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圆虽然广泛流通,但是尚无法取代银两根深蒂固的地位,许多大宗收支,仍须折算成银两。而朝廷内外对银币计圆还是计两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就币制问题产生了著名的两、圆(七钱二分为标准,和国际接轨定为一圆)之争。慈禧太后主张以中国传统的两为货币单位,光绪皇帝主张和国际接轨,以七钱二分为标准,以圆为货币单位。当时原本开明派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场争论中,却倾向保守派的一方。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年)前,是主张维持仿西式计圆的七钱二分银币的,之后则转变支持生产计两的一两银币。可能是他在稍后奉命至京师厘定学堂章程时,受朝中保守派的影响,不仅大力支持,还付诸行动。光绪三十年八月 (1904年9月),张向朝廷奏请在湖北试制一两银币:“为体验官民行用情形⋯…试行三个月后,察看销数是否畅旺,咨报户部、财政处,藉资考核'’。 光绪三十年在张之洞的主持下造模,并在本年的十二月初一 (1905年1月6日),湖北银圆局改名银币局,开始少量试铸双龙大字版,由于成色,重量,及铸造难度 (很多币坯出现模裂)等原因,将大字版回收销毁改铸小字版。湖北双龙一两银币,正面中央铭文'’大清银币”,上缘镂“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下方刻“库平一两”。背面为双龙戏珠,中央纪值 “壹两”,外缘上下为英文。其两条龙的设计,精美绝伦,唯妙唯俏,存世非常稀少,湖北双龙一两分大字版和小字版,前者(大字版)较为稀少,后者稍多。 ![]() ![]() 此俗称 “湖北壹两”的银币是中国最早在币面上铭文 “大清银币”的,也是流通币中,除吉林“厂平壹两”外唯一的“两”制币,巧合的是两者背面皆为双龙图案。“湖北壹两”推行并不成功,失败原因主要是相异于原本通行的七钱二分银圆的形制,使用不便,反而增加困扰。其次,各地平法不一,仍然要相互折算才能通行;再说成色也是问题,英国驻汉口商务领事报告指出:因为成色只有87.7%,比同等重量的七钱二分银圆含银低,故不受商民欢迎。因为与国际脱轨,流通起来起来日渐困难,最终停止发行,回收销镕。于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度支部弃“两”为“圆”。从此,湖北双龙一两退出了历史舞台,丁末大清壹圆由此诞生。 戊成变法后来虽然失败了,但在两、圆之争的问题上,还是光绪皇帝取得了胜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死后,在宣统年间终于将货币单位彻底定为圆(重七钱二分),直到民国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银圆发行止,中国货币一直以圆(重七钱二分)为计量单位。 湖北双龙一两由于发行时间短,发行量较小,流通不畅等诸多原因,目前存世量己非常稀少,已经很难见到,再加上它毕竟流通过,因此也落得了美名:近代机制银币——流通币之王。 ![]() ![]() ![]() ![]() ![]() |
|