专门培养育苗的行业;养花就分出来一个培育花苗的行业。这些鱼和花的主要消费群体,也从原来的有钱人、达官贵人转变为了平民百姓,可见当时民间社会的繁荣程度。

各种新行业的出现,又催生出了大量的工匠,工匠规模的扩大,又建立起了行会制度,形成了一种发达的民间社会自治,所以大宋本身并不是一个贫穷的时代,其内在的经济繁荣,也是有逻辑可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