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20.2022 ![]() ▽ ▽ 读女人的书,很少有过质疑或惊恐,那些短小的文字掷地有声,时而像深海的暗浪,时而如盛夏的惊雷,如不是隔着薄薄一页纸,恐怕有些刀子便能直击肺腑,毕竟那些最懂女人心事的,还是女人。可读男人写的书就不一样了,过于理性的常谈像未经思考过的浮萍,空泛地飘在表面,似乎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池中,成为水底困兽的盘中餐。 就说那天读到的一句话吧,也是周国平写的,之前觉得困在女人自己编织的情感牢笼中太萎靡了,换了他的书清清脑子,可是那天读到的这句话却让人一秒下头。 他说:“判断该做什么事情,我给你两个标准。第一,做的时候喜欢、快乐,做了以后一定不会后悔的事情。第二,做的时候未必喜欢、快乐,但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事情。有这两个标准基本就够了,而且它们很好掌握。” ![]() 果然就像是一池春水表面荡漾的浮萍,对于不假思索就猛灌进脑子里的课堂学生来说,或许还有可取的地方,至少作为某道阅读理解题来说,那些自然段的切割方式就像教室里码成排的桌椅板凳,很有规则或仪式感,可是对于眼下希望从某些文字里获得能量的自己来说,这种言词却实在幼稚。 即便他的口吻很像一位强权者,但也不可捍卫那些以自己真实经历为反驳的读者。本来我们就无法在一件事发生以前判定其是否令人后悔,如果可以早一步知道结局,又何来惆怅与不安呢?至于“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事,更是难以判断,因为回想起来,生命里那些因为错过而后悔的事,都是因为脚下路的波折,我们只会在身处逆境时才会后悔那些没有成就的选择。可那些因为错过而侥幸的事,就像一场急雨前的抱怨与踯躅,都会随柳暗花明而淡忘。 我们自始至终执着的,其实不过是面对选择时,内心对另一条路的释然。因为在无法做到兼顾的时候,重要的往往不是后不后悔,或是否值得,而是我们如何在选择以后,不尽人意的时候释怀另一种人生的假象遗憾,和顺风顺水的时候,对待生活本身的珍视与热爱。 ![]() 反思这种既高傲又可笑的言论,我思索了很久,想来其实也不是作者一人愿意呈现的表达方式,而是众多男人的通病,满盆满钵的自信,亦如他们上学时被试卷塞满的书包,尽管充满了红色的叉号,却丝毫听不见因否认而沮丧的心声。 说起来,昨晚还刷到了一个很让人心疼的视频,是一群攀岩小朋友在集体训练的画面,其中大部分都是男生,只有一个小姑娘参与其中。他们被要求徒手爬上一截高台,老师在台上站着,一群小朋友冲着高台跃跃欲试地攀登着。期间,大多数男孩子都毫无秩序,甚至有人作弊从侧面楼梯走了上去,只有那个小姑娘,安静有序地尝试,最后一跃而上。可这时那些在下面跑跑跳跳的男生却说:“她穿了鞋子当然能爬上去了。” 小姑娘没作声,只是安安静静地把鞋子脱了回到起点继续挑战。 整个视频里,男孩子们在混乱的世界里以自我为王,他们自信、阳光、骄傲、无拘,他们无视规则,却自己创造规则,他们否认别人的成就,高调地将自我凌驾于万物之上。反而,女生乖巧懂事,遵守纪律,按部就班地完成着社会对自己的预期,像所有美好的女孩子所期待的那样,她们渴望白色的纱裙、耀眼的星光,然后成为别人的妻子,别人的母亲,别人眼中的超人,却无法成为自己。或许这样的判断以偏概全,可偏激之下却是一群人在社会规则的约束之下压抑已久的质疑。 ![]() 只说我自己,我有点讨厌男人了,至少在和平年代,在一小部分因维护工作而格外令人尊重的男人之外,有着我很厌恶的油腻至极的男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外表,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像是一群闪耀在遥远银河里的行星,被阳光照耀时反射黯淡的星光,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坐享其成,毫无诚意。他们欲求不满,贪婪得像被子里的螨虫,只知道闭着眼睛繁衍。可即便如此,世界还是被那群敢于打破规则的人掌握着话语权。 用一句我最近才学到的话,给这篇带走我满心怨憎的文字做个结尾吧:“哪儿说哪儿了”,忘了说,这句话也是从一个男人口中学到的,他们一向如此,一边想吐槽,一边又怕受到责怪,他们永远值得滚烫的人生,却永远有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