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下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2022-04-20 | 阅:  转:  |  分享 
  


活动一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演示文稿

2.学会应用演示文稿的模板设计

3.通过制作动感标题,学会应用幻灯片自动播放自定义动画

4.掌握在幻灯片中运用表格展示实验数据、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演示文稿的模板设计;

(2)应用幻灯片自动播放自定义动画。

2.教学难点

(1)演示文稿的模板设计;

(2)设置自定义动画播放顺序、时间及效果;

(3)将Word制作表格知识迁移至在幻灯片中制作表格。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如何设计幻灯片模板并保存。

2.演示法:演示如何制作自定义动画,设置播放顺序,控制播放时间、编排播放效果。

3.练习法: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应用设计模板、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并修饰。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图片树叶的研究.jpg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展示分别以电子期刊、电子板报和电子文稿的形式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引导学生观看、对比、讨论三种报告的阅读、视觉效果,思考第三份报告比前两份报告有什么优点?

2.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交流,演示文稿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具有容量大,可插入影片和声音效果进行多媒体展示,可以超链接的特点。

3.提问:在第三份报告中有哪些制作技术是我们已经掌握的?

第三份报告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我们已经掌握的方法有(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1)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声音、图片;

(2)应用幻灯片的版式;

(3)设置幻灯片背景;

(4)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5)插入超链接。

没学过的有:

(1)设计幻灯片的模板;

(2)自动播放自定义动画;

(3)插入表格。

4.课件显示课题:活动一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对比三种形式的报告,观赏以演示文稿制作的报告《太阳能智能型浇灌系统》

倾听老师讲述



回顾演示文稿制作知识











明确学习任务(目标) 情境引入,通过比对三种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突出演示文稿的优点,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提出学习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确定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内容架构 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P3,思考以下问题:

(1)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框架通常涵盖哪些内容?

(2)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架构包括哪些部分?

2.请几位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1)报告的框架可以因不同研究问题而异,通常涵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表达架构、技术运用等内容;

(2)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架构包括:问题、理论依据;调查数据、实验结果、原理分析、其他。

学生戴着问题阅读教材,强调学生学习活动。



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习教材,了解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内容框架。通过交流讨论,完善自身知识。

分组讨论,可以促使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制作演示文稿的幻灯片设计模板 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P4~P5在阅读过程中参照教材操作步骤自己尝试操作(教师提供模板或者素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设计制作幻灯片模板?

(2)保存文件时,为什么要将文件扩展名设为“.POT”?

2.教师演示讲解:设计“树叶为什么变黄”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演示文稿的幻灯片设计模板。

(1)准备素材,要求简洁、明快;

(2)建立空白的幻灯片母版;

(3)新建新标题母版;

(4)设置幻灯片背景填充效果;

(5)插入背景图片;

(6)保存设计模板。

提问:保存文件时,为什么要将文件扩展名设为“.POT”?

因为我们要将它保存为“演示文稿设计模板”,所以其扩展名为“.POT”。

3.安排任务一:

请根据研究性学习主题“树叶为什么变黄”的幻灯片设计模板的制作过程,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设计并制作一个幻灯片模板。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强调学生学习活动。





观看演示,倾听老师讲解,分析、思考

















操作,互相帮助。 学生直接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腾出时间复习演示文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材、学生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幻灯片设计模板的制作方法 应用设计模板 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P6,在阅读过程中参考教材操作步骤。

2.由完成得较好的同学介绍整个操作步骤,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3.安排任务二:根据刚才自己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模板,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架构内容,生成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框架。

(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别人作品,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4.班级交流,学生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思想性;

创造性;

艺术性;

技术性

(2)教师补充学生的看法。

(3)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最的作品。 参照教材,边阅读边尝试操作。

倾听,思考。



学生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架构内容,生成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框架。



倾听、思考。



参与交流、参与评价。



修改、完善作品。 通过阅读学习教材、学生尝试操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应用设计模板。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让学生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使所掌握知识得以巩固。 制作动感标题和变黄的叶子画面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P9,模仿教材的操作步骤自行设计制作动画,并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的艺术字为什么逐字插入?逐字插入有什么优点?

(2)如何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时间和效果?

2.提问:做演示文稿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1)提出问题,演示文稿的首页要充分利用技术措施突出问题,产生动态醒目的效果,让交流者明确所提的问题。

(2)展示探究过程,要充分利用表格表达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

(3)分析解释研究结果,要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表达、分析、解释研究过程。

(4)探究问题的拓展,根据需要,利用技术措施进一步研究学习过程。

3.安排学生演示:制作动感标题和变黄的叶子画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1)插入变黄的叶子图片,调整图片大小、角度及位置。

(2)逐字插入艺术字,调整好每个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位置。

提问:标题的艺术字为什么逐字插入,逐字插入有什么优点?

(3)设置图片和标题艺术字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

(4)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播放时间和播放效果。

(5)播放幻灯片,预览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6)修正幻灯片播放时显现出来的缺陷,完成后再次播放幻灯片。

4.安排任务三:根据刚才自己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模板,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架构内容,生成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框架。

(1)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指导。

(2)同时鼓励同学们去尝试改变动画的形式和时间,自行改变参数,看看谁找到的方式效果更好。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别人作品,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5.班级交流,学生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补充学生的看法;

(3)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边阅读边尝试操作,强调学生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观看演示。



回答问题。(便于调整每个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位置,并设置自定义动画)



观看演示













完成任务。小组讨论,互相帮助。





倾听,思考,完善作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制作动感标题和画面。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让学生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使所掌握知识得以巩固。 制作调查结果和实验数据表格 1.回顾旧知识

当我们展示探究过程,充分表达我们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这时就要充分利用表格进行表达。大家是否记得以前在Word中是如何插入表格,并对表格进行修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P10,参考教材的操作步骤,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并进行修饰,提醒同学们可以参考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进行修饰的方法进行操作。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在幻灯片中是如何插入表格的?

(2)如何对所插入的表格进行修饰?

3.广播完成得较好的学生作品

(1)由作者进行讲解演示。

(2)教师补充说明,完善。

4.安排任务四: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并进行修饰。

(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别人作品,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5.引导学生在班级内交流,进行评价:

(1)表格大小是否合适。

(2)表格边框、色彩和表格的内容是否协调。

(3)表格的位置是否恰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分析、倾听。









学生演示自己的作品。

观看、倾听、思考、分析。











参与交流、参与评价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从而减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困难。

表格的制作与Word表格制作类似,在本演示文稿制作中大量被采用。这部分学习可以采用与Word表格类比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任务拓展知识创新 1.创新活动:

(1)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模板,设计一个研究性成果报告首页。要求明确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以动感的方式精彩呈现。

(2)利用幻灯片展示调查结果或实验数据表格,要求表格的形态、外观生动活泼。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进行修饰的方法。

(3)制作“树叶为什么变黄”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其他内容。

2.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3.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4.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完成任务,拓展知识。















听取活动成果汇报;欣赏作品并参与评价。 学生通过任务拓展课堂知识,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

成果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活动的学习内容:

(1)制作。

(2)设计幻灯片模板、保存模板和应用设计模板。

(3)制作自定义动画,设置播放顺序、控制播放时间、编排播放效果。

(4)将在Word中学习的表格制作与修饰技能迁移到幻灯片中制作表格。

2.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3.填写活动评价表。 学生回答。











自我评价活动成果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继续扩充知识点内容。

通过评价,让学生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填写活动评价表,了解知识点掌握情况,课后可对薄弱的环节加强练习。 六、教学反思

































活动二汇聚大自然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制作有声演示文稿。

2.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添加视频的方法。

3.学会给幻灯片配音。

4.学会制作有动画与声音的幻灯片。

5.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制作有声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中添加视频,幻灯片配音,制作有动画与声音的幻灯片,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

2.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播放课件,请学生朗读描写春夏秋冬的四组诗句。

问:读完这四组诗句,映入脑海的是怎么样的大自然美景?传入我们耳朵的是怎样的大自然声音?

2.出示四张分别表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问:这四张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季节,同学们该给这四张图片配上什么样的大自然声音?

3.课件显示课题:活动二汇聚大自然的声音。

出示活动目标:

(1)制作有声演示文稿。

(2)在演示文稿中添加视频。

(3)给幻灯片配音。

(4)制作有动画与声音的幻灯片。

(5)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 朗读诗句,联想大自然的美景,回答问题。









观看课件,明确学习任务。 情境引入。通过朗读诗句、联想大自然美景和大自然声音,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制作有声演示文稿 1.课件展示描述大自然文字,请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刚才我们读了描写大自然的短文,欣赏过大自然的图片,这两者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如果加入了声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

2.教师出示一组表现春的幻灯片,要求同学们参照课本P15~P16,给这组幻灯片配上春天的乐曲,循环播放该乐曲直至幻灯片播放结束。通过广播系统将幻灯片《春的气息.ppt》和音乐文件“春的舞曲.mp3”发送至每台学生机上。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提醒学生注意:

(1)播放的起止时间或条件。

(2)是否循环播放。

4.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讲解整个操作过程。教师作适当补充。要点:

(1)在第三步中,要注意选择“自动”按钮,否则无法达到自动播放的要求。

(2)开始播放要选择“从头开始”,以达到一打开幻灯片就有音乐的效果;停止播放选择“在5张幻灯片后”,具体的数字根据需要配音的幻灯片的张数确定。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从哪张幻灯片开始播放、到哪张幻灯片结束播放。

(3)对声音对象进行编辑,使其进行循环播放,同时隐藏声音图标;

(4)提醒同学们及时保存文件。

5.安排尚未完成的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中。已经完成的同学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

思考并回答问题。







参照教材,小组讨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参与交流、参与评价。体验应用技术制作的乐趣。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习教材、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制作有声演示文稿。

教师提供素材,以降低学生的操作困难,腾出时间巩固旧知识。







关键点适当提醒,让学生少走弯路。



通过交流讨论,完善自身知识。 给幻灯片配音 1.展示加了旁白的幻灯片《春的气息.ppt》,引导学生分析该幻灯片用了哪些制作技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7,对照课本进行尝试性操作(教师提供已完成字幕移入动画的幻灯片)。

2.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活动,让一位到台前表演,为幻灯片配音解说,另一位同学即时录制旁白。

提醒学生注意:

(1)链接旁白,选好保存路径。

(2)录制旁白时,要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着麦克风朗读。

(3)播放结束后,同时保存幻灯片的排练时间。

(4)录制结束,注意保存文件。

3.即时播放幻灯片,引导学习进行评价。

(1)朗读的语音、情感、语速等是否与幻灯片内容相符。

(2)播放效果是否流畅。

4.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学生欣赏幻灯片,阅读教材,为创意活动作准备。



对照教材进行尝试性操作。

观察、思考、分析、倾听。









欣赏幻灯片,积极参与评价。 通过欣赏加了旁白的幻灯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创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评价交流,完善提高自身知识。 在演示文稿中添加视频 1.有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已经做好的影片等视频文件引入到我们的幻灯片中。我们该怎么样才能将影片引入到我们的幻灯片中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7~P19,并参照课本,给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插入一段视频“春天的小鸟.mpg”。要求:

(1)按要求播放规定的视频“春天里的小鸟.mpg”。

(2)设置自动启动,按比例伸展。

(3)声音大小合适。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

(1)要先新建一个用于播放视频的对象类型WindowsMediaPlayer。

(2)设置对象的属性。

(3)将视频文件的文件名及路径填入属性对应的输入栏中。

3.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4.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阅读教材,在实践中探索技术技巧,学会技术。

















参与交流、参与评价。体验应用技术创作的乐趣。 本小节内容只要求学生记住操作步骤就可以了,有关对象和对象的属性就不要求学生掌握,不必自行拔高难度和深度。





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技术技巧,学会技术。 综合应用 1.布置任务:从夏、秋、冬三个季节中选择一个作为主题,制作一个演示文稿,要求:

(1)有配乐,并循环播放该乐曲直至幻灯片播放结束。

(2)每张幻灯片要有旁白,旁白内容与文字相同。

(3)插入一张新幻灯片,播放视频。

(4)以上内容均需与幻灯片主题相符。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评价方向:

(1)是否达到上述要求。

(2)画面是否简洁明白,主题突出。

(3)所配音乐、旁白、视频是否与主题相符。

4.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练习,巩固知识。











向同学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听取同学的评价。

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评价。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考到时间安排关系,教师可直接将素材提供给学生,以减少学生搜集素材的时间,或将该任务留作课后完成。 制作有动画与声音的幻灯片 1.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再演示文件中通过实景、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有时,采用虚拟手法创造一个大自然的意境,也可以传递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幻灯片《樱花浪漫.ppt》,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分析花瓣逐一飘落的动画效果:

(1)渐变:花瓣逐一飘落。

(2)曲线:花瓣飘落的路径呈曲线状。

(3)旋转:花瓣在飘落过程中边飘边旋转。

(4)变化:逐渐变小。

3.教师演示讲解。

(1)设置渐变效果参数。

(2)设置自定义路径效果参数。

(3)设置放大/缩小效果参数。

(4)设置花瓣旋转动画效果参数。

强调:

(1)设置以上4种效果参数时应对同一个花瓣形状进行设置。

(2)设置上述4种效果时,同一个花瓣形状的开始、延迟、速度、重复等参数应一致。

(3)不同的花瓣的设置参数应尽可能不同,以达到缤纷的效果。

4.布置任务:参照课本P20~P22,自主创作“樱花浪漫”幻灯片,要求所创作动画达到以下效果:

(1)花瓣沿着不同的曲线路劲注意飘落。

(2)在飘落过程中,变飘落边旋转变小。

(3)不同花瓣的参数要有所改变。

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

(1)同一个花瓣形状的4组参数开始、延迟、速度、重复等应一致。

(2)在设置上述4组参数时,必须选中同一个花瓣进行设置。

6.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7.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欣赏幻灯片。





分析、思考、倾听。







观察、听讲。























自主创作



















评价交流。 演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分析动画效果,让学生养成学习,观察作品的细节的习惯。



教师演示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在渐变、曲线、变化大小、旋转四种改变中进行组合,可以改变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2~P24,并参照课本,给幻灯片插入“江南风光.swf”动画。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

(1)要在工具箱中选取指定的控件对象,在其属性中进行设置。

(2)设置EmbedMovie属性,以使Flash动画可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播放。

(3)及时保存文件。

3.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4.倾听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 阅读教材,对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自行创作。













评价交流。 本小节内容只要求学生记住操作步骤就可以了,不必自行拔高难度和深度。 课内知识延伸与拓展 1.布置任务一:小组讨论Flash动画、GIF动画的区别。

教师归纳讲解:

(1)Flash图像属于矢量图图像,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而不会出现图像失真现象,文件存储量小,但只能表示有规律的线条组成的图形,不容易制作色彩丰富的图像,绘制的图像不很真实。

(2)GIF图像属于位图图像,在对图像进行拉伸、放大或缩小等处理时,其清晰度和光滑度会受到影响,同时图像越清晰,像素越多,相应的存储量也越大。

2.布置任务二:自行主题制作一个演示文稿。要求:

(1)通过创设动画情境,表现大自然的风光。

(2)在幻灯片中,利用动画组合虚拟表现大自然的声音。

3.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4.安排学生向同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5.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小组讨论。

倾听。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自主完成。



展示作品,听取评价。其他同学听取活动成果汇报;欣赏作品并参与评价。













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

通过作品展示,同学间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总结 1.总结梳理本活动主要内容:

(1)给演示文稿配上音乐。

(2)给幻灯片配上解说旁白。

(3)制作动画与声音相结合的幻灯片。

(4)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视频,设置视频文件播放选项,播放视频文件。

(5)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并在演示文稿中播放Flash动画。

(6)Flash动画、GIF动画的区别。

2.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3.组织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

4.通过本活动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自我评价活动成果。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继续扩充知识内容。 给幻灯片配音,制作有动画与声音的幻灯片。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汇聚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的知识,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音频、视频文件,并在幻灯片中播放Flash文件。

2.学生演示法:学生创意活动,学生到台前演示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旁边配音的方法。

3.演示讲解法:观赏“樱花浪漫”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该幻灯片所用到的技巧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利用渐变、路径曲线、变化大小和旋转等动画效果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

4.小组讨论法:通过选取Flash文件和GIF文件,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自主探究,教师帮忙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春的气息.ppt,春的舞曲.mp3,春天里的小鸟.mpg,樱花浪漫.ppt,渔舟晚唱.mp3,江南风光.swf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联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2.学会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演示文稿页面设置。

2.掌握演示文稿自动计时播放设置。

3.学习一些画面特效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活动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演示文稿中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和创意的能力与欣赏水平,建立创作作品时要直观、方便操作的人性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超链接的设置,演示文稿自动循环播放。

2.教学难点。

自选图形超链接的设置,演示文稿自动循环播放的设置。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制作《船政魂》交互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联展演示文稿”为主题,通过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的知识,学会制作目录形式的幻灯片、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以“制作展板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联展报告”为主题,让学生学会设置演示文稿不同的页面形式、循环自动播放和自动计时播放,有创造性地制作幻灯片画面特效。

2.演示法:通过简单演示,让学生迅速学会设置通用超链接按钮。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未进行超链接和特效画面设置的《船政魂.ppt》,未进行页面设置和自动循环播放设置的《民族服装.ppt》。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演示文稿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在演示文稿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文件、视频文件,

播放Flash动画,为幻灯片配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运用演示文稿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请同学们先阅读P25。

2.出示三个(如图3-1、图3-2、图3-3所示)以不同方式展示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问:通过观看以上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具有多样性。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分别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的。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

第一个:以网页的方式展示,特点是内容丰富,但制作较难;

第二个:以演示文稿展示,特点是内容较简单,制作容易;

第三个:以演示文稿展示,特点是内容比第二个丰富。

3.课件显示课题:

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联展。

出示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2)学会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

(3)掌握演示文稿页面设置。

(4)掌握演示文稿自动计时播放设置。

(5)学习一些画面特效制作。 阅读教材。

思考如何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展示:





观看,思考。

















观看课件,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成果展示的重要性。



情境引入。通过观看课件,比较三种方式展示的活动成果,唤起学生探究的

意愿,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制作交互

式的综合

实践活动

成果联展

报告



















1.分析第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特点。

当一个演示文稿内容很多时,可以建立一个目录页面,让目录中的每一条内容都可以通过链接技术跳转到相应的页面,达到目录索引的目的。

2.建立主页到子页的链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7,参照教材步骤进行尝试操作,把《船政魂》这一篇的目录中的每一条内容都设置超链接,链接到相应的页面。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思考并尝试操作:同学们能不能在子页面的适当位置,再做一个超链接返回到目录页呢?

刚才我们发现已经做完超链接的文字的颜色发生了改变,改变后的颜色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有没有办法既做到超链接又不改变文字的颜色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8,参照教材步骤进行尝试操作,把《船政魂》这一篇的目录中的每一条内容都设置超链接,链接到相应的页面。

思考:

(1)为什么要先将原来的超链接删除?

(2)圆角矩形为什么要进行覆盖而不是置于底层?





参照教材,尝试操作,小组讨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思考并尝试操作。

思考并回答。





参照教材,尝试操作,小组讨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思考问题,专心听讲,回答问题。



让学生参照步骤作尝试性学习。



让演示文稿操作更加人性化。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很多,要充分利用每一个部

件的实际操作

功能。

(3)采用自选图形进行超链接有什么优点?与文字链接有什么区别?

(4)超链接除了可以在文字上进行操作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操作?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3.在子页中设置超链接。

在《福州船政局》幻灯片的右下角创建超链接按钮,建立跳转第一页、上一页、目录主页、下一页、最后一页的超链接。

教师简单演示如何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按钮”命令建立通用的动作按钮。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提示:本链接的功能与前面所学的链接功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每一个按钮就是一个超链接,使演示文稿更直观、方便操作。

4.展示学生作品,由学生讲解整个操作过程。教师作适当补充。要点:

(1)设计的按钮是否与幻灯片相融合,幻灯片界面是否美观、大方。

(2)按钮是否使演示文稿更直观、方便操作。

教师归纳小结:超链接不仅仅在文字上操作,在图片、线条、图形框、自行图形、艺术字等对象上都可以做超链接。

5.制作幻灯片画面特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9~P31,参照教材操作步骤制作幻灯片画面特效。







倾听,观看

演示。







欣赏幻灯片,积极参与评价。







参照教材,尝试操作。







展示讲解,

倾听。

设计问题,

让学生经过思考

后,更容易掌握

知识要点。







通过教师演

示,可避免学生

因思维定势,按

照教材P28步骤

自己制作按钮,

浪费时间。



通过设计制作“通用超链接”功能,学生建立设计制作作品要

直观、方便操作的意识。



让学生明白特效实现的多样性以及特效功能利用的多样性。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提醒学生:除了可以利用自选图形格式制作线条的特效外,这些效果还可以在不规则图形上实现,如填充图像选择渐变色,也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页面特效制作方法?

学生展示讲解,教师补充。

6.布置任务:

①搜索资料,制作《船政学堂》、《船政建筑》、《船政文化》、《船政财富》等子页幻灯片,

并制作幻灯片之间的超链接;

②将《船政魂》演示文稿的最后一页制作成“相关资料”链接幻灯片,实现其中各相关资料的链接,链接对象可以是一个网页或一个文件。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7.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价。

教师归纳小结:

超链接对象不仅仅是本文档的幻灯片,还可以是一个网页.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甚至是一个电子邮件。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倾听、评价。









修改完善自己

作品。





















制作展板

式的综合

实践活动

成果联展

报告



















1.导入课题,设置任务。

展示三个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幻灯片展板,引导学生欣赏幻灯片展板,感受它们的效果和功能,同时参考并构思自己的展板作品。

(1)如何设置页面。

(2)如何设置自动播放功能。

(3)设置播放时间计时。

2.设置演示文稿页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3,参照课本设置好幻灯片页面(教师可提供相应的幻灯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

3.设置演示文稿的播放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2~P33,参照课本设置好演示文稿的自动循环播放。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给学生提供适当帮助。提醒学生注意:

(1)设置播放时间时,要留足时间让观众看完幻灯片内容或演讲者演讲时间,但又不能太长。

(2)当预演计时到希望的播放时间时,要单击幻灯片,以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3)设置完毕,要保留幻灯片的排练时间。

(4)设置放映方式。

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相互评价,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5.制作幻灯片画面特效。

参照课本P35设置文字倾斜效果。 学生欣赏幻灯片展板,构思自己的展板作品。









对照教材进行操作。







对照教材进行操作。











讨论、评价,

倾听、思考、完善。



对照教材进行操作。

通过欣赏幻灯片展板,为创意活动做准备。









提供相应的幻灯片,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以节约课堂习作

时间。







学生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评价交流,完善提高自身知识。

























课内知识

延伸与拓



















1.布置任务一:制作一份展示创新实践活动成果的幻灯片展板。要求:

(1)展板的页面设置为A4大小。

(2)在每张幻灯片下方的备注页面设置帮助演讲展板内容。

(3)根据演讲内容时间长短,设置好自动播放时间。

2.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3.安排学生向班级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其他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4.布置任务二:再次播放三个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幻灯片展板,要求学生对这三个展板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要点:

(1)作品是否具有直观、方便操作的人性化意识。

(2)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3)色彩内容搭配是否合理科学。

5.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练习,巩固

知识。















向同学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听取同学的评价。



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评价。

倾听。







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









通过作品展示,同学间交流和评价,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

信心。











教学反思:







































活动四感受电子表格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Excel数据表,感受Excel电子表格魅力。

2.认识工作表和单元格地址,感受电子表格的整齐排列功能。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工作表的数据输入和修改,并对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基本计算。

2.学会电子表格的格式编辑。

3.学会保存电子表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MicrosoftExcel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电子表格,

2.教学难点。

单元格的地址,

教学方法

修饰电子表格,单元格、行、列,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1.任务驱动法:任务出示让学生知道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

2.演示法:通过步骤演示,学生掌握建立修饰电子表格的方法。

3.比较法:比较Excel与Word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4.练习法:自主进行数据计算,建立修饰工作簿。

5.交流、评价讨论法: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互相帮助,通过《学习效果反馈自

评表》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

感受电子表格魅力.ppt,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作品



导入新课





1.展播作品: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2.引言:MicrosoftExcel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Excel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还拥有强大的制作图表功能及打印设置功能等。通过Excel功能强大的工具,我们能够将最原始的数据组织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交流和共享所得到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数据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

3.课件显示课题:活动四感受电子表格魅力。

欣赏“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了解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







说说电子表格

给我们带来的

好处。

展示电子表格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

示“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突显数据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增强学习能力。





通过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过渡到本课课题。



认识Excel

数据表,感受Excel电子表格魅力

1.提出问题:电子表格的由来?在工作表中输人数据后,可以进行哪些计算?怎样进行数据的排序和筛选?如何建立统计图表及打印电子表格呢?

2.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P37~P40“认识Excel数据表,感受Excel电子表格魅力”内容,从中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3.课件播放:(探究活动内容)Excel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还拥有强大的制作图表功

能及打印设置功能等。通过Excel功能强大的工,我们能够将杂乱的数据组织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的结果。它不仅

具有数据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 带着问题阅读

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









观看课件,了解电子表格可以完成复杂的数据运算,感受表格的内容。







学生带着问

题阅读学习教材,了解电子表格的魅力所在。





引导学生阅读任务,明确目标,完成任务。



教师的适时小结梳理了教学内容。







认识Excel

数据表,感受Excel电子表格魅力

、交流和共享所得到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数据管理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

魅力展示:感受Excel电子表格魅力

(1)创建表格:把自己的零用钱支出的数据输入到Excel中,就形成了一张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2)数据计算与处理:在工作表中输人数据后,就可以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计算,比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以及最小值等。此外,Excel还提供强大的公式运算与函数处理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和处理。通过Excel的各种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Excel会自动完成计算工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3)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数据排序、筛选等。

(4)在Excel中,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来建立统计图表,以便更加直观地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比较数据之间的变动、成长关系以及变化趋势等。

(5)为了方便传阅或作为书面资料进行保存,可以打印电子表格。

4.创新活动。

(1)启动Excel,打开一张名为Bookl的电子表格。

(2)逐个单击Excel菜单项,浏览并了解每个菜单项中的菜单命令。打开“视图”菜单,利用“工具栏”命令,关闭“编辑栏”、“状态

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等栏目,观察窗口布局变化。将鼠标指针分别移到工具栏的各工具按钮上并作短暂停留,认真观

标指针下方显示的按钮名称或区域名称,并记

住这些按钮名称或区域名称。



学生根据P38

图4-1所示的我

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感受Excel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电子表格的具体内容。











学生看教材图

4-6,观看教师

演示。







阅读教材并动手操作,浏览并了解每个菜单项中的菜单命令。 通过设计我

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学生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



















教师适时的

演示给予了学生操作知识的指导。







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以练

促学。

察鼠标指针下方显示的按钮名称或区域名称,并记住这些按钮名称或区域名称。

5.知识窗(工作簿与工作表)。

工作簿:在Excel环境中,用来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叫作工作簿(也就是说,一个Excel文档就是一个工作簿)。

工作表:就是显示在工作簿窗口中的表格,工作簿中的每一张表格都称为工作表。可以形象地说工作簿如同活页夹,工作表如同其中的一张张活页纸。在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拥有多张具有不同类型的工作表。

自主认识行、列、单元格。

Excel默认一个工作簿有三个工作表,每个工作表都有一个名字,工作表名显示在工作表标签上,系统默认的前三个工作表名:Sheetl、

Sheet2、Sheet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减少工作表的数目,但每一个工作簿最多可以包括255个工作表,用户可以为每个工作表重命名。

其中白色的工作表标签表示活动工作表。单击某一个工作表标签,可以选择该工作表为活动工作表。

提醒学生注意:在一个工作簿文件中,无论有多少个工作表,所有的工作表都保存在同一个工作簿文件中。 阅读教材并动

手操作,浏览并了解每个菜单项中的菜单命令。





学生倾听老师的补充知识.(知识

窗)。







观看教师演示,认识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和关系。



学生讨论工作簿与工作表(并推荐一位同学操作复

述)。





学生倾听老师的提醒。

以讲为主,

以演为辅,以练

促学。





























学生的参与讨论,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





教师的提醒直观明了。

建立电子

表格

1.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鼠标指针在Excel窗口中的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2.操作演示:移动鼠标指针到工作区外,

引导学生观察鼠标的形状并看教材图4-7(它是一个箭头,用来选择菜单或命令),移动鼠标指针在工作区时,引导学生观察鼠标的形状(它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单击单元格,单元格边框变成粗黑线,所选中的单元格称为活动单元格或当前单元格,可以用鼠标或键盘上的上下左右光标移动键,激活相应的单元格,改变活动单元格的位置。双击单元格后,可编辑单元格的内容,拖动可选择一个单元格区域(多个单元格)。Excel只能在活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

3.出示活动主题并演示:制作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1)输入表头数据。

①单击D1单元格,输入“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②依次单击A2、B2……H2单元格,分别输入“序号”、“月份”、“零食”、“生活用品”、

“学习用品”、“其他”、“小计”、“备注”。

③单击A3单元格,输入序号1,按回车键。

④在下一单元格输入序号2,按回车键,继续输入下一个序号,直到输入序号15。

温馨提示:在通常情况下,数据输入完毕,同一列的下一单元格变为活动单元格。

观看教师的演示。



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





学生构思活动主题(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的制作。

学生观看老师的演示操作。 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帮助,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Excel规划电子表格版面,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⑤参考步骤③④的操作方法,在B3:B14单元格区域内,输入1月份至12月份。

⑥依次在B15、B16、B17单元格中输入“合计”、“月平均”、“比例”。

(2)输入金额。

①依次单击C3、D3------F14单元格,输入图4-1中所示的数据。

②单击C3单元格,并拖动到F14单元格,选定C3:F14单元格区域,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增加小数位数”按钮,使单元格中的数据保留

小数点后两位数。

(3)输入统计日期。

①单击F18单元格,输入“统计日期”。

②单击G18单元格,输入“2013/2/1”,按回车键,观察Gl8单元格中数据格式的变化。

(4)数据对齐。

①单击A2单元格并拖动到H2单元格,选定A2:H2单元格区域,单击工具栏中的“合并及居中”按钮,让数据居中对齐。

②用同样方法,使A3:B17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居中对齐,C3:H17单元格区域中的数据右对齐。

(5)保存文件并展示。

数据输入完毕,可以将工作表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存盘时,Excel系统会自动为每个工作簿文件加上“xls”扩展名。其保存步骤和

Word文档相同。







继续观看老师的演示操作,并构思自己的制作步骤。









步骤操作展示,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以学生自主

学习为主,让学

生带着问题通过回忆思考,个性化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件出示制作的步骤,让学生轻松地了解整个制作步骤,掌握方法,化繁杂多项内容为单一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示:将工作簿保存为“我的零用钱支出

统计表.xls”。

(6)创新活动。

①在单元格中进行基本的数据计算。

②新建一个“通讯录”工作簿,如图4-10所示。

(7)大屏幕展示(知识窗),学生自主学习。

Excel的数据类型可以是数值、文本、时间、日期等各种类型。

①数值型数据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数值型数据系统默认的显示方式为右对齐。用户可以直接输入整数、小数和百分数等数据。数据的长度超过11位时,系统会自动以科学计数形式表示,如输入123456789012,系统则显示1.23457E+11,其中E+1l代表10的11次方,

②文本型数据包括汉字、字母、数字和符号,系统默认的显示方式为左对齐。如果需要将输入的数字作为文本处理,只需在该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半角单引号“’”,这样就会将单引号后的数字作为文本处理。

③日期型数据可以是日期或时间,日期型数据可以直接输入,日期中的年月日用“一”

学生完成创新

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学习数据的各种类型)。





在细节上培养学

生养成良好的保

存文件操作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分析问题,为设计“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打下基础。



或“/”隔开,时间中时分秒之间用“:”隔开,系统会自动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日期或时间格式。

④由于“/”已经被系统用于输入日期型数据,如要输入分数,应先输入O和空格,再输入分数,否则系统会按日期型数据处理(如输入2/5,则显示为2月5日;输入02/5,则显示为2/5)。 修饰电子

表格

1.讲授:数据表中的数据往往有多种类型的数据,输入数据难免会出现差错,经常需要增加或删除数据表中的数据。

2.出示活动主题一:修改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单元格数据。

3.回忆讨论:如何删除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参与讨论。

(1)选定要删除的单元格,再按Delete键。

(2)当单元格处于活动状态时,单元格中的数据会被自动选取,一旦开始输入,单元格中原来的数据就会被新输入的数据所取代。

提示:还可以激活单元格,然后单击公示栏,在公示栏中修改数据。

4.出示活动主题二:插入(删除)行或列。

5.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总结。

6.课件出示操作步骤。

(l)在“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的第6列前插入一空白列,并在F2单元格输入“体育用品”。 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











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善自身操作知识。

























稳定课堂纪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格制作能力。





①单击列号“F”,选中F列。

②单击菜单“插入(I)”一“列(C)“命令,插入一个空白列。

③单击F2单元格,输入“体育用品”。

④参考以上步骤,第9行前面,插入一个空白列;在A9、B9单元格中,输入“7”和“半年小计”,如教材图4-11所示。

(2)在工作表中插人多行或多列,在“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的第G列,插入三个空白列,依次在G2、H2、12单元格输入“交通”

“午餐”、“饮料”。

①在列号“G”上按住左键,并沿着列号横向拖动鼠标到列号“I”,选中工作表中的第G、H、I列。

②单击巢单“插入(I)”一“列(C)”命令,插入三个空白列。

③单击H2单元格依次输入数据,如教材图4-12所示。

④在“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的第6行前,插入一空白行,依次在A6、B6单元格输入“4—季度小计”。

⑤保存修改过后的“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学生根据课件

出示的制作步骤,全面掌握制作过程。











采用知识迁

移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任务拓展

巩固练习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作品交流。

(1)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比较,取长补短。

(2)教师把完成较好的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欣赏。

(3)回忆讨论:Excel电子表格有哪些魅力? 学生操作,作品欣赏并交流。



倾听老师的点评,观赏较好的作品。

讨论电子表格的魅力所在。

稳定课堂纪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完成拓展任务。





















畅谈收获

总结延伸











1.质疑。

(l)今天这节课,你感受了电子表格的哪些魅力?

(2)任务都完成了吗?有什么收获?

(3)还想学习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建立、修饰电子表格的方法,制作了“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同学们,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希望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继续深入探索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其他强大功能,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

3.延伸。

(l)知识导入:删除单元格。

工作表中某行或某列或某单元格区域的数据不再使用,可将它们整行、整列或选定的单









倾听教师的点评和小结。



















即时小结,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总结学习过程的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上耀眼的星,当他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 元格删除。

(2)学生观赏:教师演示删除“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中“一季度小计”内容所在的第6行。

(3)快速插入(删除)行(列)。

提示:Excel提供的快捷菜单,可以让我们快速插入(删除)行(列),或者所选的单元格。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5)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6)填写活动评价表。











学生接收老师下传的“创新活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删除单元格、删除行与列的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向课外延伸。













平台,有了课堂

的话语权,就有

可能让自己发光发亮,掌握更多的知识。

以小组展示、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其他同学作品,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总结,

梳理本课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

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继续扩充站点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五探究电子表格序列填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应用Excel自动填充功能输入数据的方法。

2.能够使用公式法计算工作表中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制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在Excel工作表中计算数据的快捷和便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应用Excel自动填充功能输入数据。

2.教学难点。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电子表格的序列填充。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对电子表格的序列填充交流、探究、互相帮助,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教材活动内容为主题,学生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各组成员围绕所选主题,从教师事先提供的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教师提供的演示操作中,以便交流和展示。

3.演示法:演示基本操作。

4.练习法: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或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学生讨论。

(l)下传:“机器人竞赛报名表”。

(2)引导学生打开工作表,仔细观察。

(3)小组交流:在工作表中有哪些栏目?

如何添加?

2.引言:在输入数据时,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或有规律的数据。Excel提供了一个自动填充功能,它可以根据你输入的少数几个有变化。

规律的数值,从这些数值中找出数值的变化规律,依据这个规律,在指定区域的单元格中填入相应的数据。 接收文件,观察、思考。

参与讨论。

积极回答。

学生倾听老师的引言,明确任务。

学生讨论电子表格。

学生说这电子表格的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以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讨论这份表格。

4.出示课题:活动五探究电子表格序列填充。



学生感受好电子表格,继续感受电子表格的魅力。



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体验创作过程的乐趣。

































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1.课件展示探究活动内容。

2.出示活动主题(一):在工作表中填写有规律的数据。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0的文字部分并思考:能用“填充柄”填充需要有哪些规律?

4.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课件展示):在Excel中,我们可以方便地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数据。在输入数据的过程中,若相邻的单元格是相同的数据,可利用“填充柄”工

具快速完成数据的填写过程。

(1)利用“填充柄”工具,在Sheetl工作表中填写具有相同内容的“机器人竞赛报名表”。

演示:填写相同内容的“机器人竞赛报名表”。

①新建一个工作簿文件,在Sheetl工作表中输入表格的标题及各种栏目名。

②单击A3单元格,输入“海西中学”。

③将鼠标指针移到A3单元格的右下角填充柄的位置,此时鼠标指针从空心的“十”字变成黑“十”字。

提示:填充柄是一个位于选定单元格右下角的小黑方块。当鼠标指针指向填充柄时,鼠标指针变为黑十字,上下左右拖拉填充柄即可实现数据的填充。

④按住填充柄,拖动鼠标到All单元格, 根据任务提示完成任务。

任务一提示:

学生阅读教材P50文字部分并思考问题。



根据老师的小结进行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看演示理解知识点。



学生理解在输人数据时,若遇到相同或有规律的数据,Excel提供了一个自动填充功能,它可以根据你

输入的少数几个有变化规律的数值,从中找到数值的变化规律,依据这个

规律,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习教材、观看课件,了解探究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通过观看演示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填充柄概念。



快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将“海西中学”复制到A4:A11单元格中,如教材图5-2所示。

⑤分别在B3和C3单元格中输入“高中”和“机器人足球”等内容。

⑥单击B3单元格,并拖动到C3单元格,选中B3:C3单元格。

⑦将鼠标指针移到C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拖动到C7单元格,将B3:C3单元格中的数据复制到B4:C7单元格中,如教材图5-3所示。

⑧参照步骤②~⑦中的方法,输入报名表中的其他内容。

⑨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2)利用“填充柄”工具,在Sheet2工作

表中填入有规律的数据,结果如教材图5-4所示。

①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栏目。

②分析数据变化的规律:如:AOOI、A002……AOIO。

③讲授:月份、星期等常用的数据可以使用自动填充。

④学生练习,教师巡查,纠正学生错误操作。

⑤讲授:巡查时发现的主要问题,学生对号入座。

⑥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完成教材中填入有规律的数据。

5.出示活动主题(二)填充等比序列或自定义序列数据。

(1)列举说明:在Excel系统中,默认的数据填充方式为等差序列,若需要填充等比序列的数据,即从序列的第二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如1、2、4、8、16…… 从中找到数值的变化规律,依据这个规律,在指定区域的单元格中填入相应的数据。















倾听老师讲授。



学生操作。

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意见,完善自身知识。学生对号入座。

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比较让学生知道在表格中可以利用“填充柄”工具填入有规律的数据。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比序列的公比值为2,则需要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填充”命令进行操作。

(2)教师演示:打开“编辑”菜单中的“填充”菜单,引导学生认识子菜单中的菜单命令。

(3)讲授对话框选项的功能:等比的概念;步长值、终止值的含义。

(4)屏幕展播:在Sheet3工作表的第二行和第三行中分别填入公比值为2和3的等比序列。

(5)小组交流得出操作步骤:选中Sheet3工作表,单击A2单元格,输入序列的酋项值“1”,单击A2单元格,并拖动到GZ单元格,选中A2:G2单元格,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填充”菜单中“序列”命令,此时将弹出~个“序列”对话框。在“序列”对话框中,选择“等比序列”,在“步长值”中输入公比值2,单击“确定”按钮,将此等比序列数据填人到

A2:G2单元格中。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在A3:G3中填充公比为3的等比序列,最后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6)学生操作,教师巡查。

(7)屏幕展播:在当前工作表的第四和第五行中填入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序列。

(8)讲授并演示:如何填入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序列。

①单击菜单“工具”一“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序列”选项卡,如教材P54图5-8所示。 学生观看教师

演示。





















小组交流,

评价。



帮助学生知

识的延伸,掌更多的电子表格处理知识。 ②选中左边“自定义序列”中的“新序列”,并在右边的“输入序列”中输入要定义的序列内容,如“初一”、“初二”……每项内容以回车键结束。序列输入完毕,按“添加”按钮,完成新序列的定义与添加。

③参照前一步骤,再添加一个姓名的自定义序列,如“丁一”,“王二”……

①分别在A4、A5单元格中,输入“初~”和“丁~”内容。

⑤单击A4单元格,并拖动到A5单元格,选定A4:A5单元格。

⑥将鼠标指针移到该选区的填充柄上,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到G5单元格,将自定义的数据序列填充到B4:G5单元格中。

⑦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9)出示创新活动:

①将图5-4中的A3:A12“序号”单元格的内容修改为“001”、“002”……“010”。

②修改自定义序列中有关“姓名”序列的内容,将图5-5中的A5:G5单元格的数据修改为你班级或小组同学的姓名。





















根据创新活动,完成创新活动的操作。

同学间交流讨论。



自定义序列

的学习充实了学生电子表格序列填充的知识。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既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利用公式计算单元格中的数据



























1.活动主题一:利用公式计算单元格的值。

(1)复习:算术四则运算算式。

①运算符:+、一、、/。

②幂运算和圆括号。

③运算规则:先乘除、后加减,内层括号中的式子优先计算。

(2)学生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P55~P56内容并思考:

①完整的公式由哪几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使用的算术运算符与数学的运算符有哪些区别?

(3)班级交流。

(4)学生练习:按教材P56(新建一张工作表,在A1:A4分别输入如下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值:3+25、(3+5)/2、3((2+3)2+5)、AI+A2+A3。

(5)教师巡视,纠正操作错误。

(6)演示:教材P56(打开“学生成绩登记.xls”,计算出每一位学生“总分”)。

①单击F3单元格,输入公式:=C3J-D3+E3,计算“张三”的三科总分。

②单击F4单元格,输入公式:一C4+D4+E4,计算“李四”的三科总分。

③单击F5单元格,输入公式:一C5+D5--E5,计算“王五”的三科总分。

(7)学生练习:打开“足球比赛积分表.xls”,计算出每个班级的“最终积分”。其中,胜局得3分,平局得1分,负局得O分。

(8)教师巡视,纠正操作错误。

(9)讲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对号入座。

(10)学生练习,教师巡查。2.活动主题二:探究复制公式时地





学生听取老师的提示,并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去理解利用公式计算单元格中的数据。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操作步骤实施。

学生继续完善表格制作。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

学生接受老师下传的电子表格原始数据。

学生明确任务。





































学习任务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址的变化情况。

(1)引言:在“学生成绩登记表”中,计算三位同学的三科总分输入了三次公式。若这个班级有50位学生,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输入50个公呢?其实,仔细观察公式的形成,你会

发现F3、F4、F5三个单元格中的公式是相似的,都是求左边三个数值的和,只是行不一样,即公式中的行号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只输入第一个公式,其他公式可以用复制的方法来实现。

将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系统算出两个单元格间行号和列号的相对偏移量,自动改变公式中相应的单元格地址,使复制得到的公式具有与原公式相同的计算规律。

(2)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复制公式操作有什么用途?

(3)班级交流。

(如果数据运算公式相同,只是行、列号有变化,可以使用公式复制,实现快速计算)

(4)学生练习:利用复制公式的方法,计算“学生成绩登记表”中每一位学生的“平均分”。

(5)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6)讲授: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7)练习:学生纠正错误。

(8)小结:公式运算的功能。

3.创新活动。

打开“家庭费用统计表.xls”,根据数据下方的备注信息,计算“一月”~“六月”家庭

的“总支出”。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倾听老师的引言。





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分析评价内容一一对电子表格

复制公式时地址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复制公式操作有什么用途?











学生完成创新活动内容,进行电子表格“家庭费用

统计表”的制作。 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先明确任务的要领,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提高制作电子表格的技巧。











































(1)下传“家庭费用统计表”原始数据。

(2)学生操作练习。



合作探究

完善提高

1.知识导入: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

Excel单元格地址分为相对地址和绝对地

址,对单元格地址的引用分为: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等三种方式。在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时,系统默认的单元格地址引用方式是相对地址。

(1)所谓相对引用,就是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地址随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所谓绝对引用,就是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不随公式所在单元格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所谓}昆合引用,是指公式复制到其他位置时,列不发生变化,行会发生变化,或者公式复制到其他位置时,行不发生变化,列会随之变化。

2.展示下传“九九乘法表”理解混合地址引用。

(1)学生接收“九九乘法表”并思考在Excel中它是怎样生成实现的?

(2)小组交流以上问题。

(3)小结。 分组:沿用上

节课分组及选取的

小组长。

各组选取主

题,明确各自任

务,浏览教材。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理解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













展示“九九乘法表”,理解混合地址引用。 学生通过分

工合作,收集信

息、处理信息,

完成任务,既能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知识的学

习,同学间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总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2.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快速、准确地输入有规律的数据;运用公式自动计算单元格数据。

3.评价:下发学生自评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向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继续扩充电子表格处理运用技巧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六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函数的定义、组成和使用方法。

2.了解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掌握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几种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3.掌握字体、字号、对齐、边框、背景格式等设置方法。

4.学会利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学会利用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表格进行修饰与美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Word表格的基础上,再学习专业的数据表软件,认识一张完整的数据统计表,除了要进行统计和计算外,还要对表格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处理,让表格更有层次,突出重点内容,提高表格的可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SUM、AVERAGE、MAX、MIN、COUNT等几种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对

表格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处理,让表格更有层次,更加美观。

2.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参数的格式是应用函数的关键。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出示让学生知道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2.演示法:步骤演示让学生掌握统计计算表格的数据和设置修饰电子表格的方法。

3.比较法:比较Excel与Word的单元格设置功能和应用领域。

4.练习法:自主进行数据计算,设置修饰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5.交流、评价讨论法: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互相帮助,填写《学习效果反馈自评表》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

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ppt,初二学生成绩登记表,歌手大奖赛成绩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作品

导入新课

1.学生练习。

(1)下传:“初二学生成绩登记表”工作表

(语、数、英三科成绩的原始数据),如教材P62图6—1所示。

(2)引导学生打开工作表,使用公式求总分和平均分。

2.小结:除了用公式计算外,还可以用函数计算数据。

接收文件。

复习导课,巩固知识,让学

生明确学习任务,

引言:一张完整的数据统计表,除了要进行统计和计算外,还要对表格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处理,使之看起来更加美观大方。

3.课件显示课题:活动六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复习操作。



听讲。



明确任务。 为学习新课作

铺垫。



























利用函数

进行快速



计算















1.导语:利用Excel提供的常用函数,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函数时,用户只需输入函数名和相关的参数,就可以实现相应的计算过程。

2.讲授:解读教材P62内容,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知识。

(1)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值函数Excel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函数,利用这两个函数可以计算出指定区域中数据的总和或平均值。

(2)课件出示(活动主题一):利用“求和”函数和“平均值”函数进行计算。’

(3)学生打开老师下传的“学生成绩登记表.xls”。

课件展示操作要求:利用函数功能计算所有学生的“总分”,“平均分”以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总分”和“平均

分”。

3.演示操作步骤。

(l)单击F3单元格。

(2)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函数”按钮,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如教材P63图6-2所示。

(3)在“插入函数”对话框的“或选择类别”列表框中,选择“常用函数”。.

(4)在“选择函数”列表框中,选择“SUM”函数,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如教材P63图6-3所示。

听讲。









听讲,思考。









学生打开老师下传的“学生成绩登记表.xls”。



观看课件,了解利用函数功能计算所有学生的“总分”、“平均分”以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总分”和“平均分”。

通过导语,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任务,了解电子表格中提供的常用函数可以

方便、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

引导学生阅读任务.明确目标,完成任务。







课件展示操

作要求让学生明确操作任务。













通过课件展示操作骤,学生感受电子表格利用函数功能统计数据的魅力。 (5)在“函数参数”对话框“Numberl”参数框中,输入求和范围“C3:E3”单击“确定”按钮,F3单元格中就会显示出计算结果。

(6)利用填充柄,将F3单元格中的函数复制到F4:F5单元格中。

(7)单击G3单元格,参照步骤(2)~(6)中的方法,在“选择函数”列表框中选择“AVERAGE”函数、计算每个学生各科的平均分。

(8)参照步骤(1)~(7)中的方法,计

算“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总分”和“平均分”。

(9)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4.课件展示(活动主题二):统计歌手大奖赛成绩。

.(l)引言:在Excel中,除了用SUM和AVERAGE函数求指定区域数据的总和、平均值外,还可以利用MAX、MIN、COUNT等函数计算指定区域数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区中数值型元素的个数,便于用户对数据表中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

(2)下传“歌手大奖赛成绩表.xls”,要求计算每位选手获得的“原始得分”、“最高分”、“最低分”和“最终得分”,结果如教材P64图6-4所示。

(3)学生分析大赛成绩表,了解评分规则。

①分组交流。

②小结:“原始得分“为5位评委评分的总和:“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5位评委对每位选手评分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终得分”为“原始得分”中扣除一个“最高分”和扣除一个“最低分”后,剩余的分值的平均值。

(4)演示:打开“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查看常用函数。从工具栏“fx”按钮打开函数对话框。从自动求和按钮插入函数。

学生根据P62—P63所示的学生成绩登记表,感受用Excel函数可以来计算出指定区域

中数据的总和或平均值。

学生观看演示步骤,了解用Excel函数可以计算出指定区域中数据的总和或平均值。



















学生看教材图6-4,观看教师演示。

学生分析大赛成绩,了解评分规则。

学生观看倾听老师的操作演示。



学生练习。





















教师适时的演示给予学生操作知识的指导。







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以练促学。





















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



②从自动求和按钮插入函数。

③同学间相互帮助。

(6)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7)小结:

①重申操作要领,提示学生要学会正确选择单元格。

②分析在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8)布置任务:利用公式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

(9)学习讨论:如何“扣除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写出最后得分的公式。(一(G3-H3-13)/3),计算第一位选手所获得的“最终得分”。

(10)学生练习: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11)小结:求出第一位选手的最终得分后,将鼠标指针移到该选区的填充柄上,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到J7单元格,将第一位选手G3:J3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粘贴到G4:J7单元格,计算出所有选手的各项成绩。最后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12)创新活动。

在“歌手大奖赛成绩表.xls”上,为每位选手添加一个“综合素质”栏目,并填上相应的分数,然后计算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

其中,选手的“最终得分”为5个评委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再加上“综合素质”分,从而得出“最终得分”。









同学互相帮助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倾听老师的任务布置;













观看教师的演示。









学生完成创新活动的操作。



教师的提醒直观明了。









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帮助,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主动

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修饰歌手大赛成绩统计表 1.课件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在Excel中,我们可以对单元格进行修饰,如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为单元格添加边框、底纹和颜色;套用Excel提供的表格样式来生成自己的电子表格等,使工作表变得更加美观、清晰,重点突出。

2.导语:Excel与Word-样,也能设置单元格文字的格式,而且提供的格式更为丰富多。 学生构思活动主题(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的修饰制作。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Excel规划电子表格的统计功能,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样,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单元格的格式。设置Excel工作表中的内容的字体、字形和字号的方法与Word相似,既可以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格式命令等按钮来实现,也可以利用“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通过设定“字体”选项卡中相应栏目来完成。

3.出示活动主题并演示:设置歌手大赛成绩统计表的文字格式。

(1)合并标题行单元格,并设置标题行文字格式为:居中、红色、黑体、加粗倾斜、18号,其他内容格式设定为:“蓝色、宋体、12号”。

(2)学生练习(课件展示操作的步骤。

①选定A1:Jl单元格,按“合并及居中”按钮,将Al:Jl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并使合并后的内容水平居中。

②单击格式工具栏“字体”下列表框,选择“黑体”,设定标题行的字体为“黑体”。

③单击格式工具栏“字号”下拉列表框,设定标题行的字号为“18”。

④分别单击格式工具栏“加粗”和“倾斜”按钮,设定标题行的字形。

⑤单击格式工具栏“字体颜色”下拉列表框,选择“红色”。

⑥选定A2~J7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将选中内容的字体及字号设定为“蓝色、宋体、12号”。



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









观看老师的演示操作,并构思自己的制作步骤。







学生练习。









步骤操作展示,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

生通过回忆思考,个性化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件出示制作的步骤,让学生轻松地清楚制作步骤,掌握方

法,化繁杂多项内容为单一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细节上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保存文件操作习惯。 ⑦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3)设定单元格中数字格式,让“最终得分”数据保留两位小数,其余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①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a.单击B3单元格,并拖动到17单元格,选中B3:17单元格。

b.单击菜单“格式”一“单元格”或右击单元格,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如教材P68图6-9所示。

c.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数字”选项卡的“分类”列表框中,选择“数值”选项,在“小数位数”框中输入“1”,将B3:17单元格中的数据设置为l位小数,如教材P68图6-

10所示。

d.参照步骤a-c中的方法,将B3:17单元格中的数据设置为2位小数。

e.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活动主题二:修饰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5.导语:同学们,在Excel工作表中,单元格中浅灰色的网格线是“虚”的,打印时一般不会打印出来。为了让工作表更加美观,我们可以给单元格设置边框、底纹、调整表格的

行高和列宽。工作表中的单元格在默认行高和列宽的状态下是一个排列十分规则的表格。一般情况下,单元格的行高会随着单元格中字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列宽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随着单元格字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列宽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根据单元格的内容自动调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调整表格的

行高和列宽,以得到更好的显示效合6。

(1)设置单元格的行高和对齐方式,将工作表第2~7行的行高,设置为“18”;对齐方式设置为“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











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



















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善自身操作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分析问题,为设置歌手赛成绩统计表的文字格式打下基础。















稳定课堂纪

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格制作能力。

果。调整表格行高和列宽的方法有三种,即“自动”、“精确”和“手动”。它们分别对应于“格式”菜单中的“最适的行高”、“最合适的列宽”“行

高“和“列宽”。手动方式是用鼠标拖动相应行号的下边界或列号的右边界来设置所需的行高或列宽,如教材P69图6-11所示。.出示操作任务

①班级交流:为什么要设置行高和列宽?如何设置对齐方式?

②演示:单击行号“2”并拖到行号“5”,选中数据范围。单击菜单“格式”一“行”一 “行高”,在如图6-12所示的“行高”对话框中输入18,单击“确定”按钮,工作表中第2~7行的行高将被设定为18。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如教材图6-13所示,选择“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的“对齐”选项卡,将“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方式设为“居中”。

③学生练习。

④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⑤小结:分析在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2)设置表格的边框与底纹,将歌手大赛成绩的外边框设置为粗线,内部表格线设置为细线,并为选手和评委的姓名单元格添加“淡蓝色”背景,结果如教材图6-14所示。

①讲授:在Excel工作表中,单元格中浅灰色的网格线是“虚”的,打印时一般不会打印出来,为了让工作表更加美观,我们可以给单元格设置边框。

②讨论:如何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参与讨论。

a.单击A1单元格并拖动到J7单元格,选中A1:J7单元格。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制作步骤,全面掌握制作过程。







学生练习。













倾听老师的讲解。





学生讨论如何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b.单击菜单“格式”一“单元格”命令,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如图6-15所示。

c.从“线条”样式列表框中选择一种稍微粗一点的线型,在左边“预置”框架内单击“外边框”。

d.从“线条”样式列表框中选择最细的实线型,在左边“预置”框架内单击“内部”按钮。

e.单击“确定”按钮,则将表格的外边框设置为粗线,内部表格线设置为细线。

f.单击A1单元格并拖动到J7单元格,选中Al:J7单元格。

g.单击格式工具栏“填充颜色”下拉列表框,选择“淡蓝”。

h.参照步骤f、g中的方法,设置A2:A7单元格的背景颜色为“淡蓝”。

i.单击菜单“文件”一“另存为”命令,将编辑好的工作簿文件存盘。













任务拓展总结延伸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作品交流。

(1)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比较,取长补短。

(2)教师把完成较好的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欣赏。

3.延伸(创新活动)。

(1)知识导入:打开“歌手大奖赛成绩表.xls”,利用“格式”菜单中的“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自动排版,结果如图6-16所示。

(2)学生观赏,教师演示。

(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4)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5)填写活动评价表。







学生操作,作品欣赏并交流。



倾听老师的点评,观赏较好的作品。





再次讨论电子表格的魅力所在。









即时小结,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总结学习过程的方

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继续扩充站点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七展示跳远比赛成绩记录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跳远比赛成绩编制的全过程。

2.掌握电子表格中数据排序和筛选的基本操作。

3.学会灵活运用MicrosoftExcel函数的运算。

4.了解排序和筛选的意义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据排序、筛选的操作方法。

2.难点:关键字、主关键字、次关键字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定义筛选中“与”和“或”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演示法。

2.任务驱动法。

3.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七年级学生周末时间安排表,找出周末休息时间用得最多、最少的同学。

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老师有一个方法,可以很快找出这些同学,请看?

演示操作并讲解:选择列中任一单元格,点击工具栏“排序”按钮。

通过这个操作我们很快就知道了某某同学休息学习的时间用得最多,某某同学的休息时间用得最少。

Microsoft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我们还可以利用它对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分析处理,如排序、排名、筛选等,以便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减少人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引出课题一活动七:展示跳远比赛成绩表。

学生观察,回答。



生:一个个找。

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按其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观察学生安排表中的信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编制跳远成绩记录表、登记运动员的信息 1.教师讲解:在田径运动会中,跳远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学习好比赛规则非常重要。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4:学习跳远比赛规则。

3.依据教材的要求制作“跳远成绩记录表”,表格项目如教材P74图7-1所示。 认真聆听。 概念建构 1.导入:为了便于运动员组织试跳,需要由抽签结果决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

2.提问:同学现在看到的这张“跳远成绩记录表”看上去非常凌乱,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很快看得出他们的比赛顺序呢?

3.这就是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

4.设问:什么是“排序”?从字面上理解,排,排列;序,顺序。排序即排列顺序。电子表格中的排序是什么意思?

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5.讲授:在电子表格中,排序分为两种即:升序和降序,“由小到大”就是顺序,在电子表格中,我们把它叫做“升序”,反之,叫“降序”。

6.举例:123456是升序还是降序?

为什么?

很好!那么,10,9,8,7,6呢?

那么,李四,王五,张三是升序还是降序排列呢?

7.讲授:我们知道,电子表格的数据类型有:数值型、字符型……电子表格规定,看书P75。

8.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李四,王五,张三是升序还是降序排列? 学生思考、回答。

















升序,由小到大,增大。

降序,由大到小,减小。

答不出。



升序



举具体的例子,由浅入深,让学生理解升序和降序的含义及电子表格中不同类型数据的比较规则。 给“跳远成绩记录表”排序 1.讲授:了解了升序和降序,现在我们给“跳远成绩记录表”排序。

2.演示:

(1)选定A4:D24单元格区域。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

(3)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3.学生操作。

4.教师巡视。

5.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

6.讲授:在E先测量工作表中,如果在需要进行排序的数据列中存在有合并单元格,就必须先选定区域,然后进行排序;如果不存在合并单元格,则可直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或“降序”按钮。正如老师刚上课时演示的一样。

7.讲授:如果想让数据区域中的部分数据列不参与排序,则只需要在该数据列右边(或左边)插入一个空白列,同需要进行排序的数据列分隔,则该数据列将不参与排序。

8.演示操作:将A5:D24单元格区域复制到“Sheet2”工作表中演示上述操作步骤。 学生聆听。 让学生尝试用“排序按钮”进行数据排序,了解排序的含义;知道“升序”和“降序”按钮的使用。 多条件排序 1.讲授:刚才的排序同学已经注意到了班级都是1班的有3个,2班的有3个,3班的……如果在班级都是相同的情况下,我想用“姓名”来排序该如何操作呢?

2.讲授:对于比较复杂的排序,电子表格还提供了一种方法。

3.演示:“数据”菜单——“排序”命令。

4.整体感知:一起观察排序对话框。主、次、第3关键字,边上有个下拉列表框可以选择,边上有单选按钮。

5.观察:下拉列表框可供选择内容,正好是电子表格的列的标题。列标题和关键字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电子表格中“列”就称为“关键字”。

6.提问:表格中还有哪些内容可作为关键字?

7.设问:主、次关键字,第3关键字什么时候用?(到电子表格“排序”对话框)

排序对话框中的“主要关键字”是排序的首要依据,对于那些与“主要关键字”对应的数据相同的那些记录,可以按照“次要关键字”排序,在“次要关键字”也相同的情况下,则可以使用第3关键字进一步排序。

对讲框中海油单选按钮“有标题行”“无标题行”,它们的作用留给大家课后探究。

8.引导学生参照书本的操作步骤完成“跳远成绩记录表”的条件排序。

9.教师巡视、指导。

10.完成“创新活动”给“姓名”按笔画顺序。

11.探究:自定义排序(提示:自定义排序仅适用于“主要关键字”,对“次要关键字”和“第3关键字”无法使用)

1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排序?











学生整体感知“排序”对话框。







学生回答。















股市行情、学生成绩……



关键字的排序是一个难点,老师的讲解和任务的细化、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学会数据菜单中“排序”的操作;理解主、次关键字的含义和应用研究:了解排序对话框中“选项”按钮的使用 确定各参赛运动员三次试跳的最好成绩 1.任务探究。

(1)打开“跳远成绩记录表”。

(2)单击H5单元格,插入“MAX”函数,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在数据区域“Number1”栏选择区域“E5:G5”。

(3)单击“确定”按钮。

(4)利用自动填充功能,计算出另外19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

2.评定预赛名次。

(1)单击I5单元格,插入RANK函数。

(2)在RANK函数参数对话框:

Number栏:选择H5单元格。

Ref栏:选择排名的参照数值区域。

(3)选定Ref栏,按下F4键。

(4)单击“确定”按钮。

(5)利用自动填充功能,计算另外19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 学生练习。 筛选前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过渡:老师在这张表格中还想知道三次试跳成绩最好的前8名同学有哪些,你们来找一找。

2.提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3.讲述:其实Excel也可以为我们快速地查看这些同学,这就是——数据的筛选。

4.讲述:Excel为我们提供了两种筛选功能: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我们先来学习自动筛选。

5.活动探究:筛选前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单击行号“4”。

(2)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3)打开“名次”下拉列表框,单击“自定义……”选项,弹出“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在显示行中左边的下拉列表框中单击“小于或等于”选项,在右边的下拉列表框中单击“8”。

(4)单击“确定”。

此时系统将显示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名次。

6.这样我们只看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

7.提问:

(1)其余的数据呢,被删除了吗?

(2)要重新完整地显示该怎么办呢?

学生:(演示操作)取消筛选。

8.讲授:取消筛选后所有的数据都会重新出现,与筛选之前分毫不差,它不会以任何方式更改你的数据。

9.讲授:“自动筛选”命令一般可以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要,当需要筛选复杂条件的数据清单时可以考虑使用“高级筛选”命令。

















操作演示。





















(演示操作)取消筛选。



















让学生了解筛选的意义和基本操作;知道可以设置多个筛选条件;学会取消筛选的操作。 知识延伸任务拓展 活动:确定最终名次。

1.任务探究。

(1)继续录入8名决赛运动员的后3次试跳成绩。

(2)利用MAX函数取出6次试跳的最好成绩。

(3)进行降序排列。

2.尝试用RANK函数排名,比较两种排名结果有什么差别,为什么? 通过拓展练习,巩固基本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经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电子表格排序和筛选的强大功能,希望同学们能将它灵活地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活动八制作我的零用钱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使用图表表达信息的特点。

2.掌握创建图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修改图表类型的方法。

2.掌握修饰图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灵活地应用图表表达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创建统计图表的方法、学会修改图表和修饰图表。

2.教学难点。

了解使用统计图表表达信息的特点、体验灵活地应用图表表达信息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练习法。

3.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课件展示:各种类型和不同用途的统计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图表可以使数据变得更加有趣、吸引入、易于阅读和评价。

3.交流讨论。

(1)在哪些场合见到用图表表达信息?

(2)在生活中,哪些信息适合采用图表表达?(数据统计信息)

(3)使用图表表达信息有哪些特点?(直观、形象、清晰)

4.讲述:教材P85的图8-1至图8-4某位同学零用钱支出统计的不同形式的图表。

5.引出课题:制作我的零用钱统计图表。 听讲、思考。







参与交流。











听讲。



明确课题。

展示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应用

图表表达信息的特点,明确学习任务。















































介绍制作

统计图表

的过程







1.讲授:创建统计图表的一般过程:确定所需图表的类型一选择数据源一设置图表选项一选择图表存放位置一修饰统计图表。

2.演示:

(1)打开“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2)打开图表向导,浏览各种类型图表。

(3)讲授: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形状和特点。

3.课件出示任务:为“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创建柱形图。

4.演示。

(1)单击“插入”菜单一“图表”命令,显示“图表向导-4步骤之1-图表类型”对话框,选择图表类型为“柱形图”单击“下一步”。

(2)选择数据源月份(B3:B14)和小计(G3:G14)区域一“系列产生在”中选择“列”单击“下一步”。

(3)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3一图表选项”对话框“图表标题(T)”栏中填入“我的零用钱每月支出统计表”在分类(X)轴(C)和数值(Y)轴(V)中分别输入“月份”和“金额”,单击“下一步”。

(4)在“图表向导-4步骤之4-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一单击“完成”(在该操作过程中可同时演示“作为新工作表插入”让学生观察、比较)。

5.讲授:柱形图适合用于比较数据大小的关系。

6.按照教师的操作步骤完成“我的零用钱每月支出统计表”的柱形图的创建。

听讲。





观看演示。





听讲。



明确学习

任务。

观看演示。









听讲。



学生练习。





听讲。

纠正错误。



拓展练习。 采用观看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再进行拓展练习,明确图表的适用

范围,学会应用。





























8.小结。

(l)分析在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2)强调:在打开图表向导前,先选择单元格区域。

9.拓展:创建一份我的零用钱簇状条形图。

10.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制作饼图、

折线图

1.讲授:饼图,可以有效地展示信息,一般适用于比较数据间比例分配。

2.课件出示任务:创建我一年的零用钱去向分析饼图。

3.讲解、演示。

(1)打开“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

(2)单击“插入”菜单一“图表”打开“图表向导-4步骤之l-图表类型”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选择“图表类型”一“饼图”,单击“下一步”按钮。

4.讲解:选择好了图表的类型后,接着就要开始选择“数据源”(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步骤的操作界面)。

5.演示=

(1)“数据区域”选择“C2:F2”单元格区域,按住Ctrl键继续选择“C15:F15”单元格区域。

(2)“系列产生在”选择“行”,单击“下一步”按钮。

(3)单击“标题”选项卡,在“图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我一年的零用钱去向分析”。

(4)单击“数据标志”选项卡,选择“类别名称”“值””百分比”,单击“下一步”按钮。

听讲。



明确学习任务。



观看演示。



















观看演示。







学生操作。





















教师演示,学生独立练习,明确饼图的应用范围。



(5)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单击“完成”,即生成“我的一年零用钱去向分析”饼图。

6.练习。

(1)在“我的零用钱统计表”中创建饼图。

(2)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7.教师巡视、指导。

8.小结:分析在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9.讲解:折线图是用直线段将各数据点连接起来而组成的图形,以折线方式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10.拓展练习:打开“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创建一份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展现每月零用钱各项目支出的情况。

1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互相帮助,

纠正错误。

12.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操作。







听讲。







练习,互相

帮助。





交流、讨论。





分析比较



1.教师分析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2.比较柱形图、饼图、折线图三种统计图表操作中的不同点和细节。

3.说一说:柱形图、饼图、折线图适合表示哪种数据关系? 听讲。







通过分析、比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修饰统计

图表的意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1~P95,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图表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修改?

(2)修饰图表主要操作有哪些?

(3)图表中的哪些内容可以重新编辑?

2.交流互动:预设答案。

(1)修改图表类型、数据源、坐标轴、数据系列格式、图例……图表选项。

(2)修饰字体、字号、颜色、网格线、背景色……

(3)编辑坐标轴格式、图标区格式…… 阅读、思考。









参与交流。











通过阅读教材,班级交流、明确学习目的,思考操作方法,为学习做好准备。

















修改和修

饰图表的

意义

1.讲授:对于新创建的统计图表,我们可以对其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位置进行修改,同时还可以编辑设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系列格式、绘图区格式、图表区格式,美化统计图表。

2.课件出示任务:打开“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簇状条形图”,对该统计图表进行修饰。

(1)删除网格线与背景色。

①讲授:一般的科研统计图不需要网格线和背景色,如何删除?②演示:按教材P91操作。

(2)修改数据源的系列。

①讲授: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所选择的“数据源”有错,可以打开“源数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系列”选项卡,选择要进行修改的系列。

②演示:按教材P92的操作。 听讲。









明确学习任务。























以教师演示,学生独立练习,明确适用范围,提高应用能力。





















修改图表

类型









1.讲授:图表生成后,我们仍可以改变图表的类型、数据来源、图表选项……

2.课件出示任务:将“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条形图转化为柱形图。

3.演示:教材P90的操作步骤,完成将“簇状条形图”转化成“簇状柱形图”。

4.讲授:要比较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恰当选用柱形图.请同学比较柱形图和条形图的异同点:

5.练习:打开“我的零用钱支出统计”表,修改图表类型: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1)讲述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点评。

(2)强调:在修改图表时,要先选中图表。

(3)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修改图表类型?

8.练习:纠正错误,互相帮助。

9.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修改图表类型的方法,师生共同观察其操作方法。 听讲。



明确学习任务。





观看演示。





学生练习。





听讲。





学生操作。

上台演示。

采用观看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明确适用图表类型,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

完成教材P95“创新活动”。

学生操作。 学生独立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 1.回顾本活动所学内容。

2.说一说柱形图、饼图、折线图适合表示哪种数据关系? 听讲。

交流。 回顾本活动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记忆。

课后作业 结合教材P98,制作一份“某班学生家庭作业调查表”并完成数据统计。 完成作业。



为了更好地与“活动九”进行衔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成。 教学反思:













































活动九PPT与Excel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把要解决的问题用Excel的数据来描述。

2.能用Excel电子表格来综合处理数据和求解问题。

过程与方法

3.学会用Excel来研究有规律的数学问题。

4.会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与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体验成就感以及探究任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Excel来综合数据和求解问题、用Excel来研究有规律的数学问题。

2.教学难点。

用Excel来研究有规律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学生的“家庭作业调查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课件展示:某位同学的“家庭作业调查报告”演示文稿。(学生“家庭作业调查表”已在上节课后布置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进行调查)

2.讲授:同学们看到的这份演示文稿中的相关内容是根据某位同学针对本班级同学的调查,老师做成了一份“调查报告”。

在平常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Excel来处理各种数据,用PPT来展示各种媒体,把这两个应用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它们各自所长。就如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份“调查

报告”就是用Excel分析调查数据,将调查结果

用PPT来说明和展示。

3.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用于调查、分

析和统计的例子。

(1)学生素质调查。

(2)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4.课件出示课题:PPT与Excel的综合应用。 观看。







认真听讲。













交流、讨论 课前已经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调查表”的数据统计工作,这为学习本活动奠定了

基础,再通过某位同学的数据统计结果转换成演示文稿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学、乐学,引入课题。







设计调查表,展示

调查 1.课件出示任务: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P98的“某班学生家庭作业调查表”进行改进,在本班或校内外展开调查,并收集好数据。

2.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如何改进。

3.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明确学习

任务。



交流、讨论。

教材中已有的调查表让学生加以改进,使学生明白如何设计

一份调查表更能贴近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Excel

分析调查数据

















1.思考:如何将你所设计的“调查表”中的数据转换成Excel数据表。

2.讲授:由于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因此表中只有序号,没有姓名。

在该表中第1问到第6问是单选题,在单元格内直接填写“A”“B”“C”其中一个选项字符,从第7问到第9问是多选题,可以用“7A”“7B”“7C”表示,单元格的值为“1”表

示选中,“O”表示不选。

3.练习:针对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家庭作业调查表”统计数据,将统计结果输入Excel作表中的数据记录。

4.思考:如何对“问题1”:“你喜欢做作业吗?”进行统计和分析。

5.讲解:COUNTIF函数。

格式:COUNTIF(区域,条件值)。

6.演示。

演示用COUNTIF函数,统计选择A选项“喜欢”的人数。

7.学生练习。

分别统计选择B“还可以”和选择C“讨厌”的人数。 交流、讨论。



认真听讲。



学生操作。



交流、讨论。



认真听讲。



观看演示。



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8.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9.演示。

将统计结果以图表的方式显示。

10.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I~P102并操作。利用SUM函数对“问题8:不喜欢做作业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再通过制作“柱形图”显示“问题8”的统计结果。

11.教师巡视、指导。

12.学生练习: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并判断你的调查结果,并用文字和图表展示调查结论。



观看演示。



阅读教材。



操作。





用PPT展

示调查和

分析的结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l02~Pl03,活动三。

2.课件出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用PPT制作一份“家庭作业调查”演示文稿。

3.练习:合作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汇报。

展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表扬认真完成任务的小组,并请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6.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阅读教材。

明确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

作品展示、汇报。

认真聆听,提

出意见、建议。 将调查结果以PPT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的心中有一条清晰的路,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合作学

习的能力和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







拓展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调查活动,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功能,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制成演示文稿,在班级里演讲、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拓展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用Excel

研究数学问题





1.讲授:数学中有许多有趣的规律,吸引我们去探索与研究。当我们用大脑思考问题时,常需要借助笔和纸来演算或做标记,帮助我们思考。如果用Excel这一工具来帮助我们记忆、演算和解决问题,我们的思考就会更全面、更深入。

2.课件出示任务:(用Excel找数学规律)拿一张规格为A4的纸,在纸的4个角分别切去边长为z的正方形,然后将它沿虚线垂直折起

合拢,构成一个无盖的盒子。问x取多大时,无盖盒子的容积最大? 认真听讲。





明确学习任务。

如何合理地运用Excel电子表格来研究数学问题,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师讲授、演示,

学生同步模仿练习,适时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4-P105,解读该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4.教师演示。

(1)制作电子表格表头,如P105表9-6所示。

(2)输入长度、宽度的计算公式。

①先在A3单元格中输入高度值“1”。

②在B3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一29.7-2A3”。

③在C3单元格中输入宽度的计算公式:“=21-2A3"。

(3)输入无盖盒子的容积,在D3单元格中输入容积计算公式:“一A3B3C3”。

(4)用自动填充功能完善表格。

5.观察表格并思考:容积的值产生什么变化?

6.学生操作。

7.教师巡视、指导。

8.教师演示将表格转换成折线图,学生同步模仿练习。 阅读教材。



观看演示。



独立思考。



学生同步模仿

练习。

听讲。



交流、讨论。

听讲。









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力求做到活学活用。













创新活动



1.提出问题:小明领养了刚出生的1对兔子,准备让它们繁衍后代。假设这对兔子在出生1个月后成年,再经过1个月能生出1对兔崽子。成年的兔子以后每个月都能生出1对兔崽子。如果不计死亡,那么经过1年的繁殖以后,共有多少对兔子?

要求:这是一个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请用电子表格的功能来模拟记录兔子繁衍的过程。

2.用演示文稿展示你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思考。







合作完成。

通过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l)讲解:图表的横坐标表示高度值,纵坐标表示盒子的容积值。

(2)分别选中“高度”、“容积”两列。

(3)打开图表向导,选择相应参数。

(4)“图表类型”选择“折线图”,横坐标选择“高度”,纵坐标选择“容积”,单击“完成”按钮。

9.讲解:比较表格和图表,哪张更能直观地显示数据?

10.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图表科学分析比较与判断,准确得出结论?

(1)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

11.小结。

通过图表可以十分直观地显示无盖盒子的容积大小,其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到了一定高度后,容积又逐渐变小。 教学反思:













2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