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它是历法吗? 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规律而创立的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历法,是中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气候”中的“气”和“候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合称为“气候”。各候各气都有其自然特征。 三问:“物候”到底是什么? 答:“物候”就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对节气的反应。 四问:二十四节气到底是“阴历”、“阳历”还是“农历”? 答:你猜?别闹!好的。首先看看它们仨都是啥:“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轨迹来的,月亮变化(盈亏)一个周期就是一个“月”,也叫朔望月;“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叫一个太阳年;“农历”就是阴阳合历,有时间细说,这里面好多道道了。 五问:为啥二十四个节气长短不一? 答:要不你再猜猜?脸疼不疼,还猜不猜了!不猜了!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圈来的,而地球转的圈是椭圆形,离太阳近的时候就转得快,远就慢,所以有的节气是十六天,有的是十四天。 六问: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星座有啥关系? 答:没有直接关系,但本质是一样的,准确地说它俩都和“黄道”有关系(“黄道和”“黄道十二宫”请参考《排排坐,吃果果,十二星座说一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定的,而十二星座也是根据黄道来的,不得不说,这一东一西两大古代文明,真是不分伯仲。 ![]() 七问:二十四节气的什么时候诞生的? 答:商朝时就已经有了两分两至的概念即春分(仲春)、秋分(仲秋)、夏至(仲夏)、冬至(仲冬),发展到周朝的时候又加了四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了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已经集齐了二十四节气。 八问:距今两千多年的二十四节气现在还适用吗? 答:首先,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先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而总结出的历法体系,可以说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举个例子,这与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的广州可就差别大了去,但我个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仍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增加民族凝聚力以及认同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九问: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作用? 答:我想说天人合一,我这么说做作不?但真的很贴切,具体见以下: 表 示 季 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太阳高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 映 降 水: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反映气温变化:白露、寒露、霜降 反映自然物候:惊蛰、清明 反映农作物成熟:小满、芒种 小伙伴们,通过这九问九答是不是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后续每到一个节气我都会跟大家详细说说:该注意什么,节气怎么来的,最主要是该吃些什么,哈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