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帖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世人评其堪比兰亭!

 清风明月茶香 2022-04-20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有“五代兰亭”的美誉;亦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此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的帖文。后世多认为这是杨凝式给友人的答谢书札,但短短65字却措辞极尽谦卑,以杨凝式狂傲纵诞的性格来看,其中必有玄机。
《宣和书谱》中也曾记载杨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居洛下十年,凡琳宫、佛祠墙壁间,题纪殆遍。然挥洒之际,纵放不羁,或有狂者之目”。可以看出杨凝式本身是偏爱草书,且书法造诣之深,常人难以达到其境界。这些在其传世的作品中均都可看出,但这篇《韭花帖》却偏行楷,且字体工整,这就令人匪夷所思。所以也有人推测此帖其实是杨凝式呈送后周武帝的奏状。
【释文:“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
“状”是古代臣子上奏文体之一,因是呈送皇帝的奏状,故多用谦辞,书写也需要工整。
《韭花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忉,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章法布局上字距与行距拉得很开,是真正的清朗宽绰,这种布局在杨凝式前期的作品中是很少见到,显然此时的他已经过了意气风发的年纪,追求的更多的是简淡潇散,灵韵自然。
《韭花帖》在笔法和意境上都追摹《兰亭序》的遗踪,用笔精致含婉,平和中又寄以异态,行笔乍行乍楷,纤丝连带自然生动,全然一股二王风度,所以有“五代兰亭”的之称。
黄庭坚评价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大意就是世人都学《兰亭序》,哪知杨凝式一落笔就可以达到王羲之的境界。这是对杨凝式《韭花帖》的高度肯定。
明代董其昌也评曰:“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潇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敬侧取态者有殊。然敬侧有态,故是少师佳处。”

单字放大版欣赏

你感觉这篇《韭花帖》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比如何?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